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3具体解题方法指导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专题3具体解题方法指导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专题三 具体解题方法指导
1
(一)用生活逻辑解决逻辑问题
(2023深圳一模)在世界杯足球赛中,A、B、C、D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四位球迷一起预测冠军归属。决赛结果表明,他们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夺冠球队应该是(  )
甲:A队不能夺冠,因为A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胜得艰难
乙:B队队员年轻、速度快、教练足智多谋,B队会得冠军
丙:D队队员配合好、攻守平衡、有超级球星,D队将夺冠
丁:B队磕磕绊绊走到四强已是奇迹,B队不可能最终夺冠
A.A队   B.B队  C.C队  D.D队
A
解题逻辑分析
2
(二)注重逻辑推理的三段论结构
(2023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上海陈先生的摩托车被一位老人故意推倒,损失16 000多元。事后老人态度强硬并拒不赔偿,监护人即老人的儿子避而不见,陈先生坚决维权,将老人告上法院。2023年1月24日,涉事老人在医院去世。因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死亡,2023年2月22日,当事人陈先生再次维权,此次被告是涉事老人的遗产继承人,即老人的儿子,案由系债务清偿纠纷,目前他收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立案成功的回执。
如果当地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儿子需要承担债务清偿责任。请结合材料,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知识,推测该法院判决的推理过程并分析该推理的正确性。
推理过程:我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只要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那么,继承人就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老人儿子继承了老人的遗产,故老人儿子负有偿还老人债务的责任。
正确性:上述推理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老人儿子继承了老人的遗产,肯定了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提中的后件,所以老人儿子就负有偿还老人债务的责任。
解题逻辑分析
推理过程 大前提:继承人只要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那么,继承人就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 第一点先回答,逻辑推理合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前提正确,结构合理,符合逻辑规则。
第二点回答,材料中的前提是什么,是否正确,正确的前提应该是什么;结构是否正确,违背了什么规则(规则是什么,材料中如何违背这一规则,犯了什么错误)(如果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等,分析这种条件的规则,违背规则的表现,材料属于什么),等等。
第三点,得出结论
小前提:老人儿子继承了老人的遗产 老人儿子继承了老人的遗产,肯定了前件
结论:老人儿子负有偿还老人债务的责任 结论就可以肯定前提中的后件,所以老人儿子就负有偿还老人债务的责任
(三)研读答案的逻辑表达方式
读答案,领悟答案构建的语言特点,形成复习答题的逻辑要求,同时思考如何更高质量回答。
3
(2023广东卷)假设你是某社交化阅读平台上的作者,请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创作。要求:思维方法和具体做法相对应。
①联想思维。关注重点读者,了解其兴趣爱好,并将其迁移写入作品。②发散思维。通过论坛发帖,与读者互动,通过头脑风暴来了解读者爱好。③聚合思维。筛选梳理读者观点,整合进入创作作品。④逆向思维。在阅读量浏览量下降的时候,了解情况并进行反向思考。
解题逻辑分析
4
(四)注意逻辑论证的一一对应关系
(2023北京海淀区模拟)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的《复兴文库》出版发行。该文库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
编目 选编文献内容
第一编
(1840—1921年) 集中选编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主革命、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二编
(1921—1949年) 集中选编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层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
第三编
(1949—1978年) 集中选编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编目 选编文献内容
第四编
(1978—2012年) 集中选编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第五编
(2012年以来) 集中选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要文献
结合材料,说明《复兴文库》的编纂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
《复兴文库》的编纂坚持了矛盾分析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编纂体现了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复兴文库》围绕民族复兴这一主题,按历史进程将文献分为五编,从五个历史时期分别展现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解题逻辑分析
5
(202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的斗争精神需要现代化建设成果作为有力支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新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化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 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九大 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所蕴含的科学思维。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深刻把握好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反对简单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我国在不同时期,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现代化包含着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从最初的“四个现代化”的构想,到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
解题逻辑分析
1954年 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1979年 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 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九大 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6
(2023山东济宁模拟)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隐藏其中的中国式浪漫让世人津津乐道。
◆火炬接力视觉设计寓意深刻,惊艳全球

创意源于中国传统青铜器“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
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长信”指永恒的信念
创意源于一片树叶,遵从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开幕式独具特色,震撼世界
镜头一:独属于中国的倒计时法
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中常见的10秒倒计时,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法,最后将倒计时“归零”到开幕式当天的立春。每个节气都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中华大地的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
镜头二:百年之未有的点火方式
由所有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小雪花)组成的大雪花,作为火炬台。两位青年人将接力的最后一棒火炬置入这朵大雪花中,主火炬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充分彰显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是如何通过思维创新惊艳世界的。
①充分发挥想象,提高联想思维的质量,从青铜器“尊”到火种台等一系列火炬接力的视觉设计,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②运用逆向思维,主火炬以“微火”取代熊火,以百年未有的点火方式向世界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③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围绕成功办奥精心设计,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之美。
解题逻辑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