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课程标准】 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1课,包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四个子目的内容。本课主要以宋朝为主线,第一子目讲述了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与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等史实。第二子目讲述了社会的变化,包含门第观念的淡化,社会流动性加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内容;第三和第四子目主要讲述了宋元思想文化的变化,程朱理学的产生、内涵及深远影响,列举了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也简要提及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搭建准确的时空框架,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加强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及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对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深层次原因和经济对社会变化的深刻影响缺乏深人的探究和思考。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准确梳理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状况是学好本课的基础。同时,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深刻变化的因素及深远的影响。教学目标运用表格、思维结构简图等方式梳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强化时空观念。(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通过史料分析,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认识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分析,认识理学对中华民族群体性格与个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和原因;儒学复兴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化和儒学的复兴。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PPT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香料在宋代为什么受欢迎? 观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宋代产生兴趣,进入本课学习。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经济发展 展示“香”字的甲骨文,分析“香”字的组成结构及其含义,引出宋代农业的发展。 展示南宋农业分布图,提问:根据图片及课本64页相关内容,宋代的农业有什么新变化? 复种制、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 展示宋代香炉图片,简述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矿冶业的发展 展示宋代香料买卖的相关图片,总结农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进步,进而推动商业的发展。 小组合作:你即将在宋代开一间香料铺,请先完成下面的市场调研表格。 展示宋代贸易点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贸易点的分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格局? 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观察图片,阅读课本,思考宋代农业及手工业有什么新变化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观察图片思考贸易点的分布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格局? 师生合作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梳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影响,探究经济发展背后的影响因素 通过设置情景和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通过梳理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社会变化 出示南宋《竹涧焚香图》以及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消费能力? 展示史料,分析每则史料所体现出的社会变化,总结宋代经济之变推动了社会的变化,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阅读文字史料和观察图片,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化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变化。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思想秩序 展示表格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宋代文人士大夫为何都尚香? 阅读材料,从表格中总结归纳信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思想秩序 带领学生梳理儒学发展的历程 出示关于“什么是理学”“如何守理”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解读教材中关于理学的内容。 通过展示文天祥、于谦、顾炎武的名人名句,引导学生分析程朱理学的影响。 分析史料并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理学的相关内容。 阅读史料,尝试分析程朱理学的影响。 通过阅读史料和课本内容,让学生对理学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梳理程朱理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成就 展示宋元时期宋词元曲元杂剧的相关图片,带领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梳理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填写表格。 梳理表格内容,学生畅谈文学艺术、科技文字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梳理文艺科技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文化自豪感,感悟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作业 课后训练习题、笔记整理教学反思 (一)本课设计遇到难点: 1.教材内容如何取舍。 2.; (二)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跨度很大,且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学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速度。 2、程朱理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讲解不够有趣和具象,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3、课堂活动设置较少,很容易变成老师“满堂灌”的情况,学生参与度不够。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