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台县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积累(23分)阅读下文,完成1-3小题。美景贮蓄着无穷的魅力。初春的山色渐渐郎润起来,鸟儿们呼朋引伴,清亮的鸣声在空谷中彼此应和,淅淅沥沥的春雨,悄然莅临人间,催生着生机和希望。夏日骤雨褪去粗犷的外衣,温柔地为群山化妆,漫山遍野都披上浓绿的绸缎。秋叶静静着落在小径上,仿佛在泥土中酝酿着一个关于重生的梦。冬湖凝脂般澄澈,水面澄清如镜,倒映着不再花枝招展的枝桠,却别有一番风骨。这四季轮回的美景毫无萧瑟之感,反而用一种宁静的力量,咄咄逼人地叩击心扉,让人沉醉于永恒的自然之乐中。1.请将划线句子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2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粗犷(gu ng) B、酝酿(niàng) C、贮蓄(chù) D、澄澈(chéng)3.文中词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3分)A、郎润 B、化妆 C、萧瑟 D、莅临4.文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呼朋引伴 B、淅淅沥沥 C、花枝招展 D、咄咄逼人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B、《春》作者老舍,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6、古诗句默写。(8分)(1)水何澹澹, 。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 ,崔九堂前几度闻。(4)沾衣欲湿杏花雨,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6)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句是: , 。二、活动(17分)活动一:四季之旅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周而复始。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同学们, 上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1)筹备与展示(“四季之窗”)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设计好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4分)活动一:写生绘画,描绘大自然活动二:活动三:开展辩论,探讨大自然。活动四:(2)知识与应用(“四季之谜”)历代文人墨客从不齐音对四季的描绘,小明搜集到一些描绘四季的句子,请你根据下列句子所描绘的景物特征,按春夏秋冬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畔藕花香。 (2)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3)梅试朔风舒驶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4)丹桂香飘赏心悦事,蜡宫月满美景良辰。(2)(1)(4)(3) B、(2)(1)(3)(4)(1)(3)(2)(4) D、(1)(4)(2)(3)(3)实践与体验(秋游活动通知)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丰富课余生活,增进同学情谊,①校团委决定并讨论定于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组织秋季郊游活动。我们诚挚期待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度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秋日时光!(具体集合时间、地点及活动安排另行通知,请同学们留意后续通知)②2025年9月25日奇台四中校团委这则通知划线部分有两处错误,请任选一处并改正。(2分)我选第 处,改为活动二:名著撷英8、根据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称。(3分)⑴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⑵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⑶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2分)老师:我们学习了设计整本书阅读探究专题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小语:老师,读《朝花夕拾》时,我发现很多篇文章提到“书”。《琐记》讲了鲁迅成年求学时读书的经历,还有《 》《 》等文章也写到了书。老师:好啊!你可以把“鲁迅读过的书”作为探究专题。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部小说集。B.《朝花夕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C.《父亲的病》《五猖会》《琐记》《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D.《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三、阅读(50分)(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二)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12-16题。(17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奕作剡(shàn)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kù),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注】老翁:年老的男子。 醇酒:烈酒。 已:停止。 著青布绔:穿着青布裤子,绔,同裤 著,穿。 遣:打发。 颔:点头。12.请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14、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兄子胡儿的比喻“撒盐空中”重形似。B.文章的结尾部分中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对她才华的赞赏。C.文章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谢安及其子侄辈的形象。D.柳絮一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1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B、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C、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D、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16.乙文中写谢奕惩罚老翁的方式是“_ _______”;从谢安“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 的孩子。(2分)(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5分)晨雾中的校园①我们的校园,平日里是明朗而喧闹的。然而,我独爱它晨雾中的模样,那是一种别样的、朦胧而静谧的美。②清晨推开门,一片乳白色的轻纱便笼罩了整个天地。远处的教学楼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用淡淡的铅笔勾勒出来的剪影,若隐若现。熟悉的操场、花坛,此刻都藏匿了起来,变得神秘而陌生。③最奇的,要属雾中的人影了。走在雾里,先是听见前方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却不见其人。继续往前走,渐渐看到几个晃动的、模糊的影子。再近些,才看清是几个早到的同学。等到快要擦肩而过时,他们的面容才一下子从雾中清晰地跳出来,对你露出一个微笑,随即又慢慢消失在身后的雾气里,仿佛是一场无声的魔术。④雾是没有味道的,但它却能把别的气息包裹得更加浓郁。桂花树的叶子被雾气打湿了,那清甜的香味仿佛也被洗过一样,湿漉漉的,一阵阵飘来,沁人心脾。泥土的芬芳也趁机散发出来,混合着青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做几个深呼吸。⑤由这湿润的空气和扑鼻的花香,我的目光又转向了天空。太阳终究是升起来了,但并不耀眼,只像一枚温润的、没有光泽珍珠盘,静静地悬在高处。它的光芒努力地穿透雾霭,为这片乳白色的世界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⑥渐渐地,雾薄了。像是幕布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拉开,校园的景物一层层地清晰起来。最终,阳光彻底驱散了雾气,校园恢复了往常的明亮与热闹。但那片刻的静谧与朦胧,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⑦晨雾中的校园,真像一首短暂而优美的诗。17、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4分)①段总写分写(②-⑥)段 晨雾中校园的具体景象。 写雾中校园的整体景象由气息写到天空和日光写雾散的过程和校园重现⑦段18.小涵完成了朗读设计,请你仿照示例帮小宇完成朗读设计。(4分)示例:小涵朗读卡(1)太阳终究是升起来了,但并不耀眼,只像一枚温润的、没有光泽的珍珠盘,静静地悬在高处。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速要舒缓,语气中充满欣赏与宁静。“温润的”、“珍珠盘”、“静静地”等词用重音朗读的方式处理。理由:突出雾中太阳柔和、温润、毫无刺眼的特点,从而表达作者对这一刻宁静美景的珍视与喜爱之情。小宇朗读卡(2)远处的教学楼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用淡淡的铅笔勾勒出来的剪影,若隐若现。朗读设计:理由:19、赏析第⑥段中“像是幕布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拉开”这一表达的妙处。(4分) 20.文章开头说“我独爱它晨雾中的模样”,结尾说晨雾中的校园“像一首短暂而优美的诗”。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其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3分)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5分)第一声吆喝①那年母亲下岗了,在离家不远的街口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水果摊。②周末的午后,我照例去给母亲送饭。远远地,看见母亲被淹没在一堆堆鲜艳的水果后面,弓着背,低着头,在看一本泛黄的旧书。阳光照着她斑白的头发,竟有些刺眼。我心头一酸,加快了脚步。③“妈,吃饭了。”④母亲抬起头,看到我,脸上立刻漾开温暖而有些羞涩的笑,慌忙合上书。我瞥见封面,竟是一本《普通话训练教程》。⑤“妈,你看这个干嘛?”我好奇地问。⑥母亲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哦,没什么……就是,想着能不能学学怎么吆喝。你看人家,喊得多响亮……”⑦我这才注意到,两旁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像带着钩子,一下就能抓住行人的脚步。而母亲的摊位前,总是安安静静的。⑧我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我放下饭盒,几乎是脱口而出:“妈,我帮你喊!”⑨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用力地摇摇头:“不行不行,你是学生,怎么能让你喊……”⑩但我已经下定了决心。我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我张了张嘴,却发觉那声吆喝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冲不出口。脸颊像着了火一样烫。 母亲在一旁鼓励地看着我,眼神里有紧张,更有心疼。 我再次鼓起勇气,闭上眼睛,用尽平生力气喊道:“又甜又脆的苹果,便宜卖喽——” 那声音生涩而突兀,甚至有些变调,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刹那间,周围几个摊主和零星的行人都望了过来。我的脸更烫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然而,就在我那声古怪的吆喝消散在空气里时,我身旁,响起了一个声音。那声音不大,甚至带着明显的颤抖和生疏,但却那么清晰地接住了我的呼喊:“哎……对,又甜又脆,来看看吧……” 是母亲!她微微红着脸,双手紧张地抓着围裙,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母亲那怯生生却用尽了全力的回应。就在那一瞬间,我完成了生命中一场重要的仪式——我帮母亲,和她一起,发出了生活沉重的、也是充满希望的第一声吆喝。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2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弓着背,低着头,在看一本泛黄的旧书”“阳光照着她斑白的头发”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至少两点)(4分)结合全文,谈谈文章以“第一声吆喝”为题,有哪些好处?(4分)四、作文(60分) 生活中的点滴,如同繁星闪烁,有些事,即便岁月流转,依然清晰如昨。每当想起那件事,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温暖、感动,或是深深的愧疚……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我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回味与成长。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迹规范,书写工整。(2)补全题目。(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级。(4)不少于500字。奇台四中2025学年秋季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答案积累2、 C 3. A 4. D 5 、C 7、A 10、A 11、D 14、C 15、A(1)意对即可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四:记录心得,感悟大自然8、⑴长妈妈; ⑵范爱农 ⑶藤野先生;《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琐记》《二十四孝图》以醇酒罚之 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1)点明“我”独爱晨雾中朦胧静谧的校园,概括全文主旨。重点写雾中的人影写雾中的气息:花香、土香(4)将晨雾中的校园比作“一首短暂而优美的诗”,抒发喜爱与留恋之情。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8、朗读设计:这句话的语速要慢,语气轻柔,“模糊的”、“淡淡的”、“若隐若现”要重音朗读。理由:突出晨雾笼罩下景物朦胧、柔和、虚幻的特点,表达作者欣赏和沉醉的心情。19、 答案: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薄雾”比作“被拉开的幕布”,赋予无形力量以“手”的动作(1分)。生动写出雾气渐散、景物渐清的过程(1分),“缓缓拉开”赋予场景动态感,让抽象的“雾散”变得具体可感(1分)。20、情感分析:作者在其中寄托了对校园静谧、朦胧之美的发现与喜爱;对平常景物在特定时刻(晨雾中)呈现出的独特美感的珍惜与留恋,以及一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诗意情怀。21、本文讲述了“我”为帮助下岗后摆水果摊却羞于吆喝的母亲,鼓起勇气带头吆喝,最终母子二人共同发出“第一声吆喝”的故事。2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1分)。“弓着背、低着头”的动作,刻画了母亲在水果摊前劳作的辛劳与专注(1分);“斑白的头发”的外貌细节,暗示了母亲为生活奔波的疲惫与岁月的痕迹(1分)。两句结合,细腻地展现了下岗后母亲的状态,为后文她学吆喝的情节做铺垫,也暗含着“我”对母亲的心疼(1分)23、① 坚韧勤劳,为生活努力:下岗后没有消沉,而是自力更生支起水果摊,甚至偷偷学习普通话想改善经营。(概括1分,结合内容1分)② 羞涩内敛,不善言辞:她守着安静的摊位,需要看书学习才敢尝试吆喝,回应“我”的吆喝时声音颤抖、生疏、会脸红。③ 深爱孩子,心疼孩子:她坚决不让“我”吆喝,觉得学生不该做这个;当“我”喊出后,她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心疼”而非期待生意。(概括1分,结合内容1分)24、内容上:“第一声吆喝”是全文的核心事件(1分),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叫卖,更象征着母亲面对困境的勇敢尝试和“我”的成长与担,蕴含着母子情深、共渡难关的深刻情感(1分)。结构上:“吆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1分)。“第一声”突出了事件的独特性和标志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奇台县2025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答案卷(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积累(选择题每题3分)1.请将划线句子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3、 4、 5、 7(2)、11、 14、 15、6、古诗句默写。(8分)(1) (2)(3) (4)(5)(6)二、活动7.(1)(4分)(1)(3)(2分)8.(3分)(1) (2) (3)9.(2分)三、阅读12.(3分)(1) (2) (3)13.(6分)(1)(2)16.(2分)(1) (2)17.(4分)(1)(2)(3)(4)18.(4分)朗读设计:理由:19.(4分)20.(3分)21.(3分)22.(4分)23.(4分)24.(4分)四、作文(60分) 生活中的点滴,如同繁星闪烁,有些事,即便岁月流转,依然清晰如昨。每当想起那件事,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温暖、感动,或是深深的愧疚……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我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回味与成长。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迹规范,书写工整。(2)补全题目。(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级。(4)不少于5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 试卷新.docx 七年级语文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答案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