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巩固复习①宽容他人。②换位思考。③助人为乐。我们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新课导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树立法治观念思考:为什么要制定出台一部法治宣传教育法?6.1 树立法治观念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P46-49,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法律的基本内涵和要求01法治观念的体现02我们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03如何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 04探究新知案例分析:2025年2月24日凌晨,两名17岁男子唐某、吴某在上海海底捞门店包间内,醉酒后向火锅内小便并拍摄视频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对二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法院一审判决唐某、吴某及其父母赔偿海底捞220万元,并责令公开致歉。《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思考:1.回忆所学知识,这个案件涉及到哪些法律?2.这个案例给你哪些警示?笔记整理内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笔记】 1.法律的基本内涵和要求?P46缺乏法治意识思考:1.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2.说说法治观念有哪些体现?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生活观察笔记整理【笔记】 2.法治观念的体现?P47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探究新知自 2017 年 10 月以来,高某招揽邱某等 14 人(12 人系未成年人)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采用威胁、恐吓等方式,在校园及周边向未成年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实施抢劫、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犯罪 20 余起,被侵害学生 30 余人,涉案金额达 4 万余元。法院依法判处首要分子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八个月,判处其他 13 名成员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三个月不等刑罚。高某组织的犯罪集团,知法犯法,对我们树立法治观念有何启示?【拓展延伸 】敬畏法律不仅仅是对法律的遵守或畏惧,更是一种对法治精神的尊重与维护。法律信仰是指一个人对法律的尊重、遵守以及对法律系统的信任和敬畏,将法律视为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内心真正认同法律的价值和权威,并自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名言赏析如何理解上述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卢梭【法国】深刻揭示了法治社会的核心精神。法律的生命力源于内心认同。法律若仅作为外部强制规则存在(如刻于石碑、铜表),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当公民从情感和理性上认同法律,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时,法律才能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相关链接P47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探究与分享参加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收获?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能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增加了法律知识储备,增强了法治观念,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活动模拟法庭探究新知你参加过哪些法治教育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对我们树立法治观念有何启示?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笔记整理【笔记】 3.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P48①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②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探究与分享P49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蜜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系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位乘客行为的看法?这给我们什么警示?两位乘客的行为是违法的。可能造成高铁门的损坏,导致列车延误,这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笔记整理【笔记】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1)敬畏和信仰法律。P47(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P48(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P49课堂小结(1)敬畏和信仰法律。(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体现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法律内涵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针对训练1.友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整个社会少些隔阂,多些暖意。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①在交往中应学会宽容、关爱②在传播善意的同时会收获温暖③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和谐助力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强调了( )BA.换位思考 B.乐于助人 C.宽容他人 D.欣赏他人3.高速公路发生路面塌方灾害,正在高速上行驶的司机王某发现异常情况后,果断将自己驾驶的厢式货车横在路中央,避免了更大灾害的发生。王某的行为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CA.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B.忧国忧民,自尊自信C.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基础巩固1.下列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是( )D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以信立身,以诚处世C.善学者能,多能者成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024年11月16日是第29个“国际宽容日”。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是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这启示人们在交往中应该( )AA.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B.制订规则,完善规则C.欣赏他人,否定自己 D.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3.日常生活中,特定场所的行为规范往往体现着对人的文明修养的要求。下列提示体现的文明修养要求是( )文明观演温馨提示◎将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喧哗。CA.欣赏他人 B.信守承诺C.换位思考 D.热心公益4.一位老人乘坐公共汽车时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司机果断改变固定行车路线,乘客们也积极帮忙,老人被及时送进医院救治,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家人通过媒体对司机和乘客们表达了衷心感谢。下列主题最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A.文明和谐,与人为善 B.坚守路线,践行诚信C.相互尊重,消除隔阂 D.呵护健康,一视同仁5.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描述人应该具有的心胸:“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告诉我们( )A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以待人②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③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④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原谅他人的一切过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某班准备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了以下图片,结合图片,你认为该班会的主题应该是( )D图一图二A.尊老爱幼 B.诚信待人C.遵守规则 D.换位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