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答案
D 2.A
3.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名字,终将为我们照亮前路,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有的是坚守三尺讲台、播撒知识火种的人民教师
(1)①您参加革命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②周恩来做的哪件事最令你敬佩?
①艰苦朴素,生活坚毅,与士兵同甘共苦 ②毛泽东 ③与父亲赴宴,有人想试探贺龙,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面不改色,眼睛都不眨一下 。 ④自身性格品行(4分)
(3)从求学经历来看:毛泽东和鲁迅青年时期都经历了多种求学路径的探索和转变,都有不断追求知识、积极探索的精神。(2分)
从人生理想方面来看:他们都心怀远大抱负,毛泽东致力于改变中国的命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鲁迅则希望通过文字来唤醒民众,改变社会现状。(2分)
6.(1)路远莫致之 (2)松柏有本性 (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4)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7.C
8.“倚”字“倚靠”的意思,一个“倚”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卫士们悠闲放松地倚靠着戍楼,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委婉地道出了太平、祥和的环境氛围,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如果用“守”字,显得战事紧张,随时防备敌军来犯,与诗歌整体意境背道而驰。
9.B 10.C 11.BDF
12.极乐寺离高梁桥三里,到极乐寺的路也很好,骑马走在绿荫中,(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
13.“乎”,相当于“呢”,表感叹,写出了作者期望能早日摘掉进贤冠,去游览西湖,了却自己的山水情缘,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渴望弃官归隐之情。
14.C
15.(1)运用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观礼台上的所有人集中注意力等待火箭发射的情形,表现出了人们内心的急切和期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嫦娥六号腾空而起”的情形比作流星拖出的焰尾和嫦娥的裙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箭升空时的绚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自豪之情。
16.“雨下得这么大,火箭还能正常发射吗 不过我相信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航天人的脚步!"
17.①科学严谨的精神。发射准备的时间非常精确,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严谨有序。
②团结协作的精神。伴随着“01”指挥员的口令,发射场内各系统各平台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③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尽管发射过程中遭遇了暴雨天气,但发射工作依然井然有序,最终成功发射。
④勇于探索的精神。“嫦娥六号”奔向月宫,再次开启探索月球之路。
⑤赤诚奉献的精神。中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仿佛随着火箭直贯苍穹。
⑥脚踏实地的精神。中国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的奋斗让探月梦想终于实现。
18.D
19.①泡茶待客 ②不论乡野独居的人家,还是鸡犬相闻的屋场,门前窗后的空闲地方,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株茴香 ③ 生长特点 ④容易成活(生命顽强)
20.(1)茴香好吃,其他小朋友吃到了自己也一定要立刻吃到的好强的儿童心理。
(2)写作时感受到儿时的欢乐(童趣),这一场景的热闹(体现家乡人情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21.第一处:祖母回答“我”的问题时看似嘲笑,实则慈爱的笑,体现祖母对我的爱,我对祖母的思念。第二处:用典故拈花微笑,表现故乡女人家串门拉家常时的欢乐。第三处:当地人看到外乡人吃不惯茴香时的表情,暗含着故乡人对这浓烈味道的自豪(或对家乡味的骄傲)。
三、写作(5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质朴真挚,文脉层层递进,思想健康阳光,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内容紧扣成长主题,能通过具体事例生动诠释对“成长”的独特理解,情感真实动人;表达流畅自然,语言准确而有感染力,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分项分等评分表
项 目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10分 一等(10~8分) 二等(7~5分) 三等(4~2分) 四等(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准确理解“成长”的内涵,能否在个人经历、精神变化、认知深化等合理范围内展开叙述或议论,与之契合的属于“符合题意”;仅简单关联词语、内容空泛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抄袭他人文章或成长类范文的,在第四等之内评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要求全面体现,可根据下列“特征”四项中的若干突出表现按等级给分。如确认为套作或抄袭,则发展等级不予给分。
1.深刻:能超越事件表象,触及成长中的蜕变本质,展现对自我、他人或生活的深层理解,感悟具有普遍启发性;
2.丰富:成长经历具体可感,人物形象鲜活,情感层次细腻,或能灵活运用多种事例、细节支撑对成长的阐释;
3.有文采:语言流畅生动,用词精准,句式富于变化,能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强成长主题的表现力;
4.有创意:对“成长”有独到见解,选材新颖不落俗套,结构安排巧妙,或在情感表达、思辨角度上体现个性特色。
(三)作文未完整书写题目“这就是成长”的,扣2分;字数未达到要求,每少50字扣1分;每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影响文意表达的,酌情扣分。金乡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初学情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在相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此前,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校隆重举办了“雄阅中华魂,共筑强国梦”主题学习系列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你与小语、小文组成了一个研学小组,共同参与以下探索与实践任务。
一、基础积累:共26分
任务一:“时代楷模奋斗先锋”主题稿件文字审校
神州百年,沧海桑田。时光的年轮, juān()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蹒跚步履,令人触目伤怀。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
踱步历史长廊,“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的中国人。数十年dān()精竭虑,数十年砥砺奋进,无数仁人志士用血汗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强国之路。这些最美的奋斗者,有的是满怀炽热报国情、托起祖国飞天梦的科技
功臣:有的是前仆后继、不折不挠的人民英雄; ;有的是和颜悦色、为服务群众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正是这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名字,终将为我们照亮,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1.稿件中,有两个字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忙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镌 duó 箪 chì B.携 dù 殚 zhì
C.携 dù 箪 zhì D.镌 duó 殚 chì
2.稿件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触目伤怀 B.不折不挠 C.和颜悦色 D.任劳任怨
3.稿件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4 ,稿件中有一句空白,请仿照前后文补全。(2分)
这些最美的奋斗者,有的是满怀炽热报国情、托起祖国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有的是前仆后继、不折不挠的人民英雄; ;有的是和颜悦色、为服务群众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
任务二 :“重温经典,走近伟人”之《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会
5.(1)为深化同学们对周恩来革命道路的理解,老师组织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主题学习活动。假如穿梭时空,你有机会与伟人及红军战士对话,你会说什么 请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4分)
采访周恩来:问题一 :您参加革命的起因是什么
问题二:①

问题二 :周恩来的哪些品质对你影响至深
(2)小文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帮她一起完成。(4分)
人物 事件 外貌 形象
朱德 担任全军统帅后,生活和吃穿都跟普通士兵一样,赤脚走路,南瓜充饥。 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①
② 住的窑洞 ,四面简陋,所有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面容消瘦,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
贺龙 ③ 大个子 ,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知疲倦。 勇敢无畏、沉着大气
阅读启示:伟人的成就,除了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④ 决定的。
(3)阅读资料 ,联系名著,请从求学经历、人生理想两方面分析毛泽东主席和鲁迅先生青年时期的共同点。(4分)
名著 人物 青年时期求学经历
《红星照 耀中国》 毛泽东 16岁进湘乡县新式学堂学习————到长沙进入专为湘人办的中学学习半年————在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学习一个月————在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六个月————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19岁入湖南师范学校学习五年
《朝花夕拾》 鲁迅 先后在南京两所学堂求学————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清国留学生速成班”学习————在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弃医从文
任务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古诗文主题默写
6.古人常以诗文明心志,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人生理想。请你完成下面古诗名句默写。(6分)
《庭中有奇树》中“馨香盈怀袖,(1) ”道出了诗人对青春年华在寂寞中流逝的惋惜之情;刘桢《赠从弟》(其二)中“岂不罹凝寒 (2) ”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曹操《龟虽寿》中“(3) , ”自比衰老的骏马,抒发了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崔颢《黄鹤楼》中(4)“ , ”从神话传说落笔,吊古伤今,抒发内心的无限孤寂。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6分)
书边事
张乔(唐)
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③有客游。蕃④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调(diào)角:吹角。断:占尽。②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③穷边:绝远的边地。④蕃:指吐蕃。
7.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调角断清秋”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
B.颔联中“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
C.“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偏远;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写明边关地区治安混乱,很多官兵不得不客居于此,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D.末联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8.有同学说“征人倚戍楼”中的的“倚”字可以用“守”字替换,语文老师说万万不可,请你分析这两个字为什么万万不能换呢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3分)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别牙松④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 ,何日挂进贤冠⑩作六桥下客子 ,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⑩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张盖 :张开的车盖。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④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⑤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挂,摘掉。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⑥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西山深涧中来”中的“从”和“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的“从”意思相同。
B.“微风行水上 ,若罗纹纸”的“若”本义是“顺从”,引申为“如同,像”“选择”“比得上”等,在此处取“如同,像”之意。
C.“一树之荫”的“之”和“山川之美”的“之”用法和意义不同。
D.“是日分韵 ,各赋一诗而别”中的“而”的用法是表转折。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写景由近而远,显示了一种流动性、变幻性,在流动中变幻 ,在变幻中流动,使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B.文段以描绘景物见长,写景文字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作者把写景与叙述游览过程相结合的,足迹所至。目力所及 ,辄相伴以景。
C.文章第四段卒章显志,表示自己酷爱游山玩水 ,只因思慕“西湖盛景”,连官也想弃而不为了。
D.这篇散文语言简洁清新、活泼灵秀,长桥、流水,堤坝、绿树、寺院,一幅幅画面清新秀美。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纸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 ,作答超过两处不给分。(3分)
殿前剔牙松A数株B松身鲜翠C嫩黄D斑剥E若大鱼鳞F大可G七八围许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13.语气词在古文中大多有表情达意的作用。乙文结尾处“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中的“乎”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①古时月 ,遥望千年;破苍穹,今朝梦圆。
②从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38万公里外的那一轮明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魂牵梦绕的所在。
③今天 ,中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架身着遥八“战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背靠海天 ,托举“嫦娥”奔向月宫,再次开启月球探索之旅。
④这一刻,熊熊烈焰连接起古今梦想——古人千年前浪漫旖旎的想象、中国航天人数十年脚踏实地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探月梦想,连成一线。
⑤自2004年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二十载。如今,文昌,月亮湾内 ,椰风海韵,意境非凡,探月接力棒交至文昌航天发射场。
⑥此次 ,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前往更加神秘、古老的月球背面,开展地貌探测等工作,并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壤采样带回。
⑦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发射“零日”凌晨,海湾映着月光,发射场内一片宁静,只有那群蓝色身影仍在为火箭升空作着最后准备。
⑧早晨7时许,液氧被注入沐浴晨光的火箭。4小时后,源源不断的液氢进入火箭芯一级定动机。30分钟后 ,氢氧模块动力系统指挥员下达了“启动循环泵”的口令,控制间屏幕上信号灯次第亮起……
⑨“各号注意 ,30分钟准备 !”
⑩伴随着本次“01”指挥员廖国瑞洪亮的口令 ,发射场内各系统各平台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就在这时,中午还有点阳光的天空,一片厚重的阴云由西向东缓缓飘来。发射前约20分钟,阴云虽厚,但依然能清晰地看见塔架和火箭。10分钟后伴随而来的急风骤雨,让前来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航天爱好者,以及现场等待拍摄的职业记者和摄影爱好者担心起来。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 ,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大家的心被紧紧地揪在了一起……
“各号注意 ,1分钟准备 !”“01”指挥员的口令再次响起。
此时 ,观礼台上,白发苍苍的航天专家、手捧鲜花的少先队员、挥舞国旗的各界群众……所有人屏息凝神,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乳白色火箭箭身“中国探月”4个蓝色大字上。
17时27分许,5、4、3、2、1,点火 !随着01号指挥员下达口令,只见星火一闪 ,烈焰喷薄而出,浓烟拖着火星直冲云霄。轰隆隆的引擎轰鸣,犹如万钧巨兽的咆哮,令人震耳欲聋。循着炽烈的火焰,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腾空而起,宛如一条灼热的流星在天际拖出绚烂的焰尾,犹如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
观礼人群的欢呼声融进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 ,指控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宣布 ,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喜讯传来,整个指控大厅再次掌声雷动。这一刻,中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仿佛也随着火箭直贯苍穹……
嫦娥六号将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月宫”,在月背工作后携月壤而归。
嫦娥六号 ,我们期待你凯旋!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5月4日 ,有删改)
任务一:新闻标题我来选
14.学习了《一着惊海天》后,小文也想给本文取个形象醒目的标题 ,请你从下面四个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2分 )
A.逐梦航天季 ,一起看火箭 B.月球上的嫦娥之路
C. “嫦娥”再度赴蟾宫 D. Go“兔”月球
任务二:新闻语言我来品
15.在学习过程中,小文感觉文中的两处划线句子很妙,但说不清楚,请你帮他做一点赏读批注。(6分)
(1)所有人屏息凝神,热切的目光聚焦在乳白色火箭箭身“中国探月”4个蓝色大字上。(从描写的角度)
(2)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腾空而起,宛如一条灼热的流星在天际拖出绚烂的焰尾,犹如嫦娥绚丽舞动的裙摆……(从修辞的角度)
任务三:新闻现场我亲临
16.“倒计时5分钟准备时,降雨移动到发射塔架一带 ,灰白的雨幕完全遮住了火箭的身影。大家的心被紧紧地揪在了一起……”,假如你是现场的一个航天爱好者,请结合上下文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任务四:航天精神我传承
17.读了本文后,小珠不禁感慨,航天精神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值得我们传承并弘扬。从嫦娥六号发射成功的过程来看 ,你认为航天人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弘扬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8-21题。(11分)
微笑的茴香
①午后小憩,梦见进入一片森林,那林中植物好生奇怪,郁郁葱葱 ,枝不像枝,叶不似叶 ,却遮天蔽日。找不到出口,最后爬上其中一株,费尽力气攀到梢头,发现顶端长满淡黄的小花,生出嫩绿的果粒。摘取一颗放入口中 ,浓郁的香甜瞬间盈满口腔,沁入脾肺。原来是茴香!梦中察觉自己在枝头随风摇曳,大骇,无来由从高处掉落,就此惊醒。回想刚才那奇异的梦 ,床头柜上正放着未喝完的茴香茶,不禁哑然失笑。
②在我的故乡,客人进门,总会泡上一杯茴香茶,这是本地人的待客之道。因而不论乡野独居的人家,还是鸡犬相闻的屋场,门前窗后的空闲地方,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株茴香。茴香样貌多变,刚出土时嫩得像草,绿油油毛茸茸;长高点后一株株亭亭净植,似是文竹;成熟后主干拔节,又有丛竹的形态。入冬 ,其地表部分被冰冻后枯死,土里的根系安然保存下来。待第二年开春,老根再次长新苗,加上此前枝头掉落的籽也自然发芽 ,茴香丛又蓊蓊郁郁地挺立在原处了。
③小时候,每到特定的节气,祖母总要在菜园种一大片茴香。它们长势蓬勃,很快高过
我的头,高过菜园的篱笆,高过祖母的肩膀。我问这一蓬绿色的火是何物,祖母答:是茴香苗,将来会生出你从姨她(方言:祖母)茶碗里拈起的茴香。我问怎么只见枝叶,何时开花结果,祖母笑言:很快,心急吃不了热茴香茶。过些时日,我见那挺直碧绿的茎叶顶端,开出黄如新鹅的伞形花,而后,结出的果实也像朝天伸开的小伞 ,每一束都颗粒饱满 ,馨香诱人。阳光明媚的日子 ,祖母搬来木凳,让我爬上去 ,帮她用剪刀采茴香。
④采茴香有讲究,要连同细枝剪下整个小伞部分 ,老家人习惯叫“一爪”。我在空中摘个不停,祖母站立一旁用竹篮接住,最后将满篮的茴香倒在篾盘里 ,不消一日就晒干了。原本青翠欲滴的颜色此时变得内敛,稍稍发白 ,整个小伞也收拢起来了。这时,就可以将干茴香装入茶叶筒中贮存,待客来时再取出泡茶。
⑤泡茴香茶 ,先要在碗中放入几片老家的烟茶叶,再加一爪茴香,用滚烫的水沏开。茶叶未几沉入碗底,晒干的茴香则重又鲜活起来,恢复成长在枝头上的颜色,一把碧玉妆成的小伞再度撑起。客人端起茶水品尝 ,先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茴香拈出 ,放入口中细细品咂。此时近旁若有小孩,则对其招呼:来,吃茴香!小孩一把接过就送在嘴里,含着跑开。这是儿时的记忆,多年后,读到“拈花微笑”的典故,我总会想起故乡的女人家串门拉家常喝茶时拈着茴香的场景。想来,在她们喝下一碗碗茴香茶、打出无数哈哈的当口,或也体悟到了某些真谛——粗茶淡饭最养人,但凡俗日常之中间或有茴香般稍显辛辣的小小冲击,才会更有滋味。
⑥或许,当年场屋里的小朋友愿意跟着大人去人家做客,其实就贪图茶碗里那爪茴香。说来奇怪,老家那边的小孩是一个心性,似乎莫不喜欢这特别的甜香味道。大人聚在一起喝茶,小家伙们在旁边嬉戏,往往一个细伢子口含茴香过来,其他人也就争抢着去找自家长辈索要。如今 ,过去围坐喝茶的女人家都老了,当年的很多小伙伴离乡在外,偶尔打电话回来,总要提醒家人,别忘了给自己寄过去茴香。茴香,回乡,喝一口茴香茶,父母亲人仿佛就在身旁。
⑦茴香一直在顽强地生长,不占空间,不费养分。风俗随时代变迁 ,但故乡喝茴香茶的习惯改不了。就像茴香那多年生的根系,早已植入本土老百姓的生命中。外乡人过来做客 ,或许吃不惯茴香那浓烈的味道,而当地人总会拈起茴香,像把小伞一样擎起,嘴角笑出花来。
城里来客将茴香栽入盆中 ,当作盆景带回 ,老家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有扎根园间地头,放肆开花,随意结果,才是茴香最好的归宿。
(选自《散文》2024年11肳删改)
18.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以梦境开头来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描写在奇异梦境中看到的遮天蔽日的茴香,惊醒后又看到未喝完的茴香茶,由此打开回忆的闸门。
B.第③段中“我问这一蓬绿色的火是何物”采用儿童视角 ,“绿色”是直接看到的茴香苗的颜色,喻体“火”写出茴香苗长势蓬勃,画面感强烈。
C.第⑥段中“茴香,回乡,喝一口茴香茶,父母亲人仿佛就在身边”一句巧用谐音,点明茴香于作者意味着对故乡的情思,一口茴香茶慰藉思念。
D.在文末写老家人对来客将茴香做成盆景带回的行为不认同,他们认为在外的人应该回归田园 ,像茴香,扎根园间地头,就能活出生命的本色。
19.小阳同学制作了一系列“家乡风物”读书卡片,请你帮助他完成这张关于本文的卡片。
(4分)
写作角度 要点概括 原文出处
功能用途 ① 在我的故乡,客人进门,总会泡上一杯茴香茶 ,这是本地人的待客之道。
生长环境 乡间空地 ②
③ 长势蓬勃 很快高过我的头,高过菜园的篱笆,高过祖母的肩膀。
样貌多变 刚出土时嫩得像草,绿油油毛茸茸;长高点后一株株亭亭净植,似是文竹;成熟后主干拔节 ,又有丛竹的形态。
④ 入冬 ,其地表部分被冰冻后枯死,土里的根系安然保存下来。……茴香丛又蓊蓊郁郁地挺立在原处了。
20.回忆性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选文第⑥段写到大人聚在一起喝茶,小家伙们争抢着找自家长辈索要茴香吃。请你揣摩儿时的“我”作为小家伙的一员那时是怎样的心理 “我”在写作这一场景时又是怎样的心理 (2分)
21.文章的标题是“微笑的茴香”,在文中多次出现“笑”,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三处笑的不同意味。(3分)
五、写作:共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三岁的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 ,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拼搏,多了一份感恩,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在我们的追梦路上,虽有坎坷,但脚踏实地;虽经历风雨,仍不懈追求。一路上的成长与收获,是时光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
请以“这就是成长”为题 ,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初学情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在相
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
此前,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校隆重举办了“雄阅中华魂,共筑
强国梦”主题学习系列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你与小语、小文组成了一个研学小组,共同参
与以下探索与实践任务。
一、基础积累:共26分
任务一:“时代楷模奋斗先锋”主题稿件文字审校
神州百年,沧海桑田。时光的年轮,juān(
)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蹒
跚步履,令人触目伤怀。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
新的精神力量。
踱步历史长廊,“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
的中国人。数十年dan(
)精竭虑,数十年砥砺奋进,无数仁人志士用血汗探索出一条
卓有成效的强国之路。这些最美的奋斗者,有的是满怀炽热报国情、托起祖国飞天梦的科技
功臣;有的是前仆后继、不折不挠的人民英雄;
;有的是和颜悦色、为服务
群众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正是这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支撑起共和国大
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名字,终将为我们照
亮,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1.稿件中,有两个字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忙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镌duO箪chi
B.携dù
殚zhi
C.携dù箪zhi
D.镌duO
殚chi
2.稿件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触目伤怀
B.不折不挠
C.和颜悦色
D.任劳任怨
3.稿件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4,稿件中有一句空白,请仿照前后文补全。(2分)
这些最美的奋斗者,有的是满怀炽热报国情、托起祖国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有的是前仆
后继、不折不挠的人民英雄;
;有的是和颜悦色、为服务群众任
劳任怨的基层干部…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任务二:“重温经典,走近伟人”之《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会
5.(1)为深化同学们对周恩来革命道路的理解,老师组织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主题
学习活动。假如穿梭时空,你有机会与伟人及红军战士对话,你会说什么?请完成下面的采
访提纲。(4分)
采访周恩来:问题一:您参加革命的起因是什么?
问题
二:

采访红军战士:问题一:②
问题二:周恩来的哪些品质对你影响至深?
(2)小文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帮她一起完成。(4分)
人物
事件
外貌
形象
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
担任全军统帅后,生活和
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
朱德
吃穿都跟普通士兵一样,

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
赤脚走路,南瓜充饥。
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面容消瘦,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
住的窑洞,四面简陋,所
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
艰苦朴素、

有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
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
不搞特殊化
随身衣物。
很高,颧骨突出。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
勇敢无畏、
贺龙
③】
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
沉着大气
知疲倦。
阅读启示:伟人的成就,除了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④
决定的。
(3)阅读资料,联系名著,请从求学经历、人生理想两方面分析毛泽东主席和鲁迅先生
青年时期的共同点。(4分)
名著
人物
青年时期求学经历
16岁进湘乡县新式学堂学习一一到长沙进入专为湘人办的中学
《红星照
学习半年一一在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学习一个月一一在省立第一
毛泽东
耀中国》
中学学习六个月一一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一一19岁人湖
南师范学校学习五年
《朝花夕
先后在南京两所学堂求学一
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清国留学生
鲁迅
拾》
速成班”学习一一在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一一弃医从文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