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5.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卷不回收。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所谓“外来语”是指汉语中引入的外来词汇,这在近百余年的现代汉语中是屡见不鲜的,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不仅有功,而且厥功甚伟,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外来语的引入,现代汉语就不会发展到今日这个模样。但是汉语除了有其强大的吸收力以外,还有强大的同化力,一般的外来语在经过汉语的吸收、使用和同化以后,往往会改造成地道的汉语词汇,从而“外来语”就演化为“外来概念词”,成了现代汉语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如“德律风”演化为“电话”,成为汉语词汇大家庭中的一员了。但是,也有一些外来语在汉语中没有演化为外来概念词,仍保留外来语的形态,被人民所接受,例如纯译音的“苏维埃”,译音加表意的“卡片”,半译音半译意的如“浪漫主义”,直接借用的如“场合”等。这些外来新词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引进了新鲜事物,有利于文化交流。它们与旧社会中的“康伯度”(买办)、“那摩温”(工头)、“西崽”(侍应生)等被强制输入的外来词汇有本质的区别。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近十几年以来,的确出现了一些词汇——你说它们是崇洋心理也好,说它们被强制输入也好——破坏了现代汉语的纯洁和阻碍了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这在日常用语中,特别是在商业用语中,尤为突出显著。这方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电视和报纸的商业广告中,许多商品的商标都采用了许多洋里洋气的名字。如果说这些名字都已从外国名字音译过来,也许为了把这种产品打到国际市场去,倒还说得过去。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洋名大多是不合外文语言规范的,比如人家有“曼哈顿”,你就来个“曼克顿”。甚至还有什么“蒙丹妮”“奥丽斯”“玛奇卡”等等,原来是汉语拼音或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倒译过去,成为洋里洋气的汉字名字的。这样做,显然目的是蒙骗咱们自己的同胞,或者投有些同胞的崇洋心理之所好。因此,把这种现象归为外来文化的强制输入,我认为是不切实的。因为它并不是外来文化势力强加于我们头上的,而是国人之中有一部分人崇洋心理所造成的自觉的行为,我们把它理解为“文化认同错位”也许更合适一些。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倒是一些外国公司的商号,为了打进中国市场,却采用了一些地道中国化的名字,如“曼哈顿银行”叫“大通银行”。如果说在商业界由于文化水平等等的条件限制,出现不伦不类的误用,还是可以理解的话,在新闻领域里出现这种误用就是不可原谅的了。前不久就曾在报刊上看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大标题——《90年代时尚物语》,你以为讲的是有关90年代时尚的故事,因为“物语”在日文中是“故事”的意思。但这篇《90年代时尚物语》却是一篇关于时尚的新闻报道,报纸如此随便借用——实际上是误用——外语词汇,其结果只能造成汉语的混乱。不仅词汇误用,而且对外国典故也有一知半解的随便误用。比如前一阵子报道反毒和反贪的电视片和新闻特写中,都出现过“高举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字样。记者和编辑显然都没有弄清楚这个出诸希腊神话中的典故的原意,就按自己的主观猜想来使用。难道汉语中就没有适当的典故或成语可用吗?为什么非用不仅读者不易理解而且自己也没有弄清楚的洋里洋气的外国词汇呢?显然这是一种崇洋心理在作祟。外国文化和语言中的优秀成分,凡是能丰富中国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只要可能,我是竭力主张借用和吸收的。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在借用和吸收之前,必须弄清楚借用的词汇或典故的确切含义,否则牛头不对马嘴,贻笑大方事小,污染汉语纯正事大,因此必须谨慎从事。(节选自董乐山《翻译的甘苦》,有删改)材料二: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为多元文化在各地区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同时也蕴含着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削弱多元文化的风险。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市场价值。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比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价值更为广阔,其价值得以实现的机会更多。事实表明,英语作为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可谓当代市场价值最高的语言。所以英语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英语外来词渗透进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这样,但我们不能因此恐惧外来影响,一味提倡“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同样会对本土文化的发展带来伤害。不同文化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极制衡、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文化间的交流是在一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不会被英语所侵蚀,而是共生、共存的。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有影响和渗透是事实,但也存在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进行消解和反渗透的现象。“这种双向的影响便促进了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格局。”外来词“本土化”充分显示了汉文化具有极大的消融能力,善于将所吸收的外来文化加以消化改造,变成其自身的一部分。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汉语历经无数次劫难而不垮,其原因是支撑中国文化的基础——经济始终具有相对优势。但我们不能自我陶醉,也不能迷信文化自身的生命力。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远大于军事。因此发展经济才是我们弘扬中国文化的首要责任和坚实基础。(节选自孙亦平、熊春华《从“KFC=开封菜”谈起试论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电话”从纯音译词演化为纯意译词,并进入汉语词汇,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同化力。B. “苏维埃”等外来词虽然没有演化为“外来概念词”,却能够丰富现代汉语词汇。C. 商业广告中洋名的滥用,是外来文化强制输入的结果,反映了外来文化对汉语的侵蚀。D. 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有可能造成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影响多元文化的传播和发展。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二段的两个破折号构成插入语,从不同角度对“一些词汇”的成因进行补充。B. 材料一“洋里洋气”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汉语“文化认同错位”现象的普遍性。C. “曼哈顿银行”改名是外国公司的主动行为,不属于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反渗透。D. 英语外来词的过度渗透以及极端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均可能对本土文化生态造成冲击。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外来词“本土化”的一项是( )A. 黑客(hacker) B. 脱口秀(talkshow)C. 逻辑(logic) D. 盘尼西林(penicillin)4. 材料一最后一段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 近年来,中国式英语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如:“Iongtimenosee”(好久不见)这一中式表达早已融入英语日常交流。你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请结合材料简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 师(节选)双雪涛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B. 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C. “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D. “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B. 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C. 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D. 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8.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9.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取材于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匈奴捕者A骑数百追之B广行C取胡儿弓D射杀E追骑F以故得脱。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刁斗,军用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用作餐具,晚上用来打更。B. 苦,与《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中的“苦”意义和用法不同。C. 其,与《唐雎不辱使命》中“安陵君其许寡人”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D. “因推堕儿”中的“因”,与下文“因引而入塞”中的“因”意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武帝即位后,李广和程不识分别担任未央卫尉和长乐卫尉,两人此前都曾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军屯驻。B. 程不识治军严明,严格规范部曲行伍营阵,敲击刁斗加强警戒,处理军簿明白清楚,军队从未遇袭受损。C. 李广被俘以后重伤昏死,后趁匈奴兵不备,推倒胡儿,跃上其马,夺取弓箭,策马南驰,顺利逃脱。D. 李广从匈奴逃脱后,因军队损失惨重且自己被活捉,被官吏判处死刑,最终他用财物赎罪成了平民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2)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14.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李广的治军策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少年行(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其三)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注】①擘(bò):张,分开。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称“白羽”。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年行》(其一)第三句中的“意气”内涵丰富,包括重义轻生的壮烈情怀、仗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人格气质等。B. 《少年行》(其一)第四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从侧面虚写了少年游侠的英武豪迈,但远不如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C. 《少年行》(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少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D. 《少年行》(其三)中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16. 同样是写少年形象,王维的《少年行》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数字仓鼠”指的是 A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1名受访者的调查,82.0%的人有数字囤积习惯。数字囤积的心理根源与物理实物囤积 ① 。一是安全感依赖:人类自古就对物品稀缺感到恐惧,所以用囤积获得安全感,每一样东西仿佛都贴着“以后有用”的标签,只要占有了它们,就会生出安全感。二是情感依赖:就如同一件旧衣、一张票根附着的情感一样, B ,一旦删除,就好像自己的某段回忆也会消失。在数字时代,囤积变得 ② 的简单,点一点就可以“拥有”,可真正值得我们在意的不是“拥有”,而是“使用”。数字囤积需要断舍离吗?答案或许是肯定的。这些数字资源是舍还是留,就取决于“使用”。数字空间的管理是生活条理性的延伸,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分类整理,那么这种能力也会自然迁移到数字世界,使我们对信息与资源的掌控更有条理。反之亦然,数字整理能力的提升能反过来帮助生活条理性的改善,比如通过管理好日历、清晰标注文件来提高工作效率。18. 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数字仓鼠”得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外卖诗人 B. 电子榨菜 C. 信息茧房 D. 算法牢笼19. 请在文中标有英文字母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同时出现“或许”和“肯定”两个词,看似矛盾,实则另有深意。请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22. 生活中有“整理收纳师”这一职业,专为因房屋储物过多而造成混乱的人服务。若新时代需要“数字整理收纳师”,请你结合材料为这一职业写一份专业介绍词,要求信息准确、语言通顺,不超过80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的青春怎样度过”主题班会上,学生除了列举大量有关“振兴中华,强国有我,踔厉奋发,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激扬青春”等内容外,还有学生写了下列几条:(1)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的情趣。(2)每年短时间旅行一次,隔年长时间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3)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4)适当培养一点爱好,如体育、音乐,绘画,可以自己参与或创作,也可以只是欣赏。……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有关你的青春的故事,可以阐述你对青春价值的理解,可以抒发你对青春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但要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5.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卷不回收。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C 2. C3. D 4. ①强化批判态度,增强论证力度。连用“难道……吗?”“为什么非用……呢?”两个反问句式,以不容置疑的强烈语气批判“外语误用”现象,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强化批判态度,增强论证的力度。②引发读者警醒,深化认知共鸣。反问句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起读者反思,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警醒,强化对“规范语言使用”必要性的认知。5. ①中国式英语能登上国际舞台,被世界接受,说明汉语能够吸收和改造外来词汇。②能将汉语词汇“反向输出”,丰富其他语言的词汇,促进文化的交流。③经济实力是文化影响力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汉语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机会更多,文化影响力也开始增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B 7. B8. 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9. 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BDF11. B 12. C13. (1)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他们,他就没有用来抵御的办法了。(2)单于一向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把他送来。”14. ①行军作战时没有严格的部伍编制和行阵纪律;②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驻扎,士兵住宿休息时人人自便;③不通过敲击刁斗来自我防卫,幕府简化文书簿籍等事务;④在远处布置侦察兵,以保障军队安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B 16. 少年形象的内涵:①王维《少年行》中的少年,有着高楼纵饮的豪情和勇猛杀敌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少年,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 嘈嘈切切错杂弹 ④. 大珠小珠落玉盘 ⑤.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18~22题答案】【答案】18. A 19. A.热衷于囤积数字化信息的人 B.数字内容也同样有不可割舍的记忆20. ①相差无几/如出一辙②前所未有21. ①“肯定”表示确定的判断,在文中指数字囤积需要断舍离,“或许”表示不确定的推测,文中指断舍离应当视情况而定;②“或许”和“肯定”同时出现,使观点表达更严谨;③为引出下文“数字资源是舍还是留,取决于使用”的观点做铺垫。22. 数字整理收纳师是一种新兴职业,他们能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数字储存空间规划,将信息进行合理分类,有序归档,方便客户查找和使用。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例文: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美好不错过我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同学认为要个人“有为”:锤炼一技之长安身立命,自主创业为社会添砖加瓦,接受高学历教育复兴中华;有的同学认为锚定有为还需“有趣”: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唯美气,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还要有“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接地气。奉献与安享并不悖谬,责任与权益并不违和,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美好不错过。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年华美好不错过,“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少年心事当挐云”,青春充满正能量;“浮舟沧海,立马昆仑”,青春少年样样红。“你是主人翁”的青年在“铁肩担道义”之外,“妙手著文章”也同样美妙。忆往昔峥嵘岁月,陈毅元帅既有赣南游击的一腔热血,又有“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的浪漫情趣;看今朝流金岁月,袁隆平院士既有“不在实验田里,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挥汗如雨,又有闲暇时拉起小提琴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周国平煮豆撒盐把自己活成“哲学诗”,汪曾祺花花瓶瓶罐罐让他的美食与美文并没有“人走茶凉”,王世襄驾鹰走狗斗蛐蛐玩出一代文化奇人。有为与有趣双向奔赴,生活有味道,青春有回响。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中国美好不错过,“教我如何不想她”。“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东走到西……”,崔健歌中的“假行僧”总有点悲壮的色彩。但你看今日之中国大地,有为与有趣正当时,让你明白什么是“初见不识画中意,再见已是画中人”。你游苏州,不仅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还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缥缈,也有吴依软语的评弹余音,更有曲街水巷的浆橹欸乃;你逛佛山,既看到格力工厂南国陶都的车水马龙,也能一睹“无影飞脚”和醒狮龙舞,还能参与剪纸品尝美食,或者听一场粤剧加龙舟说唱。一城一世界,一趣韵味长,无论魔都帝都花都,都是美丽中国城;无论山村水村林村,都是中国村。因而我们要去“寻常巷陌曾住”,要去“稻花香里说丰年”,建设多姿多彩有为城乡,铸就有趣中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于“有为”,则可能峣峣易折;过于“有趣”,则玩物丧志。“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必须警惕。争做有为青年,国家也有为,因而我们仍需把自己的岁月晕染成一朵花,剪一枝腊梅薰香自己,在社会繁复毒打中悦纳自己,在枯燥单调中有滋有味把岁月拉长。濡染在百年峥嵘芳华里,“任性”与“妄为”不是我们的内涵,“躺平”与“内卷”也不是我们的标签,“有为”与“有趣”才应是我们的姿态。有为与有趣齐飞,我们心中有希望,脚下有力量。谁说非得站在光里的才算有为?一壶清酒平生相慰,一曲骊歌悠然相赠,一路曼妙风景相伴。有趣才是真有为,有为与有趣齐飞,青年起飞,国家腾飞,青春美好不错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