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4.3.3.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课件(2课时)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3.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4.3.3.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课件(2课时)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4.3.3 课时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4章
1.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
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借助手机、计算机等快速的传递有关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否则要依法承担有关法律责任,你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吗?
如图所示,如果一个人得到某个信息之后,就将这个信息传递给3个不同的好友,(称为第1轮传播),每个好友收到信息后又都传给了3个不同的好友(称为第2轮传播)……依次下去,假设传的过程中都是传给不同的人,则每一轮传播后,信息传播的人就构成了一个等比数列,1,3,9,27,81, …
如果信息按照上述方式共传播了20轮,那么知晓这个信息的人数共有多少?
我们需要计算出等比数列的前20项的和,即要算出+…+ ①的值.
+…+ ①
3+…+ ②
思考:为什么要两边同时乘以 3 ?
仔细观察①式和②式的右边,你发现了什么?下一步该如何做?
在①式两边同时乘以3
×3
×3
+…+ ①
3+…+ ②
发现:①式和②式中有很多相同的项,如果作减法,则可以相互抵消.
① 可得,
因此
也就是说经过19轮传播之后,知晓这个信息的人约为17亿,比我国的总人口还多!
问题:求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设等比数列 {an} 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则{an}的前 n 项和是:
Sn = a1 + a2 + a3 + ··· + an ,即
Sn = a1 + a1q1 + a1q2 + ··· + a1qn – 1 ③
在③两边同时乘以q qSn = a1q1 + a1q2 + ··· + a1qn – 1 + a1qn ④
由 ③ – ④ 得: Sn – qSn = a1 – a1qn,即 (1 – q)Sn = a1(1 – qn);
当 q ≠ 1 时,Sn = ;
当 q = 1 时,an = a1,Sn = na1;
(错位相减法)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由可得:
例1 在等比数列{an}中,
(1)已知a1=-4,公比q=,求前10项和S10;
(2)已知a1=1,ak=243,q=3,求前k项和Sk.
解:(1)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S10==.
(2)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Sk==364.
例2 在等比数列{an}中,
(1)a1+a3=10,a4+a6=,求S5;
(2)a1+an=66,a2an-1=128,Sn=126,求q.
解:(1)法一:由题意知
解得
从而S5==.
法二:由(a1+a3)q3=a4+a6,
得q3=,从而q=.
又因为a1+a3=a1(1+q2)=10,
所以a1=8,从而S5==.
(2)a1+an=66,a2an-1=128,Sn=126,求q.
(3)因为a2an-1=a1an=128,所以a1,an是方程x2-66x+128=0的两根.
从而或
又因为Sn==126,所以q为2或.
归纳总结
(1)在等比数列{an}的五个量a1,q,an,n,Sn中,已知其中的三个量,通过列方程组,就能求出另外两个量,这是方程思想与整体思想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
(2)在解决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对公比q=1或q≠1进行判断,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则要分类讨论.
例3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求an.
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若q=1,则S6=2S3,这与S3=,S6=是矛盾的,
∴q≠1,从而S3==,S6==,
将上面两个等式相除得1+q3=9,
解得q=2,
由此可得a1=,因此an=×2n-1=2n-2.
归纳总结
在解决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对公比q=1或q≠1进行判断,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则要分类讨论.
例4 求数列1+,2+,3+,…,n+,…的前n项和Sn.
解:Sn=(1+)+(2+)+(3+)+…+(n+)
=(1+2+3+…+n)+(+++…+)

=.
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呢?回忆一下推导过程.
回顾:结合本节课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涉及到哪些量,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在数列{an}中,已知an+1=2an,且a1=1,则数列{an}的前5项的和等于(  )
A.-25     B.25     C.-31     D.31
2.等比数列1,x,x2,x3,…的前n项和Sn等于(  )
D
C
3.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等于( )
A.7 B.8 C.15 D.16
4.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an=48,Sn=93,则n的值为( )
A.4 B.5 C.6 D.7
C
B(共17张PPT)
4.3.3 课时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第4章
1.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其应用.
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 首项a1,项数n与公比q 首项a1,末项an与公比q
公式 Sn=_______________
Sn=_______________
尝试:用等比数列{an}中的Sm,Sn来表示Sm+n.
思路一:Sm+n=a1+a2+…+am+am+1+am+2+…+am+n
=Sm+a1qm+a2qm+…+anqm
=Sm+qmSn.
思路二:Sm+n=a1+a2+…+an+an+1+an+2+…+an+m
=Sn+a1qn+a2qn+…+amqn
=Sn+qnSm.
讨论1:类比等差数列中的性质,在等比数列中,Sn,S2n-Sn,S3n-S2n…(n为偶数且q=-1除外)有啥关系吗?
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证明如下:
由性质Sm+n=Sm+qmSn可知S2n=Sn+qnSn,
故有S2n-Sn=qnSn,S3n=S2n+q2nSn,故有S3n-S2n=q2nSn,
故有(S2n-Sn)2=Sn(S3n-S2n),
所以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
讨论2: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中的奇数项、偶数项的问题,等比数列是否也有相似的性质?
若等比数列{an}的项数有2n项,
则其偶数项和为S偶=a2+a4+…+a2n,其奇数项和为S奇=a1+a3+…+a2n-1,容易发现两列式子中对应项之间存在联系,
若等比数列{an}的项数有2n+1项,
则其偶数项和为S偶=a2+a4+…+a2n,其奇数项和为S奇=a1+a3+…
+a2n-1+a2n+1,从项数上来看,奇数项比偶数项多了一项,
于是我们有S奇-a1=a3+…+a2n-1+a2n+1=a2q+a4q+…+a2nq=qS偶,
即S奇=a1+qS偶.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性质
1.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Sn+m=Sn+qnSm(n,m∈N+).
2.当n是偶数时,S偶=S奇·q;当n是奇数时,S奇=a1+S偶·q.
3.数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数列(此时{an}的公比q≠-1).
限制q≠-1是因为当q=-1且m是偶数时,
Sm,S2m-Sm,S3m-S2m都等于0,不是等比数列.
例1 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
解:∵S2n=60≠0,∴数列{an}的公比q≠-1.
∵数列Sn,S2n-Sn,S3n-S2n是等比数列,
∴(S2n-Sn)2=Sn(S3n-S2n).
又Sn=48,S2n=60,∴(60-48)2=48(S3n-60),
解得S3n=63.
例2 若等比数列{an}共有2n+1项,其首项为1,其偶数项和为170,奇数项和为341,则这个数列的公比为_____,项数为_____.
解析:由性质S奇=a1+qS偶可知341=1+170q,∴q=2,
又S2n+1==341+170=511,
解得n=4,
即这个等比数列的项数为9.
2
9
例3 某人今年初向银行申请贷款20万元,月利率为3. 375‰,按复利计算,每月等额还贷一次,并从贷款后的次月初开始还贷.如果10年还清,那么每月应还贷多少元
分析:对于分期付款,银行有如下规定:
(1)分期付款为复利计息,每期付款数相同,且在期末付款;
(2)到最后一次付款时,各期所付的款额的本利之和等于商品售价的本利之和.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先考察一般情形.
设某商品一次性付款的金额为a元,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等额地分成n次付清,每期期末所付款是x元,期利率为r,
则分期付款方式可表示为
从而有x[(1+r)n-1+(1+r)n-2+(1+r)n-3+…+(1+r)+1]=a(1+r)n,
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化简得x=,这就是分期付款的数学模型.
例4 某人今年初向银行申请贷款20万元,月利率为3. 375‰,按复利计算,每月等额还贷一次,并从贷款后的次月初开始还贷.如果10年还清,那么每月应还贷多少元
解:设每月还贷x元,共付款12×10=120次,
则有x[1+(1+0.003375)+(1+0.003375)2+…+(1+0.003375)119]
=200000(1+0.003375)120,
化简得x=≈2029.66(元),
答:每月应还贷2029.66元.
归纳总结
(1)解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审题、抓住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还原实际问题.
(3)注意问题是求什么(n,an,Sn).
根据今天所学,说说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
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2=-1,S4=-5,则S6等于( )
A.-9 B.-21 C.-25 D.-63
2.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0∶S5=1∶2,则S15∶S5等于( )
A.3∶4 B.2∶3 C.1∶2 D.1∶3
B
A
3.已知等比数列{an}共有32项,其公比q=3,且奇数项之和比偶数项之和少60,则数列{an}的所有项之和是( )
A.30     B.60     C.90     D.120
4.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
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灯数为_____.
D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