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语文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丁东亚: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诗歌创作”,有幸跟三位老师同台,下面先有请张执浩老师与大家分享下您对人工智能(A)的看法,以及它对诗歌写作的冲击力。张执浩:春节期间我测试过一些人工智能软件,比如,让它们仿照杜甫或李白的风格写几首格律诗,相当不错。又让它们仿照我或另外的诗人来写现代诗,感觉就不是那回事了。目前看来,人工智能写的现代诗缺乏主体经验感受,花里胡哨的修辞组合太过,这当然可能跟它的资料库欠缺有关,据说起初是一些学院里的知识分子诗人在“喂”它,如果哪天将现代诗资料不分风格大量地“喂”给它,那它会不会摆脱目前的局限性?A1技术的发展是无法预知的,我们现在对它的观,点也是变动不居的。但不管未来会走到哪一步,硅基生命是没办法取代碳基生命的主体经验的。我一直认为,就写作而言,不是诗歌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诗歌,而这样的需要最终会确保文学的终极意义不会就此丧失,即,我们终将从写作这一行为本身获取自救的可能。人会犯错,AI不会,文学呈示的是人类自身的渺小、脆弱和不堪。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创作从来不是为了逞强斗狠,不是日趋正确或真理在握:恰恰相反,文学呈示的是人类自身的渺小、脆弱和不堪,是一种示弱的勇气。作为置身于这一时代的诗歌写作者,我们也应该警醒地看到,那种缺乏个体生命体验、只擅长在修辞领域打转、没有独特的个人口吻的作品,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诗歌终究是一种声音,它不是简单的发生学,而是更为高级的“发声学”,你的语调、音色和气息是A1创作无法复制的,至少目前是如此。一个优秀的诗人应当在发声学的层面上展示自己独特的语言驾驭能力,勇于败笔求生,把写作本身视为生活对自己的额外奖赏。如是,“帝力于我何有哉”?桫椤:AI依赖庞大的资料库而存在,它只是按照人的指令搬运和加工数据,自身并没有主体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显然AI做不到这一点。尽管AI有局限,但是显而易见,AI作为一种技术无法阻挡,它的功能一定会越来越强,这也就意味着它写出来的诗,在“作品”意义上可能会越来越好。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诗人要有自处之道,而不是一味地反对和拒绝,我们要有人机共生的办法。诗人固然可以把AI当成“外骨骼”,但是要坚守诗歌创作的底线。诗歌创作的过程,是诗人与自我、与世界、与语言不断【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