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政治与法治专题6常见错误题肢分析课件(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政治与法治专题6常见错误题肢分析课件(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专题六 常见错误题肢分析
1.人大专门委员会是担负某种专门任务的机构,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
( )
×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设立的常设专门机构,因此,不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
解析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
×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解析
3.促进人大与政府互相合作监督。( )
×
解析: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和被监督关系,而不是互相监督。
解析
4.人大代表行使决策权,参与当地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
×
解析:人大代表行使表决权与审议权,而不是决策权或者决定权,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形成决策,人大具有决定权,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物。
解析
5.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
×
解析: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对于人大和人大制度的几个注意点:
①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而不是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②人大是国家机关,而不是根本政治制度,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不能说“全国人大是政权组织形式”或者“人民代表大会是政权组织形式”。③区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解析
6.政体决定国体,国体反映政体。( )
×
解析:国家性质(国体)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关系: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解析
7.国家主席作为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具有发布命令的职权。( )
×
解析:我国的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全国人大职能部门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内部部门。
解析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
×
解析: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
9.坚持真理,实践共产党员的执政方式,让“民意”在基层收集。( )
×
解析:共产党执政,而不是“共产党员执政”。
解析
10.人大代表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科学议案。( )
×
解析:人大代表提出议案不一定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教育界可以提出关于共享单车的规范化管理问题。
解析
11.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部分职权,而不是全部职权。
解析
12.公安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
×
解析: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属于行政机关,是政府的一个部门。
解析
13.某活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相适应。( )
×
解析:混淆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14.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
解析:动词的使用不恰当,不是“提升了”,而是“保障了”。
解析
15.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保障全民有效参与民主实践。( )
×
解析:否定了民主的阶级性,我国人民民主是人民有效参与民主实践,对敌对分子和敌对实力实行专政。注意区分公民和人民。
解析
16.某制度创新了村民自治组织形式,使乡村治理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新局面。( )
×
解析:村民自治组织即村委会,是法律规定的,创新和改变需要通过修改法律的方式。创新管理形式正确,但是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说法错误。
解析
17.发展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
×
解析: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18.村委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地位重要。( )
×
解析:基层政权——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是我国的城市基层政权;乡、民族乡、镇是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街道办事处作为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我国基层社会生活中发挥自治作用的一种非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是基层政权。
解析
19.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
×
解析: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解析
20.精简村级工作机制,赋予群众更多民主权利。( )
×
解析:保障权利,而不是赋予更多。赋予更多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赋予。
解析
21.提升村级党组织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领导力。( )
×
解析: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村党支部不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属于基层党组织。
解析
22.维护村规民约的内部属性,表明其不受外部约束。( )
×
解析:村民自主不意味着不受外部约束。受法律的制约、接受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等。
解析
23.民主协商尽可能地化解分歧,提高了居委会的行政管理效率。( )
×
解析: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不属于行政机关。
解析
24.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区分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
25.政协作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应与共产党通力合作。( )
×
解析:政协不是政治联盟,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解析
26.人民政协增强政治和组织功能,将协商民主贯穿全过程。( )
×
解析:主体不符合,政治和组织功能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职能。
解析
27.人民政协发挥参政党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
×
解析:参政党指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组成不仅仅包括民主党派代表。
解析
28.2023年全国政协的34个界别中首次出现了“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其成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此举有利于优化国家机构设置。( )
×
解析:政协不属于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解析
29.人民政协通过政党协商助力绿色发展。( )
×
解析:人民政协不仅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政治协商不仅仅指政党协商。
解析
30.有效地保障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权。( )
×
解析:公民具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决策权属于公民说法错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并不等于行使决策权。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按照民主决策的要求,在农村,凡是关系到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解析
31.人大代表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做人民利益代言人。( )
×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而不是人大代表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职权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这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所要求的。
解析
32.“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明确为一项工作原则。落实这一工作原则要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
×
解析:逻辑关系应该是:坚持原则——加强建设——从而实现,落实原则有利于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解析
33.政协必须坚决做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 )
×
解析:主体不符合,亲密友党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政协成员组成不仅仅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同时政协也不属于政党。
解析
34.人民政协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
×
解析:主体不符合,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解析
35.我国在各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解析: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各民族聚居的地方。
解析
36.我国正在形成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
×
解析:我国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解析
3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理念。( )
×
解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举,不是我国政治文化传统理念。
解析
38.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 )
×
解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解析
39.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
解析: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
40.援藏干部人才是助推西藏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援藏干部的人生价值。
( )
×
解析:援藏对于西藏来说是外因,是外部条件,而不是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是西藏地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解析
41.中国的多党合作与共同决策优于美国两党内斗升级。( )
×
解析: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和执行,而不是共同决策。民主党派——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解析
42.“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完善了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 )
×
解析: “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讲的是按规则办事,没有涉及制定与完善规则。组织形式是法律确定的,组织形式没有变——村委会。
解析
43.民主决策,发挥社区居委会集体决策功能。( )
×
解析:在农村,凡关系到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会议进行。
解析
44.坚持党对民族事务的全面管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解析:党——领导;管理——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是政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
解析
4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三级。( )
×
解析: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解析
46.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
×
解析: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而不是居住的地方。
解析
4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和基础。( )
×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解析
48.中国共产党把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格局作为自身建设的基本保障。
( )
×
解析:统战工作格局不属于党的自身建设,是处理自身与外部的关系。
解析
49.国务院可以监察青海省人民政府执行长江保护法的情况。( )
×
解析:主体不符合,我国行使监察权力的是监察委员会,而不是国务院。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力。
解析
50.西藏自治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变通执行长江保护法。( )
×
解析: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西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和政府是自治机关,可以变通执行长江保护法,但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没有自治权,不能变通执行。
解析
51.人民政协聚焦社会发展难题管理国家事务。( )
×
解析: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因此“管理国家事务”说法错误。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职能前面不能加“国家”这个限定词,因为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解析
52.发挥了街道办事处的基层自治功能。( )
×
解析:区分:街道办——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解析
53.履行了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服务职能。( )
×
解析:履行管理服务职能指的是国家职能,社区居委会加强管理和服务,这是正确的,但是加上“职能”,就上升为国家职能层面,属于主体不符合。
解析
54.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解析: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做法或者理念,出发点不是想法和理念,而是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
5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 )
×
解析:新时代党的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56.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健全对多党合作的组织领导。( )
×
解析:组织上各自独立,都有自己的组织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解析
57.对特定群体给予的优待和保护违背立法平等的原则。( )
×
解析:对特定群体给予的优待和保护不是违背立法平等的原则,而是更好地实现平等原则。平等允许合理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更好地让他们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解析
58.不同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情况理应受到特别的保护。( )
×
解析:特定群体而不是“不同的群体”。特殊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性理应受到特别的保护,但并不是不同群体由于本身的特殊性都能享受到特别的保护。在法律中“特定人”是指基于宗教、种族、文化、身体等原因在社会上处于劣势,或者为了社会全面发展、保障人权的需要而由宪法特别指定,在一般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享有特殊保障的特殊群体。如妇女、儿童、老离退休人员、烈军属、残疾人等。
解析
59.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
×
解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不符合客观现实。
解析
60.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利于严肃党内政治纪律,体现党纪引领国法。
( )
×
解析: “党纪引领国法”说法错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党要领导立法、支持司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国法大于党纪。
解析
61.立法体现了扩大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 )
×
解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
解析
62.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公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保驾护航。( )
×
解析: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当家作主权利保驾护航,而不是“公民当家作主”。涉及地位使用的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解析
6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基,永葆党的先进性;党的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统领,增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
×
解析:主线——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统领——政治建设,根基——理想信念宗旨,着力点——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解析
64.心系于人民,确保党的行政权力为民服务。( )
×
解析:心系于人民,确保党的执政为民服务。区分:行政——政府,执政——党。
解析
6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全民的民主。( )
×
解析:民主具有阶级性,没有超阶级、全民的民主。
解析
66.组织开展经济和社会建设是党和国家基本职能。( )
×
解析: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党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
解析
67.人大代表在基层社区行使国家权力。( )
×
解析: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
68.人大代表联络站能够赋予人大代表更多的职权为人民服务。( )
×
解析:人大代表的职权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联络站赋予的,而且“更多”的说法错误。
解析
69.全国政协召开座谈会,与浙江省丽水市相关部门、基层群众代表互动交流并提出建议。这表明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推进了科学决策。( )
×
解析:全国政协召开座谈会,与浙江省丽水市相关部门、基层群众代表互动交流并提出建议。这表明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推进了科学决策。政协委员不仅仅包括民主党派的委员。
解析
70.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和监督权,参与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 )
×
解析: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和监督权,参与制定国家大政方针,而不是“参与决定”。
解析
71.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由此可见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 )
×
解析:前后主体不一致,前面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后面讲人民政协。
解析
72.激发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创造性。( )
×
解析:人民不是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而是选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解析
73.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 )
×
解析:保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保障决策权。
解析
74.增进了民族团结的共识,为民族平等提供了政治基础。( )
×
解析:平等为团结提供了政治基础。
解析
75.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为前提和基础。
( )
×
解析: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统一。
解析
76.基层群众自治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
77.纪检部门加强司法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
×
解析:司法监督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
解析
78.法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
×
解析: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解析
79.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的统一性。( )
×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解析
80.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成就巨大,为人权保护提供坚强保证。( )
×
解析: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法律提供了重要保障。
解析
81.我国正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
解析: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
82.人民检察院通过发出检察建议依法进行民主监督。( )
×
解析:检察院的监督属于司法监督。
解析
83.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
×
解析: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解析
84.法律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
×
解析:前后外延不一致。前面包括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后面是社会主义法律。
解析
85.人民政协具有组织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 )
×
解析: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国家职能,主体是国家机关,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因此,“人民政协具有组织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说法错误。
解析
86.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等额选举产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
解析:人大代表是差额选举,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是直接选举,县以上人大代表选举是间接选举。
解析
87.治理重心下移是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要求。( )
×
解析:基层自治组织是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变更或者创新,因此“丰富”基层自治组织的说法错误。
解析
88.志愿服务平台扩大了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 )
×
解析:权利和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不是扩大权利,而是落实或者拓宽行使权利的渠道。
解析
89.人大代表在村、社区行使国家权力。( )
×
解析: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
90.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社会监督。( )
×
解析:社会监督属于民主监督,主体是公民、政协等,人大监督是权力机关的监督,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属于司法监督,权力机关和司法监督属于国家机关的监督,不属于社会监督。
解析
91.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执政。( )
×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同执政”的说法错误。
解析
92.某县各族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
×
解析: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说法不符合现实。
解析
93.村民自治,维护村规民约的内部属性,表明其不受外部约束。( )
×
解析:村民自治,维护村规民约的内部属性,受到我国的宪法法律制约,不能违反我国的宪法法律等,也要接受政府的管理。
解析
94.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
×
解析: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解析
95.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以政治建设为主线。( )
×
解析: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解析
96.推行党管农村工作有利于确立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
解析: “确立”的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解析
97.推动乡村治理理念由“治理”向“管理”转变。( )
×
解析:推动乡村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治理转变。
解析
98.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