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1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1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认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科学精神:辩证分析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英雄之能事在造时势而已。”——梁启超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观 英雄史观 人民史观
决定力量 英雄、伟大人物 人民群众
主要观点 英雄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哲学归属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两种历史观
英雄史观
人民史观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是不是全体中国公民都是人民群众的范畴呢?
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注意:英雄创造历史,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主体)
(1)性质: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相对概念:敌人
(2)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不同。
(3)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4)我国人民(群众)的内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思考 :从赵本山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劳动,你吃啥?没有劳动者的劳动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存在和发展
基础
人民群众
从事
决定力量
推动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资料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只会饿死在东篱旁边,怎么可能还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材料1: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不断积累,终成此书。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结合以上论述,结合68页正文内容,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乡镇企业、村民自治。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表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知识拓展: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整合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维护群众利益╱弱势群体╱关心民生╱以人为本╱人权
1.“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造,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产……”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牛 刀 小 试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平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オ能无往而不胜。
——习近平
思考:我国三代领导人的言论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地位
世界观
方法论
强调思想、态度
强调的是行动
1、内涵与地位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要求
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辩一辩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人民群众是指广大劳动群众
2、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6、群众观点是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不是全部)
(是人民群众,不是劳动群众)
(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才是源泉)
(是决定力量,不是领导力量)
(是群众路线,不是群众观点)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