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独立作业参考答案
2025.10
卷面分(3分):
书写潦草、有涂抹、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一、“走近新闻”主题探究活动(30分)
任务一 “校园创刊”主题实践活动(16分)
1.示例一:知绘青春。理由:“知”紧扣公众号的功能之一——传递校园资讯、让师生“知晓”校园动态;“知绘青春”寓意通过及时、准确的内容,用知识与信息描绘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凸显公众号记录青春、传播见闻的定位。
示例二:志绘青春。理由:“志”字体现校园青春群体的理想与追求;“志绘青春”既指用文字和报道记录充满志向的青春岁月,也暗含公众号以“传递青春之志”为目标,传递校园正能量。(3分。选字正确1分,理由2分)
2.(1)①将以遗所思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分。每空1分)
(2)C(3分)
3.(1)振(1分)
(2)示例一:青春观察哨:视角 —— 拥有洞察细微的敏锐!
示例二:校园风向标:热点 —— 拥有引领关注的活力!
(4分。栏目名称2分,一句话简介2分)
任务二 “读新闻·悦影视”专题学习活动(14分)
4.示例:国产动画电影表现强劲,《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均进入周票房前五,累计票房超9亿元;新片上映热度高(或暑期档观众观影热情高),《东极岛》《奇遇》首周分别位列第三、第五,显示暑期档市场活力。(2分。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5.(1)示例一:国产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上海首映,8月2日登陆暑期档
示例二:国产动画电影“接力”亮相暑期档,上美影“浪浪山”首映(2分)
(2)“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明确信源,“超过600人的制作团队”“1800多组镜头” “2000多张场景图”使用概数,“脱胎于‘中国奇谭’系列”“将于8月2日上映”等信息明确影片背景与档期,客观陈述事实,体现了新闻消息的准确性;“聚焦‘小人物’的创新作品”“富有东方美学气质”“视角独特”等正面评价词汇隐含肯定态度,引用凌纾“视角独特”的评价,强化对影片的价值认可,体现了新闻作者的倾向性。(4分)
6.示例:选A。采访中,於水提到影片在“水墨意境与西方光影透视美学融合”上的突破,以及“工业化流程适配美术风格”的挑战,说明采访旨在揭示技术升级对影片成功的支撑作用,点明了技术实现与艺术创新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此外,陈廖宇指出神话题材是彰显民族身份的符号性题材,并强调建立本土话语的背景,点明了文化定位与本土话语构建是直接关联影片成功的文化动因。(3分。言之有理即可)
7.示例:提升信息辨别力,材料中的票房数据属于客观事实,而自媒体多为个人观点,联读时可以通过对比两者,学会区分新闻事实和主观评价;形成多元解读角度,官方媒体侧重影片的创新价值,自媒体可能聚焦争议点,通过对比阅读可避免片面接受信息,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独立认知;评估信息来源可信度,权威媒体(如新华网)的报道经过核实,而个人公众号可能会为吸引流量使用夸张表述。(3分。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感悟时代”文学阅读活动(17分)
8.①初识萧红,希望她来延安安心写作;②预感萧红不会长寿;③深切悲痛;④对萧红死后作品可能被歪曲侮辱(4分。意对即可)
9.①有气节的进步文人/坚韧耐苦、不依赖他人的独立者/命运坎坷的孤勇者。(2分)
②敌方对文人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名誉上的污蔑,正如同猫捉弄老鼠的行为。这强烈表达了丁玲的极度愤怒、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誓要与之斗争到底的决心。(3分)
10.风雨停歇后浮现的“朦胧月亮”,隐喻黑暗时代中微弱却坚定的理想光芒;“明天将有一个晴天”则象征对光明未来的确信,体现丁玲在悲愤中坚守的革命乐观主义。“吹熄灯”表面指结束写作,实则暗示将知识分子的启蒙火种内化于心,展现以退为进的韧性——为明日抗争积蓄力量。(4分。意象选择1分,分析3分)
11.这句话强调了志同道合、真诚并肩的同伴对困境中的人们的重要性。书中,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彼此信任、目标一致,在遵义会议等关键节点坦诚沟通、协同决策,纠正错误路线,为红军指明方向;普通战士之间更是生死相依,过草地时分享最后一块青稞饼,受伤时互相搀扶前行,没有人因困境背弃同伴。正是无数 “真实的同伴” 的同行,汇聚成冲破绝境的力量。(4分。理由充分即可)
三、“品味山水”古诗文鉴赏活动(20分)
12.(1)①冲荡 ②白色的 ③到,至(3分。每空1分)
(2)高高的土山(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1)多方考证,增强《水经注》记载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郦道元在描述孟门山时,通过引用《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等古籍中关于孟门山的记载,将自己的观察与古代文献相互印证。(2)解释了孟门山形成的背景,丰富了对它的认识。比如《淮南子》写道在洪水泛滥时代,黄河因龙门、吕梁未开辟而在孟门之上壅塞逆流,后是大禹疏通,清晰交代了孟门山的由来。(3)将人文精神融入对自然山水的介绍中,丰富了文章主题。《淮南子》中 “大禹疏通” 的记载,暗示孟门山的地貌既是水的长期作用,也是大禹开凿的结果,人的力量得到彰显。(4分。一点2分,任意大触两点即可)
14.示例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凸显水势之盛。《三峡》写夏水时,正面以 “沿溯阻绝” 直接点明水势浩大、湍急,阻断行船;侧面则以行船速度之快、连疾风骏马都难以追赶的场景,侧面烘托夏水的迅猛之势。【甲】文中,正面以“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直接描绘黄河水奔腾咆哮、巨浪滔天的壮阔形态;侧面则以观者远望时似被雾露沾身、窥探深处便心惊胆战的感受,侧面烘托水流的汹涌与深邃,强化水势的震撼力。
示例二:运用夸张与比喻等修辞,增强水势的形象感。《三峡》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运用夸张手法,将水流速度与“奔御风” 的快马疾风对比,极言夏水之迅猛。【甲】文中以“万寻”“千丈” 的夸张,极写浪高流急;“鼓若山腾”则运用比喻,将水浪奔腾的形态比作山峦翻腾,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黄河水势磅礴、力量惊人的特点,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水的雄浑气势。
(4分。相同点1分,结合两文分析3分,言之有理即可)
15.示例:运用动词“杀”和“堙”,大禹主动制服、堵塞洪水,刻画了大禹面对汹涌湍急的河流时勇敢无谓的形象,凸显了治水过程的艰难与人力征服自然的伟力。(3分。赏析角度1分,具体分析2分)
16.这句话以水与石的关系为喻,揭示了柔弱之物通过持续不断的力量,能够战胜坚硬之物的道理。【乙】诗中写道,大禹为了治理泛滥的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用自己的微小的力量对抗大自然,正是以柔克刚。最后努力终于换来天下安宁,恢复农业生产,印证了坚持的价值。因此,可以用来证明【甲】文的观点。(4分。道理2分,结合文本说明理由2分)
四、“行万里路”表达与交流活动(50分)
17.作文分五等评分。
一等(45—50分):立意深刻、独特,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表达通顺,有大量细节描写,结构严谨。
二等(35—4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详略总体得当,表达总体通顺,细节描写不突出,结构总体完整。
三等(28—34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详略不突出,细节描写较少,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20—27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没有细节描写,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20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五等(20分以下):缺乏观点,或逻辑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1八年级语文独立作业答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分 总 分
得 分
一、“走近新闻”主题探究活动(30分)
任务一 “校园创刊”主题实践活动(16分)
1.(3分)公众号名称: 绘青春,理由:
2.(1)(5分)①


(2)(3分)( )
3.(1)(1分)
(2)(4分)
任务二 “读新闻·悦影视”专题学习活动(14分)
4.(2分)
5.(1)(2分)
(2)(4分)
6.(3分)
7.(3分)
八年级语文 第1页 共4页
二、“感悟时代”文学阅读活动(17分)
8.(4分)① ②
③ ④
9.(2分)①
(3分)②
10.(4分)
11.(4分)
三、“品味山水”古诗文鉴赏活动(20分)
12.(1)(3分)① ② ③
(2)(2分)
13.(4分)
14.(4分)
15.(3分)
16.(4分)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4页
四、“行万里路”表达与交流活动(50分)
100
200
300
400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4页
500
600
700
800
八年级语文 第4页 共4页八年级语文独立作业
(卷面3分,满分120分)
一、“走近新闻”主题探究活动(30分)
任务一 “校园创刊”主题实践活动(16分)
1.学生会计划创办一个校园公众号,初步拟定名称格式为“zhi ▲ 绘青春”。请你根据拼音和自己的理解,补全公众号名称,并说明理由。(3分)
2.公众号的栏目一名为“校园传声筒”,负责推送校园新闻。下面是学生拟写的创刊语(节选),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小题。(8分)
在没有网络、交通不便的古代,信息传递曾是横亘在人们心中的一道难题。当思念缠绕心头,人们只能将深情寄托于手边的寻常之物。《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中“攀条折其荣,① ▲ ”的场景,道尽了这份无奈与执着。即便心怀“② ▲ , ▲ ”的凌云壮志(曹操《龟虽寿》),那份对理想的坚守,也需跨越山海才能传递。然而,自然的伟力也为信息传递留下了一线生机。郦道元在《水经注 三峡》中记载 “其间千二百里,③ ▲ , ▲ ”,三峡湍急的水流,在古代竟成了长江流域最快的“消息通道”。
(1)根据语境,补全①—③处的古诗文名句。(5分)
(2)下列对加点词“消息”的理解,与语段中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妈妈让我给你带个消息,今晚家里聚餐。
B.收到一条短信消息,提醒我明天开会。
C.新闻客户端推送了一则消息:某科研团队突破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D.边境传来消息,敌军有异动。
3.阅读表格内容,完成(1)(2)小题。(5分)
栏目一 校园传声筒:新闻——拥有zhèn ▲ 聋发聩的力量! 栏目二 ▲ : ▲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1分)
(2)请参考“栏目一”,为公众号再拟写一个栏目的名称,并写一句话简介。(4分)
任务二 “读新闻·悦影视”专题学习活动(14分)
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关于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新闻材料,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5年第32周(8月4日—8月10日),暑期档依旧热度不减,虽周票房在连涨三周后小幅回调,但仍超16亿元。单片方面,《南京照相馆》表现强劲,以6.88亿元的成绩蝉
八年级语文 第1页 共6页(2025.10)
联冠军,累计票房已突破22亿元。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次周发力,斩获4.3亿元票房,位居亚军,累计票房达5.63亿。管虎执导的战争片《东极岛》于本周五上映,首周三天即收1.99亿元,位列周票房榜季军。另一部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2》上映第四周,仍取得5876万票房,位居周榜第四,累计4.06亿元。此外,由贾冰、王皓领衔主演的喜剧片《奇遇》本周五全新上映,新片首周即跻身榜单前五,取得5453万票房。
(摘自《中国电影报》2025年8月13日14版,有删减)
【材料二】

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 国产喜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7月22日晚在上海首映。这部聚焦“小人物”的创新作品吸引各方关注,将于8月2日起正式“登陆”电影暑期档。
  《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2023年初网络首播的热门动画剧集“中国奇谭”系列之《小妖怪的夏天》,是该系列的主创团队持续创作而成的首部动画电影。片中讲述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一段跌宕起伏的西行冒险之旅。
《浪浪山小妖怪》延续了中国传统二维动画的表达形式,由一支超过600人的制作团队,精心打磨了1800多组镜头,制作了2000多张场景图,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和动画电影镜头的空间感,富有东方美学气质。
  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一起观看了首映。动画片《猴子捞月》及“阿凡提”系列的编剧凌纾说,中国人的“悟空故事”“西游故事”需要不断续写、不断创新,这一版“浪浪山”视角独特,从一个侧面为观众展现了生动而充满人情味的英雄故事。
(摘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
采访对象:陈廖宇(《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於水(《浪浪山小妖怪》导演、
编剧)
采访片段:
记者:作为电影长片,时长增加必然带来制作上的升级,请谈谈影片制作方面的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突破?
於水:制作上,画面背景有水墨意境在,同时它又有光影、透视等西方美学意向在里面。这两方面要怎么融合在一起,琢磨了很长时间,也实践了很长时间。其次,做长片需要大规模地制作背景画面,需要团队稳定地输出,而大部分合作团队都是做一些比较工业化流程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美术风格怎么才能和工业化流程契合在一起,也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
记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中国奇谭》……近年来,为什么回到神话根脉的动画会有现象级的作品?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6页(2025.10)
陈廖宇:我觉得它们都出现在中国动画人试图建立自己的话语这个大背景下。近年来这些来自中国的传统故事或者神话传说的动画,实际上就是当你要建立自己的语言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一定要找一个能代表本民族的显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传统的、民族的、本土的东西,其实未必一定得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的内容,但是当你要彰显你自己的时候,要去宣示你的身份的时候,总要找一些更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带有符号性的题材和形式,我觉得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摘自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有删改)
4.阅读材料一中有关暑期档电影的票房情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点。(2分)
5.阅读材料二,完成以下任务。(6分)
(1)参考教材中的“技巧点拨”,为材料二拟写标题。(2分)
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此外,标题还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2)新闻力求准确,呈现客观事实,同时作者的感情与思想也会隐含于字间。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二如何体现新闻的准确性和作者的倾向性。(4分)
6.材料三中记者的采访目的是什么?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并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3分)
A.剖析成功原因 B.揭示创新动力 C.传递创作理念 D. ▲ (自拟)
7.以下是与《浪浪山小妖怪》有关的部分自媒体文章标题。请结合三则材料和以下标题,思考将它们放在一起阅读,对你理解新闻事件有哪些帮助。(3分)
·《〈浪浪山小妖怪〉:虚伪的英雄主义,不值得牛马共情》(公众号“花花酱的花花世界”)
·《不建议带孩子看〈浪浪山小妖怪〉》(公众号“一帧一影一世界”)
·《〈浪浪山小妖怪〉豆瓣褒贬不一:失去原作独有的气质》(公众号“秋叶港”)
二、“感悟时代”文学阅读活动(17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任务。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①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冷。那时候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较适于幽美平静。延安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6页(2025.10)
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与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原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我们分手后,就从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甲)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那边,或者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拘于个体的偏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连仇敌也在内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有的伟大牺牲。
生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上,要顽强地活着,给整个事业添一份力量,而死,对人对己都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的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幸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在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或被处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乙)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更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这风雨,寄语你们,死去的,未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已停,朦胧的月亮浮在西边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注释】①丁玲(1904—1986)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反映土改与农村变革,被誉为“武将军”。萧红(1911—1942),在《生死场》中揭露日寇暴行,用《呼兰河传》控诉封建压迫。两人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抗争精神的女性作家,在抗战岁月中建立深厚友谊。
八年级语文 第4页 共6页(2025.10)
8.作者的情感随回忆波动。请阅读文本,完成内容梳理。(4分)
9.两位同学就文章展开了讨论,请你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5分)
小语:在丁玲的回忆中,我对萧红有了这样的认识:一位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一位
① ▲ 。(2分)
小文:不错。字里行间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丁玲的抗争精神。【甲】句中“扫遍”一词极具力量感。它并非平静的回忆,而是一种急切、焦灼、带有审视意味的精神扫描,表达了丁玲对群体境遇的深刻体认与同情。
小语:【乙】句中的比喻达到了同样的效果:② ▲ 。(3分)
10.文中的“风雨”既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时代动荡的深刻隐喻。你还能找到其他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吗?请任选一个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11.文中讲到“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品味山水”古诗文鉴赏活动(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任务。
【甲】孟门山
[元]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①。”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
阨②,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磴(dèng):险峻的山坡。②阨:表示一种狭窄、险要的地形,往往与山有关。
八年级语文 第5页 共6页(2025.10)
【乙】公无渡河(节选)①
[唐]李白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堙②洪水,九州始蚕麻③。
【注释】①公无渡河:乐府古题。②堙(yīn):堵塞。③蚕麻:此泛指农业生产。
12.阅读【甲】文,根据语境,解释词语。(5分)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河中漱广 ②素气云浮 ③迄于下口
(2)“阜”用在字的左半边变为“阝”,“陵”“阨”的意思都与“阜”本义相关。由此推断,“高阜”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
13.【甲】文中郦道元为什么要大量引用《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里的内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甲】文与《三峡》均选自《水经注》,两文描写水势时展现出了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甲】文与《三峡》进行分析。(4分)
15.【乙】诗画线句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孟门洪水来袭,“大禹疏通”的画面,请对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16.【甲】文中“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一句蕴含着怎样的道理?你认为【乙】诗中大禹治水能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
四、“行万里路”表达与交流活动(5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炊烟袅袅的乡村,高楼林立的都市;水光潋滟的江河,巍峨壮丽的山峦——神州大地,处处皆景。暑假里,你曾驻足何处?请写一篇作文,向同学们推荐你眼中那片独好的风景。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500字。
八年级语文 第6页 共6页(2025.10)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