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2025年2月24日凌晨,17岁唐某、吴某在海底捞包间向火锅内小便并拍摄视频传播,导致海底捞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超40亿。
上海黄浦警方对两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法院判决两人及其父母赔偿海底捞220万元并公开道歉。
唐某和吴某为什么会受到处罚?两人在法治意识上存在什么缺陷?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一框 树立法治观念
自学
导航
1.法律的重要性及要求
2.什么是法治观念?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初三学生小宇为博关注,在班级群发布“同学小薇收受校外人员礼物、行为不检”的虚假信息,谣言迅速扩散至全校。小薇因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出现抑郁症状,家长报警。警方调查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名誉权保护” 条款,认定小宇侵犯他人名誉权 。法院判决:小宇需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并接受法治教育。
议学情境一:16岁学生网络造谣,被判公开道歉!
【议学任务一】
1.小宇在班级群发消息,法院凭什么判定小宇“违法”?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法律有何作用?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议学任务一】
1.小宇在班级群发消息,法院凭什么判定小宇“违法”?
2. 根据以上法条内容,结合小宇的事件,思考法律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保护】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精神损害赔偿】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
小结笔记
(1)重要性: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1.法律的重要性及要求(P46)
“小宇真倒霉!要是没被截图、没人起诉,他这点事算啥?”
就算没被起诉,造谣本身就不对啊!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名誉,咱们得从心里认可这点,不能等出了事才怕!
针对小宇事件,班级讨论时,有两种声音交锋:
议学情境二:班级同学的分歧
【议学任务二】
1.你赞同哪种观点?我们守法是源于”外力威慑”还是”内在认同”?
2.你认为小宇缺乏什么观念?
法治观念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哈罗德 伯尔曼
结合上述名言思考:什么是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名言赏析
小结笔记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什么是法治观念?(P47)
如果放任姚某的行为,社会会出现什么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禁止歪曲、丑化英烈事迹)。法律明确划定“言论自由”与 “侵权违法”的边界,为行为提供可预测的评价标准。
姚某自称“开玩笑”,为何仍被法律制裁?
姚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会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议学活动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根据材料,谈谈为什么国家要开展普法活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和自觉行为。
小结笔记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字)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议学情境三:高铁乘客强行伸腿堵门遭行拘
【议学任务三】
1.请你谈谈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
2.我们可以怎样避免类似行为?
(1)敬畏和信仰法律。P47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敬畏法律——“红线预警”情境判断
任务:快速判断该行为是否触碰法律红线
1.好朋友跟同学发生冲突,让你放学一起堵他,吓唬他一下!( )
2.网友给你发来一个链接,请你帮忙辱骂他人,骂得狠有奖励!( )
3.地铁上,有人用手机偷拍旁边乘客的裙底。( )
4.文具店老板没注意,你发现自己多拿了一盒昂贵的画笔也没人发现。( )




模拟法庭
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辩论赛
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议一议:有同学却认为这样的活动就是浪费学习时间,对此你怎么看?
错误,树立法治观念,我们要积极主动学习法律。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P48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①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
②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守法用法——智慧选择
思考:
面对以上情境中,同学和朋友的邀请,你会如何选择呢?
情景一
朋友让你转发他用AI制作的恶搞视频。
情景二
同学让你和他一起去厕所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零花钱!
情景三
表弟让你把共享单车上的头盔偷了。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P49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结笔记
(1)敬畏和信仰法律。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7-P49)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树立法治观念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法律
重要性
要求
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评价准绳
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
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敬畏和信仰法律
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在某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院不提供庭审内容脚本、不预设审判结果,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网络信息安全违法案例的模拟审判。此举旨在( )
①提升同学们的法治素养
②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
③增强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④确保人人都不会触碰法律红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2.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无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生活也离不开规则
②只要有了规则,就能保障安定有序
③所有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课堂练习
3.“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僵死的教条。”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善于运用法律,解决所有问题
B.信仰法律、遵从法律、相信法律的力量
C.珍惜自己的权益,参与法律制定
D.提高执法能力
B
课堂练习
4.为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与法治意识,某校邀请某人民法院院长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与法治知识课,之所以要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因为( )
①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发挥应有的功能
②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③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④法治是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D
课堂练习
5.某市一名男子在火车站候车室内因购票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该男子情绪激动并大声辱骂工作人员,推搡围观群众,导致候车室秩序混乱,影响了其他旅客的正常出行。警方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将其控制并带离。该男子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1)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该男子行为的看法。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从身边小事做起,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该男子缺乏法治意识。该男子应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