资源简介 (共20张PPT)7.1 珍视自由02一、认识自由导入思考 - “假如失去自由”?你羡慕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吗?为什么?阅读教材P58-61页1.如何理解自由?2.自由的价值(自由的作用)?3.如何追求自由?思考问题案例:中学生小张在网络上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在评论区恶意攻击他人,发布他人的隐私信息。小组合作讨论:(1)请你评论小张的言行。(2)小张的行为是真正的自由吗?为什么?一、认识自由"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一、认识自由自由意味着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人民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在思想、言论和行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1.自由的含义 (笔记) P58一、认识自由个人自由 他人自由道德约束法律约束 ↑↑① 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二、自由的价值(作用)活动一:【探究与分享】: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书本、报纸、电视。如果你想了解国外的新闻,或者学习一项特殊的技能,可能会非常困难。但是,人类内心始终有一种渴望,那就是更自由地获取信息、更自由地表达观点、更自由地与远方的朋友交流。这种对“连接”和“表达”的自由追求,推动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最终发明了互联网。所以,互联网的诞生本身,就是人类追求信息自由、沟通自由的伟大成果,这正体现了“自由是人类的水恒追求”。小组合作讨论:互联网的诞生对自由意蕴如何?活动二 【探究与分享】:自由激发个人发展现在,我们有了互联网。想一想,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创新活力: 同学们喜欢的各种手机App、短视频平台、在线学习软件,都是创业者们利用网络自由创新的结果。没有自由创新的环境,就不会有这些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文化活力: 我们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画作、文章、视频,让各种小众的文化和才华得以展现。比如,一个喜欢汉服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找到成千上万的同好,一起交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思想活力: 当我们遇到一个社会问题时(比如环保、爱护小动物),大家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讨论,形成舆论,甚至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这种自由的讨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思考和进步的动力。小组合作讨论:这体现了自由对个人发展有什么作用?②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二、自由的价值活动三【阅读感悟】P59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们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市场日趋繁荣、商品极大丰富、生活蒸蒸日上。在衣着方面,原来款式、色调单一的情况改变了,人们的着装审美更加多元。今天,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生产,自主决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消费者可以自主消费。这样,市场上就有了品类丰富,物美价廉的商品供人们选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变化进步背后体现了自由具有怎样的价值?③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二、自由的价值③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二、自由的价值2. 自由的价值(作用)? 笔记区②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① 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正反案例对比正面案例小李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研究,发明了环保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反面案例小王把'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对比讨论"同样拥有自由,为什么结果不同?"三、如何追求自由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案例:小明的书包小刚未经允许拿走小明的书并弄脏,小明应如何正确处理?正确做法:小明有权要求小刚道歉并赔偿。若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求助老师或家长三、如何追求自由自由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2.依法行使权利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随心所欲,是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社会混乱。行使权利的前提:必须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确保权利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案例:课堂“言论自由”情景:小华在课堂上与同学大声讨论昨晚的球赛,影响了课堂秩序。当老师制止时,他声称“我有言论自由!”结论:小华的说法是错误的。行使言论自由,必须以遵守课堂纪律、不损害其他同学正常听课的权利为基础。三、如何追求自由②依法行使权利。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我们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拓展: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由 ≠ 为所欲为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侮辱他人;交通规则的存在,正是为了保障每一位道路使用者安全、有序地出行自由。规则的意义规则并非是对自由的束缚,而是对自由的保护。它划定了行为的边界,从而保障了社会中每个人的合法权利与自由不受侵犯。互动:十字路口博弈如果一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和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交通混乱,事故频发,人人自危。)引导:红绿灯看似限制了我们“随心所欲”过马路的自由,但其本质是通过规范秩序,保障了所有人安全、高效通行的更大自由。3. 尊重他人的权利为什么尊重他人权利:人人平等,享有相同权利;是法治社会基本要求。如何尊重他人:尊重自由选择权、人格尊严,不侮辱诽谤。案例:朋友圈“差评”小丽发朋友圈含沙射影骂小芳“虚伪”“撒谎”。结论:侵犯名誉权,行使言论自由不得损害他人尊严。三、如何追求自由③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3.如何实现对自由的追求?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自由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三、如何追求自由②依法行使权利。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我们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价值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怎么做总结与回顾课后练习1.某中学规定中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对这一规定看法正确的有( )①手机是公民合法财产,未成年人有权随时使用②自由就是无拘无束,这一规定是对自由的侵犯③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我们要珍视自由权利④未成年人要遵守规定,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去做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B课后练习2.人民日报曾记载:“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表明( )①要崇尚法治 ②有法治不自由 ③要坚持厉行法治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课后练习3. 某中学生因不满学校禁止带手机的规定,在网络上发布辱骂学校的言论,认为“限制带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自由”。结合材料,运用“珍视自由”的知识评析该生的行为。 答案:该生的行为是错误的,没有正确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得损害他人、集体的合法权益)。社会规则保障自由的实现(学校规定是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该生行使自由时未遵守规则,网络辱骂侵犯了学校名誉权,属于滥用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诉求(如向学校提出建议),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行使自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