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月考》参考答案题号23456P910答案DCBACCBD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1BAC1.D由图1可知,甲所属岩石无层理结构且为岩浆侵入形成,所以甲应为侵入型岩浆岩。读图2可知,沉积物经过①形成b,所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b为沉积岩;沉积岩经过②形成c,所以②为变质作用,c为变质岩;变质岩经过③形成d,所以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岩浆;岩浆经过④形成a,所以④为岩浆冷却凝固,a为岩浆岩。综上甲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应该为岩浆岩与岩浆冷却凝固,ABC错误,D正确,故选D。2.C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第一步,获取剖面图中的关键信息。结合图例信息可知,图中岩石类型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甲侵入体)。发育有断裂构造M)。第二步,根据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特点及断裂构造与地层的关系展开分析。甲岩体属于侵入体,构成该侵入体的岩石应为岩浆岩,岩浆侵入体与其他地层接触地带往往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容易形成变质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石英岩(可由砂岩变质形成)、大理岩(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属于变质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页岩属于沉积岩,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3.B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根据剖面图可知,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岩浆侵入活动,发育有断层,沉积地层呈现了多次“石灰岩一砂岩一页岩”的成岩过程,所有地层均发生倾斜,且倾斜方向一致,表明该地区曾发生了1次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了褶皱,B正确:该地地层中存在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说明该地至少经历过1次较大规模的地壳抬升,但无法准确判断为3次,C错误;该地地层中并未发育喷出岩,因此无法推断出该地经历过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A错误:图示断层并未切穿岩浆侵入体,因此无法判断其与岩浆侵入发生时间的先后,D错误。故选B。4.A据图分析可知,西岸地势陡峭,以侵蚀作用为主,为凹岸,①正确,②错误,C、D错误:东岸地势相对较缓,沉积物分布较多,以沉积作用为主,为凸岸,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错误。故选A。5.C分析可知,砾石堆积发生在河床稳定期(阶地发育间歇期),因此两阶地上覆砾石的平均粒径可反映两个稳定期的流水速度差异,与T2发育前的稳定期相比,T2形成后~T,发育前的稳定期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堆积的砾石平均粒径较大,因此,阶地上覆砾石粒径可作为推断依据,C正确:阶地的宽度、相对答案第1页,共4页■口口口高二地理答题卡[o][o][o][o]9[o][oj[o][o][o][[o][1][1][1][1][1][1][1][1][1]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2][3][21[3]离注意事项:[4][4][4][5]5]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笔填写学校、班级、[6][633835L41[4[41E3[4]2、姓名、座位号、考号,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EEE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r9][9][9][9][9][9][9][9][9][9][9][9][9第1页(共2页)1[A][B][C][D]6[A][B][C][D]11[A][B][c][D]16[A][B][C][D]单2[A][B][C][D7[A][B][C][D]12[A][B][c][D]型3[A][B][C]D]8[A][B][C][D]13[A][B][C][D]4[A][B][C][D]9[A][B][C][D]14[A][B][C][D]5[A][B][C][D]10[A][B][C][D]15[A][B][C][D]17.(16分)(1)(2分)(2分)(2)(2分)(2分)(3)(2分)(2分)(4)(4分)H7777777777777077777718.(18分)(1)(4分)(2)(8分)(3)(6分)回19.(18分)(1)(6分)(2)(6分)(3)(6分)第2页(共2页)■清远市清实学校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某地地层剖面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表④沉积物3甲B②翻石灰岩翻页岩圆砂岩图1图21.图1中甲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分别对应图2中的(A.b①B.d③C.c②D.a④2.甲岩体与其他地层接触地带最可能发育的岩石有(①页岩②大理岩③玄武岩④石英岩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根据剖面图可判断出该地(A.经历了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B.至少经历1次水平运动C.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地壳抬升D.断裂活动形成时间一定早于岩浆侵入河流阶地是河谷两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下图示意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①②③为不同岩层,T1、T2阶地上覆砾石的平均粒径T1>T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1页共6页西东(m)山地山地16080谷底070500100015002000(m)图①②③砾石黏土4.图示河谷地区(①西岸为凹岸②西岸为凸岸③东岸以沉积为主④东岸以侵蚀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与T2发育前的稳定期相比,T2形成后~T1发育前的稳定期河水流速较快。下列可作为推断依据的是A.阶地的宽度B.阶地基岩岩性C.阶地上覆砾石粒径D.阶地相对高度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年11月19日1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1209130°1030102510201015北京40°渤海河黄3096.此刻,图示区域中(A.甲锋东侧有强降水B.乙锋锋前晴朗无云C.渤海海域吹西北风D.北京风力比长春大7.天气即将迎来较大变化的是(A.北京B.长江入海口C.长春D.黄河入海口第2页共6页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丙●●8●甲●●●钟乳石0…0……8.据图可推断(A.甲地是向斜成山B.①岩层垂直抬升C.②是花岗岩D.③是石灰岩9.图中地区(A.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乙地可能有丰富矿藏C.丙地适宜修建大型水库D.丁地宜扩大耕地面积海底热液喷口是海底地壳裂缝中高温、富含矿物质的海水喷发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常被称为“黑烟囱”或“白烟囱”。科学研究发现,红海(如下图)海底1800血至3700血的水深范围存在多处热液喷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甲板块红海乙板块●热液喷口板块边界陆地阿拉伯海 海洋10.下列有关图示甲、乙两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板块为非洲板块B.乙板块为亚欧板块C.甲板块均为陆地D.乙板块均为陆地11.红海海底热液喷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板块挤压碰撞B.板块张裂分离C.板块俯冲运动D.海底地壳下沉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地理9月考参考答案.pdf 高二地理9月考答题卡.pdf 高二地理9月考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