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数学单元测试卷(二) 全等三角形(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共47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数学单元测试卷(二) 全等三角形(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共47张)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人教版八上数学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人教八上数学单元测试(二) 全等三角形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形的是( )
B
A. B.
C. D.
第2题图
2.如图,,则与 相等的角是( )
B
A. B. C. D.
第3题图
3.图1是路桥博物馆中的铺首纹青釉点彩盘口壶,
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测量其底部内径 ,
考古学家将两根等长的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
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 的长度,
其依据是( )
B
A. B. C. D.
第4题图
4.如图1,这是一个平板电脑支架,由
托板、支撑板和底座构成,平板电脑
放置在托板上,图2是其侧面结构示
意图.现量得托板长 ,支
撑板顶端的恰好是托板 的中点,
B
A. B. C. D.
托板可绕点转动,支撑板可绕点转动.当 ,且射线
恰好是的平分线时,点到直线 的距离是( )
第5题图
5.如图,在和 中,若
,, ,
,则 ( )
C
A. B. C. D.
第6题图
6.如图,已知与 ,分别以
点和点 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
弧,分别交,于点, ,交
,于点,.以点 为圆心,
以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弧 于点
A
A. B.
C. D.
,作射线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7.如图,在中,,,,点在边 上,
点到边,的距离相等,且,则 的周长为( )
B
第7题图
A. 10 B. 13 C. 16 D. 19
8.在中, ,将 沿图中虚线剪开,剪下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
D
A. B. C. D.
9.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
(网格线的交点)上,点也在格点上(不与点 重合),则能使
与全等的所有的点 的个数是( )
B
第9题图
A. 2 B. 3 C. 4 D. 5
10.如图,已知平分,于点, ,则
下列结论:; ;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D
第10题图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1.在如图所示的纸飞机模型中,,若 ,
,则 _____.
第11题图
12.如图,已知,,与相交于点 ,请写出
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或或或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在中, ,按以下步骤
作图:①以点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
分别交边,于点,;②分别以点,
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圆弧,在
30
内,两弧交于点;③作射线交边于点.若, ,
则 的面积是____.
14.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点,,, 均落在格点上,则
_____.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与相交于点, ,
.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沿 方向以
的速度运动,当点回到点时,, 两点同时
停止运动,则的长为______;连接,当线段 经
过点时,点的运动时间为______ .
2或4
三、解答题(共9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6.(6分)如图,,,, 四点共线,且
,, .求证:
.
证明:在和 中,
.
17.(6分)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求证: .
证明: ,
,即 .
在和 中,
.
.
.
18.(6分)为了测量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两个数学研究小组设
计了不同的方案,他们在河南岸的点 处,测得河北岸的一棵树底部
点恰好在点 的正北方向,测量方案如下:
实践课 题 测量河流宽度 测量工 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仪器的高度忽略不计)、标杆、皮尺等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测量方 案 观测者从点 沿正东方向走到点 ,是的中点,然后从点 沿垂直于 的正南方向走,直 到,,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 上,测得走过的路程 观测者从点 向正西走到
点 ,使用测量角度的仪
器测得 ,
交的延长线于点 ,
续表
测量示 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用测得的数据求出河宽.
解:选第一小组的方案.
是的中点, .
,, .
在和 中,
.
.
河宽为 .
19.(8分)如图,已知,点在 上,
与交于点,,, ,
.
(1)求 的长度.
解: ,
.
.
(2)求 的度数.
解: ,
, .
.
20.(8分)如图,在中,点在边 上,且
.
(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 的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
法).
解:如图.
(2)若(1)中所作的角平分线与边交于点 ,
连接.求证: .
证明:平分 ,
.
又, ,
.
.
图1
21.(8分)【学科融合】如图1,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图2
【问题解决】如图2,小红同学正在使用手
电筒进行物理光学实验,地面上从左往右
依次是墙、木板和平面镜,手电筒的灯泡
在点处,手电筒的光从平面镜上点 处反射后,恰好经过木板的边缘
点,落在墙上的点处,点到地面的高度,点, 到平
面镜上点的距离相等,图中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灯泡
到地面的高度 .
解:根据题意,得 ,
.
在和中,
.
.
图2
22.(10分)如图,在中, ,
平分,交于点,为边 上的
点,,垂足为,且 .
(1)求证: .
解:证明: ,
.
.
平分,, ,
.
在和中,
.
(2)若,求四边形 的面积.
解:由(1),得 .
在和中,
.
.
.
.
.
23.(11分)如图,在四边形 中,
,,点,分别在边,
上,且平分 .
(1)求证:平分 .
解:证明:过点作于点 .
平分,, ,
.
, .
又 ,
.
.
平分 .
(2)若 ,求 的度数.
解:平分, .
又, ,
.

.
.
24.(12分)【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在
中,,,求边 上
的中线 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
(1)由已知和作图能判定 的依据是___.
B
A. B. C. D.
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至点,使 ,连接
.利用全等三角形将边转化为,在 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
关系即可求出中线 的取值范围.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2)求得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
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在中,是 的中点,
分别以,为直角边向 外作等腰
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连接.请写出与 的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解: .理由如下:
延长至点,使,连接 ,
则 .
同(1)可证, .
, .
, .

.
在中, ,
.
又, .
.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
人教八上数学单元测试(二) 全等三角形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形的是( B )
2.如图,△ABC≌△ADC ,则与∠B相等的角是( B )
A. ∠ACD B. ∠ADC C. ∠DAC D. ∠ACB
3. 图1是路桥博物馆中的铺首纹青釉点彩盘口壶, 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测量其底部内径CD,考古学家将两根等长的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 量出A ,B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CD的长度, 其依据是( B )
第3题图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4.如图1 ,这是一个平板电脑支架,由 托板、支撑板和底座构成,平板电脑 放置在托板上,图2是其侧面结构示意图.现量得托板长AB = 10 cm,支 撑板顶端的C恰好是托板AB的中点,托板AB可绕点C转动,支撑板CD可绕点D转动. 当CD 丄 AB,且射线 DB恰好是∠CDE的平分线时,点B到直线DE的距离是( B )
第4题图
A. 3 cm B. 5 cm C. 6 cm D. 10 cm
5.如图,在△ABC和△CDE中,若
∠ACB = ∠CED = 90。 ,AB = CD,BC = DE, ∠B = 25。 ,则∠D =( C )
A. 15。 B. 20。 C. 25。 D. 30。
第5题图
6.如图,已知∠AOB与∠EO’F,分别以 点O和点O’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 弧,分别交OA,OB于点A’,B’,交O’E,O’F于点E’,F’. 以点B’为圆心,
以E’F’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弧A’B’于点H,作射线OH.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第6题图
∠AOB B. ∠AOB > ∠EO’F
C. ∠HOB = ∠EO’F D. ∠EO’F + ∠AOH = ∠AOB
7.如图,在△ABC中,AB = 9 ,AC = 3 ,BC = 7 ,点D在边BC上,点D到边AB ,AC的距离相等,且AE = AC ,则△BDE的周长为( B )
第7题图
A. 10 B. 13 C. 16 D. 19
8.在△ABC中,∠B = ∠C = 50。 ,将△ABC沿图中虚线剪开,剪下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D )
A. B. C. D.
9.如图,在5 × 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点M也在格点上(不与点B重合),则能使△ACM与△ABC全等的所有的点M的个数是( B )
第9题图
A. 2 B. 3 C. 4 D. 5
10.如图,已知AC平分∠DAB,CE 丄 AB于点E,AB = AD + 2BE,则 下列结论:①AB + AD = 2AE;②∠DAB + ∠DCB = 180。 ;
③CD = CB;④S△ACE 一 S△BCE = S△AD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D )
第10题图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1.在如图所示的纸飞机模型中,△ABC≌△ADE,若∠BAC = 30。 , ∠B = 70。 ,则∠DEA = 80。_.
第11题图
12.如图,已知∠C = ∠D,∠ABC = ∠BAD,AC与BD相交于点O,请写出 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AC = BD__(或BC = AD或OD = OC或 OA = OB_)__.
第12题图
13.如图,在△ABC中,∠C = 90。 ,按以下步骤 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边AC,AB于点M,N;②分别以点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圆弧,在∠BAC内,两弧交于点P;③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 = 4,AB = 15, 则△ABD的面积是_30 _.
第13题图
14.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均落在格点上,则 ∠BAD + ∠ADC = 90。.
第14题图
15.如图,AB//DE ,AE与BD相交于点C ,AC = EC,AB = 8 cm.点P从点A出发,沿A → B → A方向以3 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 → E方向以1 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回到点A时,P ,Q两点同时 停止运动,则DE的长为_8 cm_;连接PQ ,当线段PQ经 过点C时,点P的运动时间为_2或4 _S.
第15题图
三、解答题(共9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6分)如图,A,C,D,B四点共线,且
AE = BF,∠A = ∠B,∠ADE = ∠BCF.求证:
△ADE≌△BCF.
证明:在和 中,
.
17.(6分)如图,点B ,D ,C ,F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ED, AC = EF ,BD = CF.求证:AB//ED.
证明: ,
,即 .
在和 中,
.
.
.
18.(6分)为了测量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两个数学研究小组设 计了不同的方案,他们在河南岸的点B处,测得河北岸的一棵树底部 点A恰好在点B的正北方向,测量方案如下:
实践课题 测量河流宽度
测量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仪器的高度忽略不计)、标杆、皮尺等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测量方案 观测者从点B沿正东方向走到点 E,O是BE的中点,然后从点E 沿垂直于BE的正南方向走,直 到A,O,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 上,测得走过的路程EF = 40m 观测者从点B向正西走到 点C,使用测量角度的仪 器测得∠BCD = ∠ACB, CD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DB = 40m
测量示意图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用测得的数据求出河宽.
解:选第一小组的方案.
是的中点, .
,, .
在和 中,
.
.
河宽为 .
19.(8分)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 AC与BD交于点F,AB = 6,BC = 3,∠C = 55。 ,∠D = 25。 .
(1)求AE的长度.
解:∵ △ABC≌△DEB, ∴ BE = BC = 3.
∴ AE = AB — BE = 6 — 3 = 3.
(2)求∠AED的度数.
解:∵ △ABC≌△DEB,
∴ ∠A = ∠D = 25。 ,∠DBE = ∠C = 55。 .
∴ ∠AED = ∠DBE + ∠D = 55。+ 25。= 80。 .
20.(8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C上,且 AD = AB.
(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解:如图.
(2)若(1)中所作的角平分线与边BC交于点E, 连接DE.求证:DE = BE.
证明:∵ AE平分∠BAC, ∴ ∠BAE = ∠DAE.
又∵ AB = AD,AE = AE, ∴ △BAE≌△DAE(SAS).
∴ DE = BE.
21.(8分)【学科融合】如图1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图1
【问题解决】如图2 ,小红同学正在使用手 电筒进行物理光学实验,地面上从左往右 依次是墙、木板和平面镜,手电筒的灯泡
在点G处,手电筒的光从平面镜上点B处反射后,恰好经过木板的边缘 点F ,落在墙上的点E处,点F到地面的高度CF = 1. 5 m ,点A ,C到平 面镜上点B的距离相等,图中点A ,B ,C ,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灯泡到地面的高度AG.
解:根据题意,得 ,
.
在和中,
.
.
22.(10分)如图,在△ABC中,∠C = 90。 , AD平分∠BAC,交BC于点D,E为边AC上的 点,DF 丄 AB,垂足为F,且DE = DB.
(1)求证:△CDE≌△FDB.
解:证明: ,
.
.
平分,, ,
.
在和中,
.
(2)若S△ADC = 2 ,求四边形ABDE的面积.
解:由(1),得 .
在和中,
.
.
.
.
.
23.(11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 = ∠D = 90。 ,AB = AD,点E,F分别在边BC,DC 上,且EA平分∠BEF.
(1)求证:FA平分∠DFE.
解:证明:过点作于点 .
平分,, ,
.
, .
又 ,
.
.
平分 .
(2)若∠BAD = 120。 ,求∠EAF的度数.
解:平分, .
又, ,
.

.
.
24.(12分)【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 ,在△ABC中,AB = 10 ,BC = 8 ,求边AC上 的中线B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BD至点E ,使DE = BD ,连接 CE.利用全等三角形将边AB转化为CE ,在△BCE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 关系即可求出中线BD的取值范围.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判定△CED≌△ABD的依据是 B_.
A. SSS B. SAS C. AAS D. HL
(2)求得BD的取值范围是_1 < BD < 9_.
【方法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 ,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 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 ,在△ABC中,D是AC的中点,分别以AB,B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 直角三角形ABM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N,AB = BM,BC = BN,∠ABM = ∠NBC = 90。 ,连接MN.请写出BD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解: .理由如下:
延长至点,使,连接 ,
则 .
同(1)可证, .
, .
, .

.
在中, ,
.
又, .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
人教八上数学单元测试(二) 全等三角形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形的是( B )
2.如图,△ABC≌△ADC ,则与∠B相等的角是( B )
A. ∠ACD B. ∠ADC C. ∠DAC D. ∠ACB
3. 图1是路桥博物馆中的铺首纹青釉点彩盘口壶, 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测量其底部内径CD,考古学家将两根等长的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 量出A ,B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CD的长度, 其依据是( B )
第3题图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4.如图1 ,这是一个平板电脑支架,由 托板、支撑板和底座构成,平板电脑 放置在托板上,图2是其侧面结构示意图.现量得托板长AB = 10 cm,支 撑板顶端的C恰好是托板AB的中点,托板AB可绕点C转动,支撑板CD可绕点D转动. 当CD 丄 AB,且射线 DB恰好是∠CDE的平分线时,点B到直线DE的距离是( B )
第4题图
A. 3 cm B. 5 cm C. 6 cm D. 10 cm
5.如图,在△ABC和△CDE中,若
∠ACB = ∠CED = 90。 ,AB = CD,BC = DE, ∠B = 25。 ,则∠D =( C )
A. 15。 B. 20。 C. 25。 D. 30。
第5题图
6.如图,已知∠AOB与∠EO’F,分别以 点O和点O’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 弧,分别交OA,OB于点A’,B’,交O’E,O’F于点E’,F’. 以点B’为圆心,
以E’F’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弧A’B’于点H,作射线OH.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第6题图
∠AOB B. ∠AOB > ∠EO’F
C. ∠HOB = ∠EO’F D. ∠EO’F + ∠AOH = ∠AOB
7.如图,在△ABC中,AB = 9 ,AC = 3 ,BC = 7 ,点D在边BC上,点D到边AB ,AC的距离相等,且AE = AC ,则△BDE的周长为( B )
第7题图
A. 10 B. 13 C. 16 D. 19
8.在△ABC中,∠B = ∠C = 50。 ,将△ABC沿图中虚线剪开,剪下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D )
A. B. C. D.
9.如图,在5 × 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点M也在格点上(不与点B重合),则能使△ACM与△ABC全等的所有的点M的个数是( B )
第9题图
A. 2 B. 3 C. 4 D. 5
10.如图,已知AC平分∠DAB,CE 丄 AB于点E,AB = AD + 2BE,则 下列结论:①AB + AD = 2AE;②∠DAB + ∠DCB = 180。 ;
③CD = CB;④S△ACE 一 S△BCE = S△AD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D )
第10题图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1.在如图所示的纸飞机模型中,△ABC≌△ADE,若∠BAC = 30。 , ∠B = 70。 ,则∠DEA = 80。_.
第11题图
12.如图,已知∠C = ∠D,∠ABC = ∠BAD,AC与BD相交于点O,请写出 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AC = BD__(或BC = AD或OD = OC或 OA = OB_)__.
第12题图
13.如图,在△ABC中,∠C = 90。 ,按以下步骤 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边AC,AB于点M,N;②分别以点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圆弧,在∠BAC内,两弧交于点P;③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 = 4,AB = 15, 则△ABD的面积是_30 _.
第13题图
14.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均落在格点上,则 ∠BAD + ∠ADC = 90。.
第14题图
15.如图,AB//DE ,AE与BD相交于点C ,AC = EC,AB = 8 cm.点P从点A出发,沿A → B → A方向以3 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 → E方向以1 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回到点A时,P ,Q两点同时 停止运动,则DE的长为_8 cm_;连接PQ ,当线段PQ经 过点C时,点P的运动时间为_2或4 _S.
第15题图
三、解答题(共9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6分)如图,A,C,D,B四点共线,且
AE = BF,∠A = ∠B,∠ADE = ∠BCF.求证:
△ADE≌△BCF.
证明:在和 中,
.
17.(6分)如图,点B ,D ,C ,F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ED, AC = EF ,BD = CF.求证:AB//ED.
证明: ,
,即 .
在和 中,
.
.
.
18.(6分)为了测量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两个数学研究小组设 计了不同的方案,他们在河南岸的点B处,测得河北岸的一棵树底部 点A恰好在点B的正北方向,测量方案如下:
实践课题 测量河流宽度
测量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仪器的高度忽略不计)、标杆、皮尺等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测量方案 观测者从点B沿正东方向走到点 E,O是BE的中点,然后从点E 沿垂直于BE的正南方向走,直 到A,O,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 上,测得走过的路程EF = 40m 观测者从点B向正西走到 点C,使用测量角度的仪 器测得∠BCD = ∠ACB, CD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DB = 40m
测量示意图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用测得的数据求出河宽.
解:选第一小组的方案.
是的中点, .
,, .
在和 中,
.
.
河宽为 .
19.(8分)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 AC与BD交于点F,AB = 6,BC = 3,∠C = 55。 ,∠D = 25。 .
(1)求AE的长度.
解:∵ △ABC≌△DEB, ∴ BE = BC = 3.
∴ AE = AB — BE = 6 — 3 = 3.
(2)求∠AED的度数.
解:∵ △ABC≌△DEB,
∴ ∠A = ∠D = 25。 ,∠DBE = ∠C = 55。 .
∴ ∠AED = ∠DBE + ∠D = 55。+ 25。= 80。 .
20.(8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C上,且 AD = AB.
(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解:如图.
(2)若(1)中所作的角平分线与边BC交于点E, 连接DE.求证:DE = BE.
证明:∵ AE平分∠BAC, ∴ ∠BAE = ∠DAE.
又∵ AB = AD,AE = AE, ∴ △BAE≌△DAE(SAS).
∴ DE = BE.
21.(8分)【学科融合】如图1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图1
【问题解决】如图2 ,小红同学正在使用手 电筒进行物理光学实验,地面上从左往右 依次是墙、木板和平面镜,手电筒的灯泡
在点G处,手电筒的光从平面镜上点B处反射后,恰好经过木板的边缘 点F ,落在墙上的点E处,点F到地面的高度CF = 1. 5 m ,点A ,C到平 面镜上点B的距离相等,图中点A ,B ,C ,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灯泡到地面的高度AG.
解:根据题意,得 ,
.
在和中,
.
.
22.(10分)如图,在△ABC中,∠C = 90。 , AD平分∠BAC,交BC于点D,E为边AC上的 点,DF 丄 AB,垂足为F,且DE = DB.
(1)求证:△CDE≌△FDB.
解:证明: ,
.
.
平分,, ,
.
在和中,
.
(2)若S△ADC = 2 ,求四边形ABDE的面积.
解:由(1),得 .
在和中,
.
.
.
.
.
23.(11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 = ∠D = 90。 ,AB = AD,点E,F分别在边BC,DC 上,且EA平分∠BEF.
(1)求证:FA平分∠DFE.
解:证明:过点作于点 .
平分,, ,
.
, .
又 ,
.
.
平分 .
(2)若∠BAD = 120。 ,求∠EAF的度数.
解:平分, .
又, ,
.

.
.
24.(12分)【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 ,在△ABC中,AB = 10 ,BC = 8 ,求边AC上 的中线B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BD至点E ,使DE = BD ,连接 CE.利用全等三角形将边AB转化为CE ,在△BCE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 关系即可求出中线BD的取值范围.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判定△CED≌△ABD的依据是 B_.
A. SSS B. SAS C. AAS D. HL
(2)求得BD的取值范围是_1 < BD < 9_.
【方法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 ,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 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 ,在△ABC中,D是AC的中点,分别以AB,B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 直角三角形ABM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N,AB = BM,BC = BN,∠ABM = ∠NBC = 90。 ,连接MN.请写出BD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解: .理由如下:
延长至点,使,连接 ,
则 .
同(1)可证, .
, .
, .

.
在中, ,
.
又, .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