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专题3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专题3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专题三 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确目标 学有指向
(一)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课程标准提出以下内容要求
熟知课程标准要求,领会高考的考试方向:
课程标准对考点的内容要求 考点需要把握的知识要求
2.1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1.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新发展理念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内涵、途径和要求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
4.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5.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本单元考点知识问题化
运用问题链,回忆知识,夯实基础:
1.什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什么、解决的问题、要求)
3.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握逻辑 形成体系
知识卡片 助力内化
知识点

运用知识卡片,完善知识体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要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要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可以通过完成图表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回忆
理念 解决问题 具体要求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知识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
(1)整体上把握高质量发展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发展理念①、发展的制度保障②③④、发展的产业和实体⑤⑥、发展的战略⑦⑧、发展方式⑨、发展格局⑩、发展目标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
⑤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⑩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运用图表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回忆。
表达方式一
表达方式二
知识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是落实发展理念、实现发展进步的具体路径。
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总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总供给方面看,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转变经济发展路径。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走进经典 熟知考情
1
(2022全国甲卷)下图反映2015—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变化情况。
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日益趋同 
②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大 
③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上升 
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C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更体现不出日益趋同,而且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日益趋同也不符合现实,排除①。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材料没有涉及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排除③。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推断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大,②符合题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在下降,推断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④符合题意。
2
解析
(2021山东卷)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特高压技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功投运30个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1.4亿千瓦。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能够
(  )
①节约电力运输成本,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
②增加清洁电力附加值,促进用电企业节能减排
③实现电力合理调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提升清洁电力供应能力,促进能源利用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材料强调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强调的是电力的生产,促进用电企业节能减排涉及的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表达的不是同一问题,①②与材料和设问的要求无关,排除。从材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解决电力远距离”,可以得出③。从材料“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大容量、低损耗运输”难题,可以得出④。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材料一
注:2021年,共906家优势创新企业位于珠三角,占全省比重为92.54%,其中639家属于制造业,占比超过六成。
材料二 做稳、做实、做强制造业,离不开数字经济赋能,广州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市,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广州市打造了“平台+共享工厂”的家具定制模式,云平台根据消费者需求自动匹配设计师,用户需求直达工厂,大幅降低家具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应用示范区中,某家电企业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向外辐射产业链上300多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已覆盖延伸到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支持高校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等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行业制造业数字化线上培训平台。
广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止在产品和流程上数字化,随着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将鼓励更多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红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数字经济是如何为广州制造业发展赋能的。
(1)2016—2020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全省比重及参加科研活动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说明珠三角地区工业创新优势显著,创新型制造业形成强大的集群集聚效应。
(2)①打造云平台定制模式,使制造业精准反映市场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能,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②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制造业数字产业集群;③建设制造业数字化培训平台,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创新人才支撑;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制造业。
解题逻辑分析 第(1)问,信息的描述要注意抓住图表题的构成要求,比如图表中的标题、图形和注解、数据,认真思考这些要素在答题中的内涵和要求。
第(2)问,要注意问题要求的起点和落点,抓住材料表达的层次性,每一个层次的主要核心词,将这些核心词进行逻辑处理,形成表达语言,便是回答问题的要点。
图示:
4
(2023厦门第二次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县加快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对有村集体土地、河滩等资源的村,积极引导村“两委”采取单独经营或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把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设置在产业基地和合作社经营管理中;主攻当地特色,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构建“1+N”乡村旅游发展格局(“1”指依托发展农家乐,“N”指发展蔬菜种植区、果蔬采摘区、休闲垂钓区等,开展甜瓜节、草莓节等采摘活动);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方式,培养新时代农民……经过多年的实践,A县走出了一条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促进”的乡村振兴新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A县是如何实现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的。
①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经营收入。②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时代农民,推进农业农村发展。④建立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与服务,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解题逻辑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