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政治与法治专题5具体解题方法指导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政治与法治专题5具体解题方法指导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专题五 具体解题方法指导
1
(2024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对备案审查工作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并要求各地在2024年内完成省级备案审查制度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完善了电子备案、在线审查等功能,并推动建设了31个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督促制定机关及时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规定、原则、精神的规范性文件,累计超过25万件;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2万余件。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成为开展相关审查工作的主要启动因素。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的。
1.坚持党的领导和依宪治国,行使监督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性,为其提供法治保障。
解题逻辑分析 一方面,把握材料有效信息与教材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整合的有机结合,生成问题的回答。
材料有效信息 教材知识 答案构建
宪法监督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督促制定机关及时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规定、原则、精神的规范性文件 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宪治国,行使监督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制度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和决定权 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性
材料有效信息 教材知识 答案构建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完善了电子备案、在线审查等功能 社会治理中的智治、法治,提高人大履职能力和水平 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备案审查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能
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2万余件 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集中制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吸纳民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
另一方面,把握主体的知识体系整合,结合材料,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思考“谁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用什么治理(法治、德治、制度)、治理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治理的目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2
(2023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某班组织学习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同学们通过观看新闻报道、查询相关网站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展开讨论,发现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数量多。会议期间,共提出议案271件,其中代表团提出19件,代表联名提出252件;共提出建议8 314件,其中23个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提出203件,2 144名代表提出8 111件。
二是契合度高。议案、建议内容与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及人民根本利益高度契合。如建议中,涉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占46.5%;涉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占15.9%。
三是接地气。代表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专题调研”“视察”“代表小组活动和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建议,分别占议案总数的62%和建议总数的59.5%。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通过提出议案、建议进行履职的。
①代表履职更多运用提建议的方式。议案既可由代表团提出,也可由代表联名提出。建议可由代表团提出,也可由代表联名或个人提出。(提案权/议案权/建议权/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等要点也可)
②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坚持党的领导,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代言。(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人民利益等意思相近表述也可)
③代表履职坚持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聚民意、汇民智,提高议案、建议质量。(全过程人民民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大代表提高能力素质;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解题逻辑分析
高三某班组织学习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同学们通过观看新闻报道、查询相关网站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展开讨论,发现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数量多。会议期间,共提出议案271件,其中代表团提出19件,代表联名提出252件;共提出建议8 314件,其中23个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提出203件,2 144名代表提出8 111件。 
细读材料:行为 行为的实施 答案的形成
↓ 两个动词的使用:提出议案——代表团、代表联名;提出建议——代表团、代表 ↓ 形成答案视角:方式——方式的行使 ↓ 形成答案:①代表履职更多运用提议案或者建议的方式,议案既可由代表团提出,也可由代表联名提出;建议可由代表团提出,也可由代表联名或个人提出。(可替代:提案权/议案权/建议权/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
二是契合度高。议案、建议内容与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及人民根本利益高度契合。如建议中,涉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占46.5%;涉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占15.9%。 
细读材料:材料中所表达的逻辑 答案如何形成 ↓ 思考材料逻辑:材料侧重表达的是什么 材料所表达出的逻辑 答案如何形成 ↓ 形成答案视角:提议案或者建议应该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 ↓ 形成答案:代表在提出议案和建议时,坚持党的领导。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代言。
三是接地气。代表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专题调研”“视察”“代表小组活动和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建议,分别占议案总数的62%和建议总数的59.5%。 
细读材料:材料聚焦点在哪里 对于生成答案的价值或者意义所在 ↓ 思考材料的思想内涵: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了解民意、集中民智 ↓ 生成答案:代表履职坚持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聚民意,汇民智,提高议案、建议质量。
3
(2021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时间 主题 对象 主要内容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全体党员 为民、务实、清廉
2015年4月至12月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全体党员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21年2月至今 主题教育 全体党员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的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开展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的意义。
①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类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或者: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或者:坚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答案中一定要有动词。)
③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替代答案:巩固和增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加动词。)
④实现党的自我革新,保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替代答案:有利于党解放思想、解放观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新。)
⑤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替代答案:有利于增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一定要有动词。)
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解题逻辑分析
4
(2019全国Ⅰ卷)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题逻辑分析 抓住材料、设问、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关注材料的叙事方式,对于提升解题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5
(2020课标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某地探索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形成“四会管村”模式。村党支部委员会根据村民自治有关规定,讨论决定旧村改造事项并提出要求。5个村民小组组长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汇集村民意见建议300多条,初步估算总投资上亿元。村民议事会经过反复商议,形成两套改造安置方案。第一套方案经费投入较多,涉及村头大树和祠堂的保留利用;第二套方案现代时尚,且相对省钱。两套方案一并报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第一套方案获得通过。在全体村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村民委员会精心组织实施,不到两个半月,378户、10万平方米的旧房全部顺利拆迁完毕。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四会管村”实现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及其意义。
工作机制:党的领导、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有机结合;党支部领导统筹,村民议事会协商方案,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意义:坚持村党支部的领导(或巩固、强化党的领导,或发挥党的作用),有效汇集村民的意见建议,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或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或保障村民当家作主、或汇聚民意);提高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效能,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或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效率)。
解题逻辑分析 试题从多主体视角考核社会治理,理顺社会治理的逻辑关系(谁治理,用什么治理,治理的原则,治理的效果和目标),同时抓住设问的层次性“四会——管村——工作机制——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