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东洲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次限时性作业
八年级物理学科
本试卷共24题 试卷满分8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题2分,共18分。1~6题为单选题;7~9题为多选题,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1.如图是一款短袖毛衣的吊牌,上标有“规格:M(165/88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其中的“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65”是适用于的身高,“88”是毛衣的
A.领围 你:毛衣(白色)
B.袖长 款号: P11175SWW004
C.胸围 规格:M(165/88A)
D.袖宽 面料:51.3%
2.我国第六代战机“歼-50”试飞成功。为了观察“歼-50”的飞行情况,其伴飞飞机要与其保持相对静止,这就要求两个飞机间必须有相同的
A.速度、飞行方向
B.高度、飞行方向
C.速度、高度
D.高度、体积大小
3.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组织了大合唱,音乐老师把参加的学生划分在“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4.如图是在标准400米场地进行的男子200米比赛起跑时的简图,运动员在各自赛道的起点处等待发令。发令员发令后,
A.枪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B.各运动员听到枪声时间是相同的
C.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测时间会偏大
D.发令员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八年级物理 第 1 页 (共8 页)
5.如图所示的真空玻璃窗户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原因是
A.声音的振动已经停止了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将声音在声源处减弱了
D.是将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6.如图为智能扫地机器人,在清扫时通过超声波雷达能自动避开障碍物,扫地机器人全屋清扫过程中,
A.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发出的超声波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C.超声波在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内
D.不能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来判断家具的运动或静止
7.如图为一款骨骼传声耳机,耳机发出的声音可直接通过骨骼传至听觉神经,由于骨骼传声不经过空气,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使人们获得想要的声音,同时还不会影响耳朵接收周围由空气传来的声音
A.声音在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按动耳机的“+”,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C.耳机发出的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D.骨传导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8.现在一些外卖公司尝试着用“无人外卖车”送货,配送过程其运行速度多在20km/h左右。图中“无人外卖车”在配送外卖时
A.外卖相对于“无人外卖车”是静止的
B.20km/h为配送过程的平均速度
C.外卖车上测距雷达是用的次声波
D.车发出的“行人注意”的声音,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9.甲、乙二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图像是v~t图像,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如果图像是s~t图像,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
C.如果图像是v~t图像,二车运动方向相同
D.如果图像是s~t图像,二车路程与时间比不变
八年级物理 第 2 页 (共 8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如图是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的贾湖骨笛,8000多年前骨笛仍可吹奏出七声音阶,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图中所示骨笛中的一支其全长为23.6 ;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 。
11.图为板琴,人用琴锤以大小不同的力量敲击同一琴板时,每次敲击时琴板振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琴发出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中的。
12.在干燥的冬季,人们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的湿度。图中超声波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使水雾化,并通过“无声”电吹风装置把水雾吹到房间的各处。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 Hz以上的发声;这里的“无声”电吹风是在 减弱了噪声。
13.在《木兰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爷娘闻女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出郭相扶将”爷娘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爷娘为了能相互搀扶,相互间应是相对 的。
14.如果把声波和水波相互比较,会发现彼此间有很多相同的物理特征。图中在水波上标出的距离D,与声波中波的 具有相似的物理意义;图中人划船时,船桨激水产生的声音,在水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 。
15.请分析如图高速限速标志,如果一小轿车以33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小轿车是否超速 。高速公路经过城区的路段,会在该路段修建隔音墙,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
八年级物理 第 3 页 (共8 页)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 (2分)
一同学沿平直道路从A处出发,匀速向前步行10m到达B处,用时5s;在B处停留5s后,继续匀速向前步行,步行5s后到达C处,BC间距离为15m。
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该同学步行的图像。
17. (2分)
小明用相同的小锤分别敲击甲、乙音叉,已知乙音叉频率是甲音叉2倍。
敲击过程如下:先用小锤敲击甲音叉,其振动波形如图(a);接着增大敲击的力量,用小锤敲击甲音叉相同的位置,接着保持敲击的力量不变去敲击乙音叉。
根据上述信息并对比图(a),在图(b)和图(c)中画出第二次、第三次敲击时,音叉所发出声音的波形。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3分
18. (4分)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后,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测量:
(1)按照图(a)测量一根金属条的长度,该金属条的长度为 cm;如图(b)用秒表记录某同学跑400米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s。
(2)他又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0dm、14.52dm、14.51 dm,该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m;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是为了 。
八年级物理 第 4 页 (共8 页)
19.(6分)
学校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小组选择了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实验探究:
【项目材料】
探究材料:报纸、棉布、海绵;
可做声源:智能手表、哨子;
测量工具:声音监测仪、刻度尺等。
【项目分析】
(1)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设计活动时同学想到材料的厚度、包裹方式都可能影响隔音效果,则实验时具体操作时应选用厚度相同的报纸、毛巾和海绵,用相同的包裹方式包住装有正在发声的声源的盒子,比较接收到声音强弱的情况。
【项目实施】
活动一:由于声音的强弱不容易辨别,于是用声音监测仪来完成研究。将声音监测仪放在距离声源1m处,记下声音的强弱大小。用所选的探究材料,以相同的厚度和包裹方式紧紧包裹盒子,在相同位置记录下声音的强弱。如表:
次数 材料 包裹前 声音强弱 包裹后 声音强弱 隔音性能
1 报纸 57 42
2 棉布 38
3 海绵 29
问题:
1.探究中这种隔音方法是在 减弱了噪声;
2.同学们发现了不同材料隔音情况不同,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三种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3.老师在检查同学们的实验情况时,老师说表格中“声音强弱”后面要加相对应的单位,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
4.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要保持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 相同。
为了验证上面实验是否准确。同学们又用另一实验方法、另外三种不同的材料进行了探究。
活动二:固定声源,用实验材料塞住两只耳朵,从声源处慢慢向后移动,当恰好听不到声音时停下来,测量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
再换用另二种材料分别多次实验,得到如表数据。
材料 棉花条 纸条 木条
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1.2 2.1 2.8
在实验中,依据听不见声音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 。
八年级物理 第 5 页 (共8 页)
20. (6分)
以下是小明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球运动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有连拍功能的手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下图是用手机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每次拍摄的时间间隔相等。
(2) 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 SAB= cm、SBC=31.10cm、SCD=19.70cm;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 tAB=1.0s、tBc1.0s、tcD=1.0s。
(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 m/s、 VBC=0.311 m/s、 VCD=0.197m/s
(2) 小球在运动中 vAC与vBD的大小关系为 vAC VBD
通过对上面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
操作提示:推动小球运动时,小球的起始速度不要过 。
21.(7分)
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时,小明让小车从的斜面顶端开始下滑时计时,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便停止计时,图中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是小车到达A、B(AC的中点)、C处的时间。
(1)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其坡度较小,这样更便于测量 ,实验中小车应该在同一位置由 释放。
实验中所测量的各段速度,实际上是小车在各段的 。
(2)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Ac要比实际速度 。
八年级物理 第 6 页 (共8 页)
(3)通过小球撞击金属片声音来计时,可以 (填“减小”或“消除”)时间测量时的误差。
(4)在实验中能否用AC段速度减去AB段速度做为 BC段速度 。
(5)通过分析图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沿斜面向下的速度是 (填“大小不变”“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 小题,共23分
22.(8分)
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海洋科考作业时,第一次从海面向海底发出声信号,经过15.01s接收到回声信号。然后“奋斗者号”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15s后听到回声。求:(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第一次声信号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海域的深度是多少m
(3)再次声信号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路程是多少m
(4)潜水器下潜的速度是多少m/s
23. (8分)
小明从家中出发到书店,购完书沿原路返回,忽略在书店的停留时间,其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小明在整个过程中,从家到书店和返回,有一次是步行,另一次是骑共享单车。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明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3)小明骑车的速度是3.6m/s,骑车共用了多长时间
(4)小明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 第 7 页 (共8 页)
24.(7分)
声 呐
声呐,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和通讯的电子设备。在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有“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两种类型。
主动声呐:声呐主动发射声波,而后接收目标反射声波,以反射声波携带的信息以测定目标。
被动声呐:声呐被动接收目标产生的声波,通过目标的声波携带的信息来测定目标。
声波,在水中进行观察和测量中,声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由于其他探测手段探测的距离都很短。
光在最清澈的水中,只能传播十几米到几十米;
电磁波在水中衰减也很大,也只能传播几十米;
声波在水中衰减很小,在深水处一声巨响,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
问题一:
(1)从声的利用的角度看,声呐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
(2)通过对上面文字的阅读,概括出声在水中传播时的优点 ;
声呐并非人类的专利,不少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声呐。蝙蝠就用喉头发射每秒 10-20次的超声脉冲而用耳朵接收其回波借助这种“主动声呐”它可以探查到很细小的昆虫及0.1mm粗细的金属丝障碍物。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也叫做“回声定位”。
问题二:
下列是人类仿生蝙蝠的“回声定位”研制出的 ;
A.听诊器 B.倒车雷达 C.耳机 D.广播话筒
从原理上看,医学诊断用的B超也是一种声呐。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就诊者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携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常说的“B超”。
问题二:
(1)从声呐两种类型的特征来分析,“B超”属于哪一类型声呐
(2)“B超”诊断时,发出的超声波人耳是否能听到 。
问题四:
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在“月球车”上安装“倒车雷达”,“月球车”是否能实现对障碍物的探测
(1)是否能实现对障碍物的探测 。
(2)简述你对(1)中判断的理由: 。
八年级物理第8 页 (共8 页 )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A D B B BCD ABD B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 cm(厘米) 音调 11. 响度 空气(介质)
12. 20 000 声源处 13. 信息 静止
14 振幅 不同 15. 不超速 传播过程中
16. 全部正确2分,部分正确1分 17. 大小关系正确,每图1分,共2分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3分。
18.(4分)
(1)2.90 99.8(1 min 39.8) (2)1.451 减小误差
19.(6分)
(1)智能手表
问题:1. 在传播过程 2. 海绵 3. dB(分贝) 4. 响度
活动二:好
20.(6分)
v= (2)42.40
实验结论:(1)0.424 (2)>(大于) 减速(减速直线或变速) 太大(过大)
21.(7分)
(1)时间 静止 平均速度 (2)大 (3)减小 (4)不能
(5)越来越快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3分。
22.(8分)
解:(1) 由v = 得 s = vt = 1 500 m/s×15.01 s =22 515 m ………………2分
(2)由于信号往返的路程相等 s深==11 257.5 m ………………1分
(3)s ′= vt ′= 1 500 m/s×15 s =22 500 m ………………2分
(4)s 潜艇= 22 515 m-22 500 m = 15 m ………………1分
由v潜艇= = = 1 m/s ………………2分
23.(8分)
解:(1)是②段 ………………1分
(2)v = = = 1.2 m/s ………………2分
(3)由v = 得 t = = =500 s ………………2分
(4)t总=1 500 s+500 s=2 000 s ………………1分
v = = = 1.8 m/s ………………2分
24. (7分)
问题一:
(1)信息 (2)衰减很小,传播距离远
问题二:B
问题三:
(1)主动声呐 (2)不能
问题四:
(1)不能探测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