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二)  课件(共31张ppt)-2026高考一轮思想政治复习·选必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分攻略】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二)  课件(共31张ppt)-2026高考一轮思想政治复习·选必三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二)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统编版)逻辑与思维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考情考向
01
课程标准 考情预测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 3.学会正确运用判 断 ; 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从命题内容上看,性质判断的类型区分、关系判断的对称和传递关系、复合判断的类型区分和真假值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考选择题,主观题也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重点考查复 合判断的推理规则。
本课体系
02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特征: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
表达: 通过语句表达
类型:
含义、构成、意义
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关系、传递性关系
含义、构成、意义
逻辑性质
含义、构成、意义
种类: 充分、必要、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含义、构成
种类及要求
含义、构成、意义和要求
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
概述
正确运用
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
复合判断
03
复习题
课堂练习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二)
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
含义
构成
分类
真假
意义
要求
假言判断P40-42
选言判断P38-39
联言判断P37
必要性P36
含义与构成P36
分类P37
考点解读
04
1.含义
2.构成
3.种类
四、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1)联结词: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如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
(2)支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
苏炳添 既是 优秀运动员, 又是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联结词
支判断
联结词
支判断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莫扎特既是作曲家,又是指挥家。
我们面对困难,要么战胜困难,要么被困难战胜。
 只要不渝地追求崇高的目标,就会居为壮举。
选言判断
联言判断
假言判断
考点解读
04
五、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2.联言判断的构成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
(1)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有两个联言支;
(2)联结项: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①常用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 是……”等;
②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此商品“价廉物美。”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联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考点解读
04
3.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值)
(1)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2)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他既是一位老师(p),又是一位爱心大使(q)
他是一位老师(p),但不是一位爱心大使(q)
他不是一位老师(p),而是一位爱心大使(q)
他不是一位老师(p),也不是一位爱心大使(q)
【注】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
例:袁隆平是劳动模范,并且不往低处流。
联言判断真假值口诀: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考点解读
04
六.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至少两个)。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
3.联结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也许……也许……”等(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
考点解读
04
(1)相容选言判断 ①特点: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常用连接词:“或者(是)……或者(是)……”
“也许……也许……”等
③公式:p或者q P∨q(∨读作“析取”)
④逻辑性质: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⑤举例:胜利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2)不相容选言判断 ①特点: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
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②常用连接词:“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等
③公式:p要么q P q ( 读作“不相容析取”)
④逻辑性质: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⑤举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p q 要么P
要么q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4.选言判断种类及真假
考点解读
04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3.假言判断的构成:前件+后件+联结项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1)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 (2)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3)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联结项可省略
如果……那么……; 只有……才……; ……那当且仅当……等
1.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
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
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
假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七、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考点解读
04
4.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种类 联结项 例子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如果天下雨,
地面就会湿了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才… 必须…才… 必须认真学习,
才能考上大学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 …才… 一个数是偶数,
当且仅当,
这个数能被2整除
考点解读
04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①含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②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 “假使……那么……”
前件p 后件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注意】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考点解读
04
举例说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以 “如果今天是晴天,那么我就去爬山”为例(假定为真):
(1)今天是晴天(真),我去爬了山(真)。前真后真为真。
(2)今天是晴天(真),我没去爬山(假)。前真后假为假。因为这与 “如果今天是晴天,那么我就去爬山” 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相矛盾,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
(3)今天是雨天(假),我去爬了山(真)。前假后真为真。前件为假时,后件的真假不影响整个判断的成立,所以这种情况下 “如果今天是晴天,那么我就去爬山” 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
(4)今天是雨天(假),我没去爬山(假)。前假后假为真。这种情况并没有违背 “如果今天是晴天,那么我就去爬山” 的逻辑关系,因为前提条件 “今天是晴天” 不存在,后件假也不影响这个判断的逻辑成立,所以整个判断是真的。
考点解读
04
①含义: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
总结: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
例:学生只有体检合格,才能参加高考。
假 假
真 真或假
前件p 后件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考点解读
04
举例说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为例(为真)
(1)一个人年满 18 周岁(真),他也有选举权(真)。前真后真为真。在现实的法律规定下,年满 18 周岁是拥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一个人满足了这个条件且确实有选举权,那么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真的。
(2)一个人年满 18 周岁(真),他没有选举权(假)。前真后假为真。这种情况并不违反“只有年满 18 周岁,才有选举权” 这一判断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因为年满 18 周岁只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所以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依然是真的。
(3)一个人不满 18 周岁(假),但他有选举权(真)。前假后真为假。这就与“只有年满 18 周岁,才有选举权” 的逻辑关系相矛盾,说明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
(4)一个人不满 18 周岁(假),他没有选举权(假)。前假后假为真。这完全符合 “只有年满 18 周岁,才有选举权” 所表达的逻辑,即不满足年满 18 周岁这个必要条件,就必然没有选举权,所以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
考点解读
04
①含义: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的假言判断。
②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或者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当且仅当…”“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总结: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例:当且仅当某个数为偶数,才能被2整除。
真 真
假 假
前件p 后件q p当且仅当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考点解读
04
类型 联言判断 相容 选言判断 不相容 选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充要条件
假言判断
p q p并且q p或者q p要么q 如果p,那么q 只有p,才q p当且仅当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真假值 口诀 全真则真 一假则假 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 一真为真,  其它皆假 前真后假为假, 其余为真 前假后真为假,其余为真 同真同假为真,一真一假为假
归纳提升 复合判断真值表
课堂练习
05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我们未做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会负于历史、负于时代、负于人民
②假设“不负人民”为真,则不能必然得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结论
③该判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前件就真
④该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后件假,前件就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05
2.以美育人,塑造美好心灵。某高中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体系。围绕舞蹈、戏剧、数字艺术、非遗四大课程,开发多元的美育课程载体。就课程参与情况,甲乙丙丁作了如下发言:
甲说:张三和李四分别报了戏剧、舞蹈
乙说:如果张三报了戏剧,那么李四报了数字艺术
丙说:或者张三报了戏剧,或者李四报了舞蹈,我认为是假消息
丁说:只有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才报舞蹈
最终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对了。由此推断( )
A.张三报了非遗,李四报了舞蹈
B.张三报了戏剧,李四报了数字艺术
C.张三报了戏剧 李四没报数字艺术
D.张三没报非遗,李四没报舞蹈
C
课堂练习
05
3.枣庄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既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是鲁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四位同学想暑期去枣庄旅游,做了以下规划:
根据以上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观点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选言支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由乙的观点可以推出:“只有去了抱犊崮,才去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③若丙的话为假,则他表达的意思是“不去山亭石头部落且不去红荷湿地”
④丁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表达了“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甲:要么去冠世榴园,要么去红荷湿地。
△乙:如果去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就去抱犊崮。
△丙:既去山亭石头部落,又去红荷湿地。
△丁:只有不去冠世榴园,才不去红荷湿地。
课堂练习
05
4. 2025 年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以下是该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内容: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依法或者依合同约定及时向民营经济组织支付账款……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强制要求以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 根据以上法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机关” 、 “事业单位” 和 “国有企业” 是全异关系
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及时向民营经济组织支付账款”属于联言判断
③只有依合同约定,才能及时向民营经济组织支付账款
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是“不得强制要求以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 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05
5.谷雨诗会是江西省文艺界和群众以吟诗形式歌颂春天、赞美生活的一项传统文学活动,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关于某校彭老师、周老师、付老师、刘老师是否参加本届谷雨诗会活动,观点如下:
小赵:彭老师作为我校语文骨干教师,肯定会参加
小钱:如果彭老师参加,周老师和付老师也会参加
小孙:要么刘老师参加,要么付老师不参加
小李:只有刘老师参加,彭老师才会参加
已知只有小赵观点为真,则不参加本届谷雨诗会活动的是( )
A.只有付老师   B.周老师和付老师  C.周老师和刘老师   D.付老师和刘老师
C
已知只有小赵观点为真,即彭老师肯定会参加。
小李:小李的观点为假,且已知其后件为真,所以可以知道刘老师没有参加,彭老师参加。
小孙:又根据小孙的观点为假,要求两个选言支同真或者同假,即刘老师参加且付老师不参加,或刘老师没有参加且付老师参加,而刘老师没有参加,所以可知付老师参加。
小钱:再根据小钱的观点为假,切已知前件为真,因此后件为假,而后件又是一个联言判断,可以断定周老师和付老师至少有一个人没有参加,而由前文可知付老师参加了,所以可以判断周老师没有参加。所以,可以判断出刘老师和周老师没有参加。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05
6.2025年4月24日,泡泡玛特推出Labubu3.0“前方高能”系列盲盒,盲盒中可能收录常规款或隐藏款Labubu,隐藏款为“本我”。针对A和B两个Labubu3.0“前方高能”系列盲盒,甲乙丙三人作出以下判断:甲:有的盲盒中有隐藏款“本我”。
          乙:有的盲盒中没有隐藏款“本我”。
          丙:A盲盒或者B盲盒中没有隐藏款“本我”。
经开盒验证,发现以上三个判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甲的判断为真判断         ②乙的判断为真判断
③A盲盒和B盲盒中均有隐藏款“本我” ④A盲盒和B盲盒中有且只有一个隐藏款“本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A。【详解】①③:甲(有的有)与乙(有的没有)为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因三判断只有一真,故丙必假。丙(A盲盒或者B盲盒中没有隐藏款“本我”)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其逻辑性质为:一真则真,只有全假为假,可推出“A有且B有”(A没有或B没有)为假,推出“A有且B有”,即A盲盒和B盲盒中均有隐藏款“本我”。此时甲“有的盲盒有隐藏款”,因A和B都有,故甲为真,即甲的判断为真判断,①③正确。
②:三个判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甲(有的有)与乙(有的没有)为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甲为真,即甲的判断为真判断。那么乙“有的盲盒没有隐藏款”为假,②排除。
④:A盲盒和B盲盒中有且只有一个隐藏款“本我”与实际情况矛盾,④排除。
课堂练习
05
7.(2024全国新课标)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B
B【解析】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A:题干只能表述出地铁客流高峰期时段提高票价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不能判断出是不是必要条件,因此该判断不一定为假,A排除。
B: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期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
C: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
课堂练习
05
8.(2023年辽宁卷) 雾凇俗称树挂,玉树琼花,宛若仙境。其形成条件严苛,需要独特的气象条件与自然要素。不同地区形成雾凇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共同条件。以下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①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
②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
③湿度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
④雾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解析】不同地区形成雾凇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共同条件,从题干可以看出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
①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这是肯前肯后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肯后肯前式。湿度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这是否前否后式,②③符合题意。
④雾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否后否前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④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05
9.(2024·湖北卷)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如下约定: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下列哪种情况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C【解析】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是猪八戒回高老庄的必要条件。其逻辑结构是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后件假,因此前件不一定,所以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并没有违背三个人约定,A不选。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如果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前件真,但是后件不一定,因此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并未违背三个人的约定,B不选。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后件真,则前件真,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否定了前件,所以违背了三个人的约定,C入选。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后件真,则前件一定真,孙悟空回了花果山不违背三个人的约定,D不选。
课堂练习
05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同时,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战胜一切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我们坚信,创造了五千多年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
有人根据材料作出“我们只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判断。请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的相关知识,回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上述判断不正确。
理由:上述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逻辑规则要求: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但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此判断的正确表述应为:“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课堂练习
05
11. 陈某在某店购买“知名品牌”白酒一箱,饮用后再次在该店购买同品牌白酒三箱。次日,陈某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经执法人员查实,该店销售的“知名品牌”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店经营者作出行政处罚。陈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已支付的货款并予以十倍赔偿。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第一次购酒,可界定为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该店应向其赔偿十倍货款; 其第二次购买行为具有欲从该店违法行为中谋取利益的倾向,其主张不成立,不予支持。
陈某认为:“只要我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该店就应向我赔偿十倍货款。”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陈某的观点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购买的白酒属于假冒注册商标产品”与“该店赔偿十倍货款”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无前件必无后件。而陈某认为有前件必有后件,将二者错误地理解为充分条件关系。
②只有分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形成正确的假言判断。
课堂练习
05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春节期间,四川某地一名约10岁左右男孩独自放鞭炮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引发下水道里沼气爆炸,导致停放在附近的多辆汽车受损。事故造成8辆车不同程度受损。受损的林肯、雷克萨斯、宝马、保时捷、奥迪、路虎等汽车合计定损28.5万元。
周围不少居民对此谈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该区域属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在此处燃放烟花爆竹既会污染环境,又容易引起火灾。二是该下水道就在十字路口人行道旁,负责该路段的相关机构是否尽到责任,有无在相应区域设置明显的提醒、警示和防范措施,这是进一步确责的关键。不过事发地点又还属于小区内部道路,有可能没有移交给相关机构管理,于是责任方很有可能是小区物业。三是由于车位紧张,酒店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该人行道旁的绿化草坪上,这些停放在绿化草坪上的车是否涉及违停?
事后,男孩母亲为自己孩子的行为公开道歉,同时对市政和物业等九个相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质疑。
针对此事在社交平台上的热论,某高中高二(1)班的两位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甲说:“对受损车辆的赔偿,或者由小男孩的监护人承担,或者由酒店承担,或者由相关的管理部门承担。”
乙说:“如果不是酒店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草坪上,就不会造成汽车受损。”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知识,分析甲、乙两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05
【参考答案】
①甲的观点正确。甲的观点为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受损车辆的赔偿问题,小孩的监护人、酒店、相关管理部门承担的责任属相容的情况,可能有一方或者是多方承担责任,甲的判断正确。
②乙的观点错误。乙运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草坪上,不一定会造成汽车受损。“酒店不让宾客将汽车停放在草坪上”不是“汽车不受损”的充分条件。因此,其判断错误。
本课小结
06
复合判断
1.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2.结构:联结词 + 支判断
3.种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结构:联言支、联言项
3.逻辑性质:一假才假,全真才真
选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
3.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为假
假言判断
1.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不存在)的条件判断
2.结构:支判断(前件、后件)、联结项
3.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判断为假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判断为假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前假后真都为假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