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8届高一·十月月考地理答案1-20:BCCAD DDBAC BCDAB CDCCB21(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 金 (3)①大气: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大气稀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能满足生物正常呼吸。②液态水:火星地下埋藏水冰但表面没有液态水。③温度:火星表面平均温度较低,不适合生物生存。(4)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从海洋到陆地 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5)B (6)古生代22(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或纬度)。(2)秦巴山区年均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由南向北呈递增趋势;西北部高海拔区最丰富。(3)甲地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小于乙地。原因:与乙地相比,甲地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云量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2028届高一·十月月考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5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上演了一次壮观的月全食,我国全境可见全过程,其中8日02:12是“血月”最圆、最红的巅峰时刻,红月亮刷屏朋友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比“血月”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是A. 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 河外星系2.与月球相比,地球更不容易遭受陨石袭击的原因是A. 离小行星带更远 B.自转周期适中C. 有大气层的保护 D.地壳厚度较大七星连珠现象将在2025年2月28日前后出现,具体时间为2月20日至3月1 日期间,每天傍晚日落后,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将依次出现在地平线以上,形成“七星连珠”的天文现象。这些行星从最西端的土星到最东端的火星,张角为117°,横跨大半个天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七星连珠现象产生与八大行星运动特征最密切的是A. 同向性 B.近圆性C. 共面性 D.公转周期不同4. 在惠州(纬度约23 °N) 观察七星连珠现象时,下列观察方法和结果正确的是A. 面朝南 最右边是土星,最左边是火星B. 面朝北 最右边是火星,最左边是土星C. 面朝东 最右边是火星,最左边是土星D. 面朝西 最右边是土星,最左边是火星2022年12月29日,位于重庆明月山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拍出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第三期工程计划形成一个由上百部雷达组成的科学设施,探测距离将达到1.5亿千米。下图为“中国复眼”一期工程景观图。据此完成第5~6题。5.与正面(朝向地球的一面)相比,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背面( )A.受太阳辐射更强烈 B.内力作用更强C.风力侵蚀作用大 D.无地球的屏障保护6.“中国复眼”观测的小行星带的位置最可能在(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和木星之间C.两颗巨行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2023年12月9日,哈雷彗星到达其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后将踏上回归的旅程,其绕日公转一周大约需要76年。哈雷彗星经过部分大行星附近时,会产生流星雨现象。如图示意哈雷彗星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哈雷彗星由远日点回归至近日点的旅程中,穿越的大行星公转轨道条数有( )A.5条 B.6条 C.7条 D.8条8.哈雷彗星这次回归至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时间最可能是( )A.2042年前后 B.2061年前后 C.2086年前后 D.2099年前后2023年4月22日,全国首个备案、开工的“沙戈荒”光伏电站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工程 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国家“沙漠、戈壁、荒漠”基地中首个备案、开工的光伏发 电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光伏电站最可能位于A. 宁夏 B.山东 C.浙江 D.澳门10.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体现了太阳辐射A. 维持着地表温度 B.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C.为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D.是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024年,地球迎来了第25活动周的巅峰之年,太阳彻底开启了“狂欢模式”。黑子活动区接连爆发了第25活动周最大级别耀斑、最强太阳质子事件,甚至还奉上了近20年来最劲爆的地磁暴。作为“附赠豪礼”,中国多地还罕见地迎来了绚丽夺目的“国产极光”,点亮了无数星空爱好者的朋友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太阳耀斑是A.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B. 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C.太阳辐射强弱的主要标志 D. 日冕层表面能量低值区12. 2024年,受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A. 赤道附近出现极光 B.世界各地降水增多C. 指南针常常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D.环太平洋火山喷发异常增多2024年5月10日凌晨,某天文爱好者在北京拍摄到罕见的极光现象(下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13.引起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A.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 B.太阳黑子和太阳风C.日珥和太阳黑子 D.太阳耀斑和太阳风14.极光的出现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 )A.太阳风变得更强劲 B.地球上的天气变化相对平稳C.太阳黑子数量较少 D.地球上的短波通信更为通畅青藏高原边缘连续沉积地层中含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证据。通过对比青藏高原北缘与南缘的化石,科学家认定在距今15 Ma(Ma:百万年)左右,哺乳动物的交流被青藏高原隆升阻断。下表示意青藏高原北缘部分地质年代的代表性哺乳动物。读表,回答15-16题。代表性哺乳动物(Ma:百万年) 特征三趾马(距今10 Ma) 善奔跑,以草本植物为食铲齿象(距今13 Ma) 板状下颌,适合铲食和咀嚼水生植物巨犀(距今30 Ma) 以柔软多汁的树叶和树枝为食15.能证明哺乳动物交流被青藏高原隆升阻断时间的证据是青藏高原南缘( )。A.有铲齿象化石,无巨犀化石 B.有巨犀化石,无铲齿象化石C.有三趾马化石,无铲齿象化石 D.有铲齿象化石,无三趾马化石16.从巨犀到三趾马的更替过程中,可推测青藏高原北缘的自然环境变化趋势为( )。A.逐渐变湿 B.逐渐变干 C.先变湿,后变干 D.先变干,后变湿位于青藏高原的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是北半球首个海拔超5 000米的观测站,具备世界一流天文台的条件,现已建成了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据此完成第17~18题。17.下列自然因素与阿里观测站选址关系不密切的是( )A.海拔高 B.空气洁净 C.晴天多 D.地价低廉18.暗夜公园的建成,对当地最直接的影响是( )A. 显著改善了高原的生态环境B. 为天文科研提供了更多数据C.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D. 成为全国光污染治理的示范区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9-20题。19. 关于图中所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始终一致B.寒冷期降水量一定多于温暖期C.不同地质年代气候存在很大差异D.古生代晚期出现了显著的温暖湿润期20.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二、综合题:共40分。21.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演化历史”,某校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探究任务。任务1 读表,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部分行星基本数据(表)行星 与日距离① 质量② 体积③ 自转周期 公转 表面平均温度℃ 偏心率 轨道倾斜水星 0.387 0.05 0.056 58.6天 87.9天 昼350夜-170 0.206 7.0°金星 0.723 0.82 0.856 243天 224.7天 480固 0.007 3.4°地球 1.00 1.00 1.00 23时56分 1.0年 22固 0.017 0°火星 1.52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22固 0.093 1.9°注:①②③栏中均以地球为 1,其他行星数据为其与地球的比值;“固”指固体表面。(1)表中四颗行星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 )性、( )性、( )性的运动特征。(6分)(2)其中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星。(2分)(3)近期研究发现火星表面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且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存,请结合图表分析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并说明原因。(8分)任务2 探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02含量变化示意图。(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有何特点?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变化有何影响?(6分)灰峪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部,被称为“化石村”,在该村出露的砂页岩中,保存了大量距今约3亿年前的陆生植物化石。下图为北京某校学生在灰峪的砂页岩中采集到的植物化石。(5)图示化石植物为 。(2分)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6)据研究,图示化石存在于图中甲年代的地层中,甲的地质年代为 代。(2分)22.(14分)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读不同纬度地区春分日太阳辐射总量表(单位:4.2×104 J/m2),回答下列各题。纬度 9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60°S 90°S春分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4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960—2015年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依据材料完成(2)、(3)题(2)请描述该地区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3)比较甲、乙两地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8届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 2028届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