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荷塘月色壹理解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贰感悟作者抒发的独特情绪。教学目标叁探究散文的文类特征。一、初读感知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背影》,体会过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子之爱。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名篇——《荷塘月色》,一起欣赏朱先生笔下清华园的荷塘月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光。2.梳理文章内容阅读全文并思考,《荷塘月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明确:①夜游荷塘的缘起②荷塘月色③联想到的采莲之事和相关诗文④游毕返家教学过程二、文本细读1.你是否认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美丽动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并阐述你的理由。美丽动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把荷花当人来写,新奇。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从听觉的角度认识嗅觉,新鲜的审美体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比喻新奇,动词“泻”非常准确,表现了当时宁谧的氛围,符合作者当时“是个自由的人”的心境。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月色下的叶子荷花比作看不见摸不着的梦,景物的迷蒙特点更加突出。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从听觉的角度认识视觉,独特的艺术效果。二、文本细读1.你是否认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美丽动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并阐述你的理由。不美丽或说不清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煤屑和幽僻都不能让人产生美感。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对事物的认识越是具体就越是深刻,越能体现人们知识的广度,不知名是认识不具体的表现,不能指认出树的名字不能带来正面的感受。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怕人是使人害怕之意,也谈不上美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曲、折均为弯曲之意,弯曲可以修饰路这种线状条状的事物,而荷塘以面积论,弯弯曲曲的面积似难说通。二、文本细读1.你是否认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美丽动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并阐述你的理由。不美丽或说不清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并无新奇巧妙之处,一般人也能写出来。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裸女的形象,不符合当时时代风气。峭楞楞如鬼一般:可怕的形象。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不是正面的形象。思考:作者笔下的景物为什么风格不一致?这是文章的败笔还是有意为之?二、文本细读2.关于景物特点的总结①有些景物让人产生美感②有些景物让人产生畏惧之感③有些景物让人产生无聊甚至焦躁之感④有些景物让人不明所以总之,作者笔下的景物具有作者独特的眼光,是读者日常生活中所不容易感受到的。二、文本细读3.作者笔下引用的关于江南的诗文是什么样子的。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梁元帝《采莲赋》写的是“妖童媛女”即年轻的男女在一起嬉戏玩乐的场面。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是女子思念情郎的诗,引用的四句诗描写的是采莲的女子。所引用的关于江南的诗文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内容。思考:作者写作此文时30岁已娶妻生子,无论是年龄还是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身份显然已经过了谈婚论爱的时候,引用江南的诗文为什么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这是偶然还是作者有意选取的?二、文本细读4.关键句子探究。①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前文写“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为什么这里却说“热闹”?说热闹是他们的,自己什么都没有,却去回忆江南采莲的热闹,是否矛盾?寂寞是客观的寂寞,更是主观的寂寞,是作者放下平常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蝉鸣蛙声的热闹不矛盾;受用无边荷香月色是内心渴求自由宁静的体现;对蝉鸣蛙声的热闹属于充耳不闻,特意屏蔽掉荷塘热闹的一面,可以追寻荷塘幽僻的一面,但内心回忆江南采莲的热闹,这就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人”。②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VS这令我惦着江南了“到底”一词意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惦为惦念挂记之意。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我本来不想惦着江南→我本来想忘记江南→我还是没有忘记江南/我还是惦着了江南。思考:作者为什么还是惦念江南?三、深入探究1.思考前文提出的问题。①作者笔下的景物为什么风格不一致?这是文章的败笔还是有意为之?②引用江南的诗文为什么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明确: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追求短暂的自由,是那种“什么都可以想”的自由,“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的自由,这个自由决定了看到的景物可以是景物风格不一致的,有裸女,也有峭楞楞的“鬼”,还有男女情爱的江南,这些都是平常的自己不能想的,但“超出平常的自己”是可以想的。三、深入探究2.作者为什么还是惦念江南?朱自清于一九二〇年北大毕业以后,到杭州一师教书,月薪七十元。虽然已经寄给家里一半,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妻子儿女生活在家中,受着折磨。从《背影》中可知,一九二〇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经非常惨淡。因为贫穷,家庭失和,为了减少矛盾,节约开支,朱自清回到家乡任扬州八中的教务主任。由于庶母的挑拨,其父借着和校长的私交,朱自清的薪水,本人不得领取,被直接送到家里。迫于此,朱自清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另组小家庭。一九二二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三、深入探究3.作者为什么还是惦念江南?作者给其好友俞平伯的信中就写道:“暑假在家中,和种种铁颜的事实接触之后,更觉颓废下去,于是便决定了我的刹那主义”所谓刹那主义就是从生命每一刹那间中均获得意趣,使得每刹那均有价值。后来,朱自清的父亲因为考虑到孙子的教育问题,从朱自清处把两个孩子接回扬州。朱先生的生母,也随之一同回去。但是,父子关系,一直没有缓和。朱自清每月寄钱回家,往往得不到回信。在《背影》中提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触目伤怀,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也渐渐不如往日”。暑假中也就是写作《荷塘月色》的七月份,朱自清想回扬州,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因而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语。明确:不想记起江南,实际上是想暂时把跟父亲的矛盾,以及家庭生活的疲惫放在一边,享受短暂的自由。三、深入探究4.找出明显含有作者情绪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明确:不宁静→超出平常→自由→独处的妙处→什么也没有→惦着江南三、深入探究5.文章主要内容是《荷塘月色》,开头和结尾却分别提到妻子和孩子,这两处描写是否多余?开头和结尾分别提到了妻子和孩子,分别是出发前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和游完返家后的“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两处并非闲笔,实际上是自己能够“超出平常自己”“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做个“自由人”的重要原因,即只有暂时脱离了家庭的牵绊才能享受短暂的自由。三、深入探究6.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不带家眷独自出门也好,不想记起江南也罢,都是想暂时忘却家庭的牵绊,想暂时忘记父子关系紧张的情况,《荷塘月色》一文实际上是作者记叙自己享受短暂的伦理自由的过程。荷塘本来就是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游荷塘要到更深夜半妻儿将睡的时候才去,到人少的地方,身边也没有亲友陪伴,就是为了寻找一个能获得自由度高的空间;写的句子有些很美,有些就不那么美,景物特点也不完全都是给人美感的,蝉鸣和蛙声的热闹充耳不闻,但却能联想和自己的实际身份年龄不相称的男女情爱的热闹,这些都是“超出平常的自己”的具体体现。概言之,作者游荷塘充分享受了摆脱人伦压力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短暂自由。三、深入探究7.试比较原文第一段和修改后的第一段,反复阅读,说说你的感受?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几天颇不宁静。今晚坐着乘凉,想起荷塘,在这月光里,该有另一番样子。月亮升高,墙外的欢笑听不见;妻拍着闰儿,哼着眠歌。我披了大衫出门去。明确:原文句式舒缓,有些词语删去不影响语意,但是那种心事重重纠结矛盾甚至焦虑的感觉没有了;改文略显仓促急切,和全文那种平和清闲宁静的艺术氛围不一致。三、深入探究8.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月下的荷塘和回忆江南采莲的诗文,但文章标题是《荷塘月色》,标题中不包含回忆江南采莲的诗文,这个标题是否合理?为什么?明确:合理。①这篇散文主要抒发的是自己获得了短暂伦理自由,而这种获得就是在夜游荷塘发生的。②江南采莲的事是由游荷塘引起的,没有荷塘就没有江南采莲,二者是主从关系。③江南采莲也是在月色下的荷塘联想到的,没有超出月下荷塘的范畴,即在月下荷塘联想采莲是一体的。④“荷塘”而有采莲是应有之事,无需再赘述采莲。三、深入探究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②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③路上只我一个人④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⑤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⑥这是独处的妙处。⑦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⑧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⑨什么声息也没有结论:因为和父亲关系紧张而想要暂时解脱从而获得短暂的自由,这种感悟是朱自清独有的,通常不是读者能具有的。9.探究散文的文类特征三、深入探究①曲曲折折的荷塘②峭楞楞如鬼一般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⑤笼着轻纱的梦⑥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结论:作者笔下的景物是独特的,带有作者特别的眼光。阅读散文就是分享作者的独特感悟表现作者独特感悟的句子会反复出现分析写景句中的词语、句子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9.探究散文的文类特征四、作业布置模仿作者抒发自己独特感悟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记述自己的独特感悟,不少于3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