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中物理测试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盐城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江苏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2.2024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全红婵夺得金牌。在比赛中,她们的动作高度协调统一,从侧面看似完全“重合”,如图所示。此时,若说全红婵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观众 B.跳台 C.陈芋汐 D.水面3.如图所示,《黑神话:悟空》单机游戏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自信。游戏中有段推动情节发展的“陕北说书”,当演奏者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时,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4.运动会上,小北在百米赛跑中前7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2米,后58米的平均速度是5.8m/s,小北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是多少( )A.5.0m/s B.6m/s C.6.25m/s D.10m/s5.如图甲所示,将海波颗粒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是晶体,其沸点为48℃B.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C.第10min后,大试管内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D.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的温度将立即下降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小孔的形状,屏上像形状不变B.小孔稍许靠近屏,屏上像会变大C.烛焰稍许靠近小孔,屏上像会变小D.稍许增大小孔尺寸,屏上出现虚像7.中华典籍《周礼 考工记》中有“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的记载,这是一种通过日出、日落时细杆的影子进行辨方正位的方法,如图所示。这种方法依据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8.甲、乙两名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4s~12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慢9.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此时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便于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B.图中AB段距离sAB=40.00cm,若tAB=2s,则AB间平均速度为0.2m/sC.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时间中点处的速度v1和路程中点处的速度v2相比,v1>v2D.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BC段的平均速度vBC偏大10.2025年元宵节,旺苍县举办了烟花晚会。小明在远处观看烟花时,发现先看到烟花绽放后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A.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速比光速慢 D.声音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8分)1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 s。12.结着中国古人智慧的双耳鱼洗盆如图所示。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 。在“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靠 传播的。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3.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它们运动过程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乙)已画出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请在图(乙)作出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14.小强在看妈妈煮饺子时,发现妈妈在水沸腾后会往锅里加入小半碗冷水(如图甲所示),使其停止沸腾,当水再次沸腾后再加冷水……反复几次之后饺子就煮熟了。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水从沸腾到加入两次冷水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标准大气压下)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5.(10分)小明和小华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根据 (选填“酒精灯内焰”或“酒精灯外焰”)的位置固定B的位置。(2)当水温上升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入表格,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若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温度/℃ 90 91 92 94 95 96 97 98 98 98 98(3)第8min后,小明发现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且不断上升、变大(如图丙),最终到达水面后破裂开来。导致气泡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第12min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石棉网的 仍然比烧杯和水高。(5)小明和小华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张坐标纸上分别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比较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为缩短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适当减少水的质量B.增大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C.用更大的烧杯加热16.(14分)小红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和小伙伴一起上网查找资料,并购买了聚酯棉和海绵,通过实验来测评其隔音性能。(1)现准备了音叉与电子闹钟各一个,应选择 作为本实验的声源。(2)将待测材料分别填充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鞋盒内,且保持填充的厚度相同。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安静环境下,利用手机上的分贝仪软件测量声音的响度。在对比测试的过程中,除测试材料外,其他条件需保持一致,如声源类型、 (写出一点即可)。(3)通过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是 ;你的判断方法是: 相同时,比较 。材料 聚酯棉 海绵距离/m 1 2 3 1 2 3响度/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4)选择房间隔音材料时,除考虑隔音效果外,还应考虑 、 等因素。17.(4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如图所示,小明找来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和两个相同的小烧杯,在标准大气压下,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体积相同的水和油加热(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甲大、小烧杯中是水,乙大烧杯中是油,小烧杯中是水。(1)加热一段时间后,当甲、乙大烧杯中的液体都沸腾时,可以观察到甲、乙小烧杯中的水 (选填“都沸腾”“都不沸腾”“只有甲小烧杯中的水沸腾”或“只有乙小烧杯中的水沸腾”)。(2)由此可以总结出液体沸腾的条件: 。五.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8题7分,19题8分,20题9分,共24分)18.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一座长为1km的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在距离桥头150m,距离山崖775m时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到达桥头后,火车又用50s完全通过了该大桥。(1)计算火车的速度;(2)声音的速度;(3)火车的长度。19.走路记步器是一款运动健身应用APP,方便用户通过软件轻松计算运动数据。如表是小连妈妈用该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次步行的部分数据。求:总步数:1500步 步频:100步/min每小时行驶距离:4.8km 消耗:90大卡(1)小连妈妈本次步行通过的路程;(2)小连妈妈步行时每步的步长。20.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1)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中物理测试模拟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B C A D D D C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答案】C【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常见温度值的认识分析。【解答】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且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故B不符合实际;C.盐城盛夏气温较高,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故C符合实际;D.江苏省冬天的最低气温约﹣5℃,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答案】C【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就是看该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解答】全红婵与陈芋汐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全红婵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陈芋汐,全红婵相对于观众、跳台、水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以观众、跳台、水面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A【解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演奏者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时,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琴弦振动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就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故选:A。4.【答案】B【解析】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两段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答】通过后58米所用时间:t210s,则小北的百米赛跑的总时间为:t=t1+t2=7s+10s=17s,小北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v6m/s。故选:B。5.【答案】C【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像上,晶体熔化时有一段图像是水平的,而非晶体熔化时一直上升的;(2)熔化结束时间减去开始熔化时间即为晶体海波的熔化时间;到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3)晶体熔化完毕,处于液态;(4)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温度低于大试管中海波温度。【解答】A、由图像可知,在5~10min海波的温度保持48℃不变(这是海波的熔化过程),说明海波有一定的熔点,则海波是晶体,且它的熔点是48℃,而不是沸点为48℃,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熔化如果结束海波的熔化时间是10min﹣5min=5min,图像还不能确定是否熔化完毕,故B错误;C、第10min后,没有温度差,不能确定海波熔化完毕,大试管内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故C正确;D、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温度低于大试管中海波温度,因此海波的温度将立即凝固,温度不能立即下降,故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解答】A、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改变小孔的形状,屏上像形状不变,故A正确;B、小孔稍许靠近屏,屏上像会变小,故B错误;C、烛焰稍许靠近小孔,屏上像会变大,故C错误;D、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影子的形成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通过日出、日落时细杆的影子进行辨方正位,其中影子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8.【答案】D【解析】(1)根据s﹣t图可知,判断甲、乙同学出发的时间;(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3)通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甲乙同学在0﹣8s内通过的路程。(4)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速度快。【解答】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4s~8s内,甲、乙同学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0s~8s内,甲、乙同学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4s﹣12s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甲同学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即甲同学比乙同学快,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D【解析】(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2)计算AB段距离,若tAB=2s,根据v计算AB间平均速度。(3)小车在做加速运动,即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中点未到达路程中点,即路程的中点在时间的中点之后,则v1<v2。(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所测的AB段时间偏大,BC段时间等于AC段的时间和AB段的时间之差,AC段的时间准确,这样BC段的时间偏小,由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解答】A.实验中,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图中AB段距离sAB=80.0cm﹣40.0cm=40.0cm,若tAB=2s,则AB间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小车在做加速运动,即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中点未到达路程中点,即路程的中点在时间的中点之后,则v1<v2,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所测的AB段时间偏大,BC段时间等于AC段的时间和AB段的时间之差,AC段的时间准确,这样BC段的时间偏小,由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解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因此光会先到达观察者,声音后到达,即先看到烟花绽放后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答案】2.50;338.5。【解析】(1)测量长度时,如果不是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物体的起始端,则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单位是分钟,周围的大表盘单位秒,先读小表盘的分,注意观察分针是否超过半分钟刻线,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当前木块的长度为3.50cm﹣1.00cm=2.50cm;图乙中,机械停表小刻盘以分钟为单位,读数为5min,分针超过半分钟刻线,所以大刻盘读数为38.5s,则停表的读数为5min+38.5s=338.5s。故答案为:2.50;338.5。12.【答案】振动;空气。【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三.作图题(共2小题)13.【答案】【解析】图(乙)已画出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知其速度大小为1m/s,从而找出对应的(甲)中的图线,确定乙的图像,根据速度公式得出乙的速度,在图(乙)作出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解答】图(乙)已画出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其速度大小为1m/s,对应的(甲)中,当路程为6m时,所用的时间为6s,故乙通过4m,所用的时间为2s,故乙的速度为v2m/s在图(乙)作出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下所示:14.【答案】。【解析】沸腾的特点:①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解答】煮饺子时水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往锅里加入小半碗凉水,使其停止沸腾,温度会直线下降,随着加热,水吸热温度又会逐渐升高,然后又会重新沸腾,因为气压不变,沸点不变,温度保持不变,则沸腾时的温度相同均为100℃,如此反复两次,据此作图如下:。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5.【答案】(1)酒精灯外焰;(2)93;(3)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内部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4)温度;(5)A。【解析】(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由下到上的安装顺序;(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3)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所受水的压强在减小,所以体积逐渐增大;(4)酒精灯撤去后,石棉网的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水能够继续吸收到热量,据此解答;(5)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加大火力、减少热量散失均可缩短加热时间。【解答】(1)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位置固定B的位置,这样能保证用外焰加热,提高加热效率。(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面在 90℃以上第 3 小格处,所以其读数是 93℃。(3)水沸腾时,气泡体积变大的主要原因是水内部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次要原因是上升过程中外部水压减小,两者共同作用使得气泡在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最终到达水面后破裂开来。(4)第12min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仍然比烧杯和水高,水能从石棉网继续吸收热量。(5)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水的质量越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越快,能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增大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酒精质量多少不影响火焰的温度,不能缩短加热时间;用更大的烧杯加热,更大的烧杯通常会使水的质量增加,加热时间会更长。故选A。故答案为:(1)酒精灯外焰;(2)93;(3)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内部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4)温度;(5)A。16.【答案】(1)电子闹钟;(2)手机距声源的距离;(3)聚酯棉;手机距声源的距离;响度;(4)价格;环保性。【解析】(1)便于测量,要让声源持续稳定地发出声音;(2)实验要运用控制变量法;(3)分析数据可得出声音结论;(4)还应考虑价格、环保性等因素,据此分析;【解答】(1)现准备了音叉与电子闹钟各一个,应选择电子闹钟作为本实验的声源,因为它能持续稳定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2)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将待测材料分别填充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鞋盒内,且保持填充的厚度相同。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安静环境下,利用手机上的分贝仪软件测量声音的响度。在对比测试的过程中,除测试材料外,其他条件需保持一致,如声源类型、手机距声源的距离。(3)通过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是聚酯棉;判断方法是:手机距声源的距离相同时,比较响度。(4)选择房间隔音材料时,除考虑隔音效果外,还应考虑价格、环保性等因素。故答案为:(1)电子闹钟;(2)手机距声源的距离;(3)聚酯棉;手机距声源的距离;响度;(4)价格;环保性。17.【答案】(1)只有乙小烧杯中的水沸腾;(2)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解析】(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解答】(1)对于甲小烧杯中的水,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当甲小烧杯中的水也达到100℃后,内外温度相同,甲小烧杯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对于乙小烧杯中的水,大烧杯中的油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当乙小烧杯中的水达到100℃后,能继续从油中吸热,所以可以沸腾。(2)结合第(1)问的现象可知,从甲小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不沸腾,乙小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沸腾的现象,可以得出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答案为:(1)只有乙小烧杯中的水沸腾;(2)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五.计算题(共2小题)18.【答案】(1)火车的速度为30m/s;(2)声音的速度为340m/s;(3)火车的长度为500m。【解析】(1)已知火车头距离桥头的距离和鸣笛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火车的速度;(2)声音和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鸣笛时火车车头距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鸣笛时火车头通过的路程,从而计算出声音的速度;(3)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则火车的长度等于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与大桥长度之差。【解答】(1)火车的速度:v车30m/s;(2)设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775m,则:2s=s声﹣s1,s声=2s+s1=2×775m+150m=1700m,声音的速度为v声340m/s;(3)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30m/s×50s=1500m,则火车的长度:L车=s2﹣L桥=1500m﹣1000m=500m;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声音的速度为340m/s;(3)火车的长度为500m。19.【答案】(1)小连妈妈本次步行通过的路程为1200m;(2)小连妈妈步行时每步的步长为0.8m。【解析】(1)先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她本次步行的时间,然后根据s=vt计算出本次步行通过的路程;(2)用路程除以步数即得出她每步的步长。【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步行的总步数为1500步,步频为100步/min,她本次步行的时间:t15min=0.25h;那么通过的路程:s=vt=4.8km/h×0.25h =1.2km=1200m。(2)小连妈妈步行时:步长 =0.8m/步。答:(1)小连妈妈本次步行通过的路程为1200m;(2)小连妈妈步行时每步的步长为0.8m。20.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