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专题3就业与创业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专题3就业与创业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专题三 就业与创业
明确目标 学有指向
(一)对于“就业与创业”,课程标准提出以下内容要求
熟知课程标准要求,领会高考的考试方向:
课程标准对考点的内容要求及考点需要把握的知识要求
3.1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3.2 列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登记、企业信息公示、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二)本单元考点知识问题化
运用问题链,回忆知识,夯实基础:
1.如何理解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4.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订立的原则。
5.创业需要的条件和程序。
6.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和危害。
7.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8.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权途径。
9.我国税收的性质、主要税种。
把握逻辑 形成体系
知识卡片 助力内化
知识点

运用知识卡片,完善知识体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知。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
劳动法与基本原则
1.劳动法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劳动法基本原则
(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这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2)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3)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知识点

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意义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内容
1.必备条款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2.可备条款
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
3.要求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订立
1.订立的原则
原则 内涵
合法 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平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
平等自愿 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
协商一致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
诚实信用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诚实,恪守信用
2.有效劳动合同及其法律效力
(1)有效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则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2)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
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知识点

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与维权途径
(一)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小贴士:劳动与劳动报酬
①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②我国还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③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作为对劳动者牺牲休息或休假时间的回报,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
(二)劳动者要承担的义务
主要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劳动者维权路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小贴士: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活动。
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不履行,都可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知识点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一)创业流程
(二)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1.坚持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
2.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3.诚信经营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
4.依法纳税是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既是企业信用的最好体现,也是企业最好的市场名片。
小贴士:目前我国实行的主要税种

项目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增值额 个人所得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特点 只对增值额征税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作用 避免重复征税、偷漏税行为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

从主体上进行知识整合与凝练
1.作为经营者,从法律与生活角度
(1)一般思考逻辑。
①经营者既要遵循市场法则,也要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原则)②经营者要尊重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规则,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不得实施混淆行为,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消费者构成欺诈;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要尊重知识产权和商标权。(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③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对国家)④经营者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约定将承担责任。(合同)⑤经营者需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消费者权益)⑥与消费者发生争议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纠纷。
(2)不正当竞争的三种主要行为。
①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混淆行为(“搭便车”);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期盼、误导消费者;③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
其他: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危害: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市场秩序。
2.作为企业
(1)一般思考逻辑。
①经营者既要遵循市场法则,也要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原则)②经营者要尊重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规则,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不得实施混淆行为,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消费者构成欺诈;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要尊重知识产权和商标权。(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③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对国家)④经营者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约定将承担责任。(合同)⑤经营者需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消费者权益)⑥与消费者发生争议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纠纷。
(2)不正当竞争的三种主要行为。
①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混淆行为(“搭便车”);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期盼、误导消费者;③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
其他: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危害: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市场秩序。
(3)与劳动者按照双方意思真实表达、内容合法等要求,签订书面合同,遵循诚信原则,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约定将承担责任。
(4)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3.作为劳动者
(1)了解与职场相关的法律,了解劳动法,熟悉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平等竞争、特殊劳动保护等基本原则。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明白自己的合法权利,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4)承担相应的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
(5)发生劳动争议,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劳动纠纷,如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等。
走进经典 熟知考情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某市全力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共立案256起,涉案1 500余万元,罚没金额40余万元。这次专项行动与各部门整体联动,协调配合,形成整治合力,收效非常明显。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①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依法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有利于平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守法诚信的经营者扩大市场,并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祉。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等合法权利,必须予以严厉打击。②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2
(2021山东潍坊模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以下行为,比如部分商家故意“傍名牌”、“刷单炒信”、诋毁竞争对手等,这些商业行为都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某校高二(1)班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案例。
案例一 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发布甲系列App软件,该软件在相关应用商店排名靠前且下载量较高。赵某某在某品牌手机应用商店发布乙App,后将该App的标识和标志进行更换,将甲作为软件名称,并使用与甲App相同的软件形象标志。
案例二 某妇幼用品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8日起,在其经营的网店销售产品页面上标注了“FDA符合出口美国”“CE符合出口欧洲”“库存量1000000个”“每天产能100万个”等内容。对于上述内容,当事人无法证明其真实性,且其生产经营的民用一次性防护口罩(2020年4月)及KN95口罩(2020年4月17日)不合格。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上述案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加以评析。
①我国法律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案例一中赵某某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盗用甲系列App软件标识,使消费者发生误认,这种混淆行为就是典型的“搭便车”。这种行为既损害甲系列App软件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②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案例二中某妇幼用品有限公司对其网店商品作出了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了消费者。此类违法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2022北京西城一模)
举案说法:
[案情提要]王某系某市物业公司保安,因其父病故,向主管提交请假单后回老家处理丧事。后来,物业公司以王某累计旷工超过三天,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为由将其辞退。王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物业公司支付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了有利于王某的裁决,物业公司不服劳动仲裁裁决,诉至当地人民法院。
[法院判决]当地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因父去世提交请假单后回老家操办丧事,既是处理突发家庭事务,亦属尽人子孝道,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道德和善良风俗,不应认定为无故旷工,物业公司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故判决物业公司支付王某工资、赔偿金等。物业公司不服判决上诉至二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1)纠纷发生后,王某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物业公司 为什么
(2)运用所学《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法院的判决。
(1)不可以。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劳动诉讼的必经程序。对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用人单位管理权的行使应尊重公序良俗(权利的行使有边界)。法院判决支持了劳动者的请求,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正义,展示了司法的温度,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