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 (上) 学期阶段性评价1(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抗日战争胜利80 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奋斗不止”系列纪念活动,请你和同学们参加并完成学习任务。1.小文同学要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题为《历史不容忘记》的演讲,以下是演讲稿中的两段文字,请你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每一寸山河都镌刻着抗日战争的峥嵘记忆。当年,无数先烈怀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心无旁① (鹜鹫)地投身保家卫国的洪流,用鲜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② (珍藏)言,正是先烈们的精神写照。他们摒弃杂念、不问归途,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饥寒交迫中坚守,让侵略者的铁蹄止步于山河之外。如今我们纪念胜利,不仅是缅怀先烈,更要传承那份恪守信仰、舍身报国的精神,以赤诚与专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巍巍华夏永远安宁祥和。(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2)语段中的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2分)2.你和小语同学在整理校园主题展板的文字时,发现部分内容语序错乱。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百年奋斗,换了人间”,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是这部奋斗史的谱写者, 每一轮科技攻关、每一次勇攀高峰的背后,是逐梦的中国奋斗者。①每一颗螺栓、每一个铆钉的背后,是大写的中国劳动者;②他们在田间地头耕耘,在工厂车间值守,在社区街头忙碌,在学校、科研机构劳作不息。③同样,从AI 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④从无人化生产车间到火星车、月球车,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3.你作为系列活动之爱国诗文朗诵会的主持人,想用古诗文串联一段开场白。请把正确的古诗文补充在横线上。(8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① ,② ”(杜甫《月夜忆舍弟》),每当秋露凝结、月色满庭,总让人想起故乡土地所经历的烽火。但历史的磨难从未阻挡时代前进的脚步,我们须有“③ ,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昂扬精神,接过先辈的旗帜,乘风破浪,让民族复兴的“云帆”,驶向星辰大海。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可谓是“⑤ ,⑥ ”(范仲淹《岳阳楼记》),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兴旺发达。今晚,明月依旧,山河换新。我们这代人眼中的“⑦ ,⑧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已不仅仅是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而是十四亿同胞的同频共振。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铭记历史、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去聆听古诗文中传递的爱国情怀。我宣布,爱国诗文朗诵会正式开始!4.你和一部分共青团员作为代表,前往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7分)(1)出发前,团支部为本次活动拟了两条标语。请从中选择一条作为主题标语,并从句式和内容的角度简述理由。(3分)【甲】以“行”为径 擦亮青春底色 【乙】红色研学强心志血脉赓续育新人(2)团员们来到纪念馆,在革命历史陈列区(部分图片如下)驻足沉思。请你结合画面内容,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在陈列区留言簿上写一段话,向革命先辈致敬。(100 字左右)(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共16分)小调有大音赵德发①蒙山新雨后,石屋传妙音。②进山时,急雨来袭,敲打着车窗,世界一片朦胧。不过,在车里稍等片刻,太阳就从云层中露出了脸。山里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从车上下来,踩着潺潺流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往上白石屋村里走,突然就听见了熟悉的歌声:“人人那个都说哎……”③清凌凌的声音,原生态的唱法。循声来到一座石屋小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姐正在放声高唱。墙上挂的几张照片让我瞬间想起,她上过央视,演唱过《沂蒙山小调》,我看节目的时候就记住了她,名叫宋守莲。她从小学唱这首歌,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歌手。④小院墙上,缠绕着紫藤叶蔓,一个个青荚垂下来,在微风中悠悠晃晃。面容清癯的宋守莲仍在动情歌唱,恍惚间,我似乎听到了阮若珊的声音。当年,阮若珊是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女演员,在这片山中灵感萌发,与战友李林共同创作了《沂蒙山小调》的最初版本,之后几经修改、八方传唱,成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⑤我姥爷宋家栋当年就会唱这首歌。他 1939年参加革命,在临沂先后担任过政府办事员、乡长,接着去沂蒙山区当了抗大一分校教员。我小时候在姥娘家见过一本有窟窿的书,姥娘告诉我,这本书是姥爷背在身上的,让鬼子的子弹打穿了。鬼子还把姥爷身上打了个窟窿,留下一个疤。我多次在天气晴朗的傍晚,站在村东高岗上,遥望西北方的苍茫群山,想象姥爷当年在那里的战斗生活。⑥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也经常哼唱《沂蒙山小调》,但她只会唱两段:“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我问她跟谁学的,她说跟你姥爷学的。那时抗战已经结束,姥爷在莒县农场当场长。他派人到家乡宋家沟,接妻子和两个女儿去他那边团聚。到了莒县县城,住了半个多月,就在那时姥爷教她唱《沂蒙山小调》,她学会了,回来之后经常唱。⑦1948年山东选派南下干部时,姥爷毅然报名。他9月到了河南省洛宁县,11月就牺牲在那里,年仅40岁。我猜想,姥爷肯定把《沂蒙山小调》带到了那里,生前闲暇时到洛河边坐着,可能也会哼唱着这首歌,遥望家乡,思念亲人。⑧他牺牲在河南后,家中亲人对他的思念从未断绝。我至今保存着姥爷的战友写给当地干部的信,信中报告了宋家栋同志牺牲的消息。姥娘一直珍藏着,她去世时我把这信收藏了起来。信纸上泪痕斑斑,那是不识字的姥娘睹物思人时留下的。然而,她在世时却多次讲,她支持我姥爷参加革命。她说,男人不光是老婆孩子的,还是国家的,国家叫他干啥就得干啥,咱不能扯他后腿。⑨在那个年代,支持亲人参加革命,送孩子参军,成为沂蒙老区人民的自觉行为。在我家乡莒南县坊前镇聚将台村,有一位叫刘永良的农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让两个儿子参军。他说,危难关头,咱得为国家出力。1946年,他又把最小的儿子送上解放战争前线。接下来的几年中,三个儿子都牺牲了,两个牺牲在国内,一个牺牲在朝鲜。县人民政府为了照顾这位“三英烈之父”,在县城为他建了房子,还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帮他料理生活,却被他谢绝。他说,花国家的钱,给政府添麻烦,那样对不起牺牲的儿子。他一直住在老家的旧房子里,直到去世。⑩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几十年来,我多次参观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每次看到高大联碑上镌刻的6万多个烈士英名,都会悲恸落泪。有一回我从纪念堂走出来,一边聆听园区播放的《沂蒙山小调》,一边仰望烈士纪念塔。看到上面的一组组雕塑:沂蒙人民支前拥军、站岗生产、参军参战、支援战争……我突然想,我听到的岂止是一首小调,它是内涵无比丰富的大音!这曲大音,感天动地,鼓舞人心,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沂蒙山小调》传唱至今,已经成为“沂蒙精神”的一个符号。在它的激励下,沂蒙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创造出无数骄人业绩。如上世纪50年代整山治水,获得毛泽东主席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如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临沂商城,日益繁荣,辐射全国,并且“扬帆出海”,让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物流之都”。如1995年临沂在全国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20 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成为全国脱贫致富的典型。如临沂城市建设,从革命老区向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加速蜕变,尤其是三河口一带美不胜收,既有北方的豪迈与大气,又有南方的温婉与细腻…… 告别宋守莲,走出这座小院,途经一块圆溜溜的巨石,上面有红彤彤的大字:“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袁成隆一九九九年九月”。这是当年担任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主任的袁成隆先生题写的。青山绿水永不老,沂蒙精神代代传。我相信,《沂蒙山小调》将永被人们传唱,汇入新时代旋律……(刊载于《人民日报》2025.07.09,有删改)5.在《沂蒙山小调》的传唱历程中,哪些事件推动了它的传播与发展?请简要概括。(4分)6.文章第①段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7.姥娘“珍藏姥爷的信”“信纸上泪痕斑斑”,但又“支持我姥爷参加革命”,这些表现是否矛盾?背后蕴含着姥娘怎样的情感 (4分)8.怎样理解《沂蒙山小调》“岂止是一首小调,它是内涵无比丰富的大音”这句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共11分)读书也有“门道”娄梦珂张佳豪①“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但读书也有门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宝山而空返”。②读书要善用“挤”和“钻”的方法。读书学习确非易事,对于意志薄弱者来说,每一门学科都是一座高山,每一道难题都是一个堡垒,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持久的毅力,便会成为这条路上半途而废者、虎头蛇尾者,甚至是末学肤堂者。毛泽东同志曾生动比喻:“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③这种看似最累、最原始的“攻书之法”,恰恰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研习之道”。对青年而言,在读书学习中善用“挤”和“钻”的方法,就是要有战胜读书学习中的困难、始终保持旺盛精力的决心。同时还要认识到,读书需要付出辛劳,绝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只有利用好点滴时间,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坚持不懈、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④读书要把握“薄”与“厚”的关系。华罗庚先生曾说:“读书的真功夫就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读厚”“读薄”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从取向上来说,“读厚”偏重于追求宽度,“读薄”则偏重于追求深度。从方法上来说,“读厚”需要拓展和杂糅,“读薄”则需要挖掘和“蒸馏”。具体而言,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炼,领悟要义精华,实现去粗取精。这种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的循环往复,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⑤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能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带着问题去读,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书中观点深入剖析、细致比对,在思考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方能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为我所用,达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⑥读书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强调知行结合。西汉哲学家扬雄提出,“读而能行为之上。”他在《法言》中谈道:“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之,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这一论述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见诸行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⑦读书学习既要专注于书本,又要躬身于实践。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运用到实践中、落实到工作上,就会沦为“纸上谈兵”。我们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才是真正读得精彩、干得出彩。(刊载于2025.04.22,有删改)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4分)10.文章第⑥段引用扬雄的话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11.文章第④段论述了读书时要把握“薄”与“厚”的关系。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薄”与“厚”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12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岳阳楼记》)【乙】丁巳岁,余归里。贾公集宾于楼,子亦与宴时,炎暑煽威,铄金炼石,凭虚倚空,浩荡无涯,觞流三五而止尔,乃兀然危坐,逃自四极,诸峰者,千章蓊郁;翔飞而鸣者,禽鸟也。倏然而变者,风云也。悠然而逝者,流水也。余默然若与道契,有鱼鸢飞跃之趣。贾公循栏容与,远眺近睎,凝眸者久之,恻恻如有伤也。指掌而示余曰:“偃然而锄禾者,耕夫。躩①然而采桑者,蚕妇。皆吾赤子也。吾与汝肉其食,绮其衣,消清暑于危楼,挹②薰风于纨扇,其烜③蒸尚尔。此夫此妇,谁为之庇荫哉。”公遂益加振励,慨然以仁民为志。(节选自《广惠楼记》)【注释】①躩(jué): 疾行。②挹(yì): 牵引。③烜(xuǎn) : 盛大, 显著; 晒干。文中指酷热。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浊浪排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B.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马说》)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D.浩荡无涯 横无际涯(《岳阳楼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4.下列对两个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表明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表现出崇高的政治理想。B.甲文议论、抒情相互映衬,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彩,然后接以整段的议论,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C.乙文先写登楼宴饮时看到的美景,营造聚会时的闲适氛围,是以乐景衬哀情,为后文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悲悯埋下伏笔。D.两文情感的升华源于一些具体的、现实的场景,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开阔了胸怀、坚定了志向。15.乙文中的贾公与甲文作者范仲淹的政治情怀有何相似之处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筼败,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时十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6.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B.颔联运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D.全诗选取“巴山楚水”“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17.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2分)四、名著阅读(5分)18.请从下面(1)(2)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阅读以下选文,并回答问题。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鲁智深提着铁禅杖,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 ”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①选文中林冲与高衙内冲突之后,因 (情节)被捕入狱。后来,陆虞候又密谋 (情节)想要杀害林冲,林冲被逼雪夜上梁山。(2分)②选文反映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整本书概括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3分)(2)阅读以下选文,并回答问题。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挎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到:“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①选文描写的是绰号“青面兽”的 (人物),他本是将门之后,无奈一失 ,二失生辰纲,最后归顺梁山。(2分)②他为人一直谨慎小心,结合原著,你能从他负责押送生辰纲过程的哪些细节中发现他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3分)五、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1)请以《那一次,我守住了诚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