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生活中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从字词积累到名句默写,从口语交际到实践应用,每一项都是语文能力的考验。快来解锁关卡,展现你的语文素养吧!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4分)秋日的校园充满诗意:金黄的银杏叶在微风中piāo dàng(______),像蝴蝶翩翩起舞;清澈的池塘里,鱼儿在水底自由嬉戏,水面泛起粼粼波光;教学楼前的桂树开满小花,香气浓郁,yùn niàng(______)着秋日的甜蜜。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欢声笑语交织成青春的乐章,连墙角的小草都显得格外有生机。(1) 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粼(lín) 郁(yù) 交(jiāo)B. 粼(líng) 郁(yú) 交(jiāo)C. 粼(lín) 郁(yù) 交(jiǎo)D. 粼(líng) 郁(yú) 交(jiǎo)(2) 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2分)piāo dàng(______) yùn niàng(______)2. 阅读下面“校园图书角借阅流程”图,用文字表述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3. 班级开展“友谊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7分)(1) 【故事启示】阅读下面故事,说说你对“真正的友谊”的理解(4分)【故事一】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一起经商,管仲多分利润,鲍叔牙不认为他贪心,知道他家境贫困;管仲三次做官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无能,知道他时运不佳。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即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自己甘居其下。【故事二】唐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是挚友。孟浩然科举落第,王维没有嘲笑他,反而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还为他写诗送别;王维被贬官时,孟浩然多次写信安慰,鼓励他振作。(2) 【口语交际】你的同桌小林最近沉迷网络游戏,常和网友聊天到深夜,甚至想逃课和网友见面。你该如何劝说他?(3分)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咏雪》)(5)元方曰:“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二、阅读(共48分)(一)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2. 赏析尾联中“倾家”一词的妙处(3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阮光禄①在剡②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阮光禄:阮裕,东晋官员,以清廉著称。②剡(shàn):地名,今浙江嵊州。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曾有好车 好:优良的 B. 借者无不皆给 给:给予,借给C. 意欲借而不敢言 欲:想要 D. 遂焚之 遂:竟然2. 下列对“何以车为”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为什么要有车呢? B. 凭借什么得到车?C. 把车借给谁呢? D. 用车子做什么?3.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1处)(2分)有 人 葬 母 意 欲 借 而 不 敢 言4. 《世说新语》按内容分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方正》篇。本文应归入哪一篇?请说明理由。(4分)选项:A.《德行》 B.《言语》 C.《方正》 D.《雅量》(三)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外婆的茶李娟①外婆的茶,是老家后山的野茶。每年清明前,外婆就挎着竹篮上山,指尖在茶树间翻飞,嫩绿的芽叶便落进篮里。回家后,外婆把茶叶摊在竹匾上,在阳光下晾晒,茶香慢慢漫出来,飘满整个院子。②我小时候,总爱蹲在竹匾旁,看茶叶在阳光下一点点变干。外婆会捏起几片茶叶,放进我的嘴里,淡淡的苦味过后,是清甜的回甘。“这是春天的味道。”外婆笑着说。那时我不懂,只觉得这味道真特别。③每天清晨,外婆都会烧一壶开水,泡上一杯野茶。茶叶在杯中舒展,水色慢慢变绿,热气裹着茶香,飘到我的书桌前。“喝口茶,清醒清醒。”外婆把茶杯递过来,眼神温柔。我捧着温热的杯子,小口啜饮,苦味里藏着的清甜,像外婆的叮咛,悄悄融进心里。④后来我去城里读书,每次离家,外婆都会装一罐野茶放进我的行李箱。“在学校多喝水,别总喝饮料。”她一边装茶,一边反复叮嘱。有一次,我在宿舍泡起外婆的茶,同学凑过来闻了闻:“这茶好香啊,比超市买的还特别。”我骄傲地说:“这是我外婆采的野茶。”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外婆说的“春天的味道”——那是外婆的牵挂,藏在每一片茶叶里。⑤去年暑假,我回到老家,发现外婆的腰弯得更厉害了,上山采茶变得困难。我抢过外婆的竹篮:“外婆,今年我来采!”后山的茶树依旧翠绿,我学着外婆的样子采茶,指尖被茶刺扎得发红,才采了小半篮。外婆站在山下喊:“慢点,别摔着!”我回头看见她扶着树干,眼神里满是心疼。⑥那天晚上,我泡了两杯茶,一杯递给外婆。茶香袅袅中,外婆说:“你小时候,总爱跟在我后面要茶叶吃,现在都能帮我采茶了。”我看着外婆眼角的皱纹,忽然鼻子发酸。原来,外婆的茶,不仅有春天的味道,还有时光的味道——是我长大,外婆变老的痕迹。⑦如今,外婆的茶还剩最后一罐。每次泡茶,我都会想起后山的茶树、外婆的笑容,还有那些藏在茶香里的温暖岁月。这茶,是外婆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心里最难忘的牵挂。1.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 茶叶在杯中舒展,水色慢慢变绿,热气裹着茶香,飘到我的书桌前。(从感官描写角度)(2) 外婆的腰弯得更厉害了,上山采茶变得困难。我抢过外婆的竹篮:“外婆,今年我来采!”(从人物描写角度)2. 文中多次提到“春天的味道”,请结合内容说说“春天的味道”具体指什么(4分)3. 文章结尾说“这茶,是外婆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为什么说茶是“最珍贵的礼物”?(4分)4. 本文与《散步》都体现了亲情,结合文章内容与《散步》中的“我背起母亲”,分析“我为外婆采茶”与“我背起母亲”的相同内涵(4分)(四)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故乡的老井赵伟①故乡的老井,在村子东头的槐树下。井口是青石板铺的,被岁月磨得光滑,像一块巨大的碧玉。井壁上长满青苔,水珠顺着青苔往下滴,“滴答——滴答——”,是故乡最动听的声音。②小时候,清晨的老井边最热闹。婶子、大娘们挎着木桶来挑水,木桶碰撞着井沿,发出“咚咚”的声响。她们一边打水,一边拉家常,笑声顺着井口飘进井里,又从井里飘出来,绕着槐树打转。我和小伙伴们围着井边跑,偶尔帮大人递个水桶,听她们讲村里的趣事。③爷爷是村里的老木匠,每天早上都要去老井挑水。他总说:“这井的水甜,泡出来的茶才香。”爷爷的茶缸是粗瓷的,上面印着“劳动最光荣”。每天傍晚,爷爷坐在槐树下,泡上一杯茶,眯着眼睛晒太阳,我趴在他腿上,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以前没这口井的时候,村里人要去三里外的河里挑水,遇到下雨天,路滑得很……”④老井的水,不仅甜,还很养人。母亲用井水洗衣、做饭,我从小喝井水解渴,皮肤长得白净。夏天,母亲把西瓜放进井里冰镇,傍晚捞出来切开,咬一口,冰凉甜爽,是我童年最难忘的滋味。⑤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老井渐渐被冷落。婶子、大娘们不再来挑水,槐树下的笑声也少了。只有爷爷,还坚持每天去老井挑水,他说:“自来水没这井水甜。”我劝爷爷:“自来水方便,别再挑水了。”爷爷摇摇头:“这井陪了我一辈子,不能忘。”⑥去年回故乡,我特意去看老井。井口的青石板依旧光滑,井壁的青苔还在滴水,只是井边的槐树更粗了。爷爷不在了,老井也没人挑水,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映着天上的云。我趴在井口往下看,仿佛看见爷爷挑着水桶走过,看见婶子们的笑声,看见小时候的自己围着井边跑……⑦故乡的老井,藏着村里人的日子,藏着我的童年,也藏着爷爷的牵挂。它像一位沉默的老人,守着村子,守着岁月,也守着每一个从村里走出去的人的乡愁。1. 通读全文,概括“故乡的老井”藏着哪些回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 井口是青石板铺的,被岁月磨得光滑,像一块巨大的碧玉。(从修辞角度)(2) 夏天,母亲把西瓜放进井里冰镇,傍晚捞出来切开,咬一口,冰凉甜爽,是我童年最难忘的滋味。(从描写角度)3. 文章第⑤段写“老井渐渐被冷落”,为什么爷爷还坚持去挑水?(4分)4. 分析文章以“故乡的老井”为标题的好处(4分)三、作文(共50分)请以“那一刻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立意自定,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字数不少于600字。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 (1) A(2分,“粼”读“lín”,“郁”读“yù”,“交”读“jiāo”,B、C、D项读音均有误)(2) 飘荡;酝酿(2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酝酿”注意字形规范)2. 示例:读者凭学生证登记后选择图书,填写借阅信息再携带图书离开;归还时工作人员检查图书,完好则注销记录,损坏按规定处理(5分,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逻辑清晰即可)3. (1) 真正的友谊是理解与支持:鲍叔牙理解管仲的处境并推荐他,王维在孟浩然失意时安慰他(2分);也是患难与共:管仲与鲍叔牙立场不同仍彼此尊重,王维被贬时孟浩然鼓励他(2分)。(共4分,结合故事概括,合理即可)(2) 示例:小林,沉迷网游会影响学习和休息,网友身份不明,单独见面有危险。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或运动,别逃课去见网友呀(3分,语气亲切,指出危害并给出建议,语句通顺)4. (1) 洪波涌起 (2) 潮平两岸阔 (3) 随君直到夜郎西 (4)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 君与家君期日中(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注意“涌”“郎”“拟”“絮”的书写)二、阅读(共48分)(一)诗歌鉴赏(6分)1. 新晴之后,原野开阔明朗,没有丝毫雾气尘埃(1分);城门外靠近渡口,村边的树木连接着溪口(1分),整体勾勒出一幅清新、开阔、宁静的乡村画面(1分)。(共3分)2. “倾家”指全家出动(1分),生动写出农忙时节,村民们全员投入田间劳作的场景(1分),表现出乡村的生机与人们勤劳的品质(1分)。(共3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1. D(2分,“遂”意为“于是、就”,不是“竟然”)2. A(2分,“何以……为”是固定句式,表反问,译为“为什么要……呢”)3.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2分,按语义停顿,限断1处)4. 归入A.《德行》篇(1分)。理由:阮裕有好车却让人不敢借,便烧毁车子,体现他清廉、体恤他人的品德(2分),与《德行》篇记载士大夫道德品行的主题相符(1分)。(共4分)(三)现代文阅读《外婆的茶》(16分)1. (1) 从视觉(茶叶舒展、水色变绿)、嗅觉(茶香)、触觉(热气)描写(2分),生动展现外婆泡茶的过程,体现茶的香气与外婆的用心(2分)。(共4分)(2) 运用动作描写(“抢过”)和语言描写(“外婆,今年我来采!”)(2分),表现“我”对外婆的心疼与主动分担的心意,凸显亲情(2分)。(共4分)2. 表面指野茶淡淡的苦味与清甜的回甘(2分);深层指外婆的牵挂与关爱,藏在茶叶中,伴随“我”成长(2分)。(共4分)3. 因为这茶是外婆亲手采摘、晾晒的,凝聚着她的辛劳与爱意(2分);茶里藏着“我”与外婆的回忆,见证“我”的成长与外婆的衰老,是亲情的载体(2分)。(共4分)4. 两者都体现对长辈的关爱与责任:“我为外婆采茶”是心疼外婆劳累,主动分担(2分);“我背起母亲”是体谅母亲年迈,承担照顾责任(2分),均凸显亲情中的温暖与担当。(共4分)(四)现代文阅读《故乡的老井》(16分)1. ①清晨婶子大娘们在井边挑水、拉家常;②“我”和小伙伴围着井边跑,帮大人递水桶;③爷爷每天挑井水喝茶,给“我”讲过去的故事;④母亲用井水洗衣、做饭、冰镇西瓜(4分,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2. (1) 运用比喻,将“光滑的青石板”比作“巨大的碧玉”(2分),生动写出井口的光滑与温润,体现老井的年代感与美感(2分)。(共4分)(2) 运用动作描写(“放进”“捞出来”“切开”“咬一口”)和味觉描写(“冰凉甜爽”)(2分),回忆童年用井水冰镇西瓜的经历,体现老井带给“我”的快乐(2分)。(共4分)3. ①爷爷认为井水比自来水甜,习惯用井水;②老井陪伴爷爷一辈子,承载着他对故乡生活的情感与记忆,他不愿忘记这份牵挂(4分,每点2分)4. ①“故乡的老井”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回忆(2分);②老井是故乡的象征,藏着童年回忆与亲情,点明文章对故乡与亲情的思念主题(2分)。(共4分)三、作文(共50分)评分标准等级 得分区间 评分要求一等(优秀) 43-50 分 1. 立意深刻,紧扣 “那一刻的温暖”,写出具体场景与情感;2. 结构完整,详略得当,有细节描写(如动作、语言、环境);3. 语言流畅,有文采,无错别字;4. 字数达标,真情实感突出。二等(良好) 35-42 分 1. 立意明确,能体现 “温暖”,有具体事例;2. 结构较完整,有一定细节,描写较生动;3. 语言通顺,少量错别字;4. 字数达标,情感真实。三等(合格) 27-34 分 1. 立意基本明确,提及 “温暖”,但事例较简略;2. 结构基本完整,描写简单;3. 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多;4. 字数接近 600 字。四等(待提高) 26 分及以下 1. 偏离主题,未体现 “温暖”;2. 结构混乱,内容空洞,无细节;3. 语言不通顺,错别字多;4. 字数不足 600 字。示例范文 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