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无棣一中66级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影《一出好戏》讲述了一群人意外流落荒岛,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一起劳动到剥削压迫到货币建立……不经意间上演了一场浓缩版的人类文明演进史。下列场景中,符合原始社会生活的是( )
A.史教授用石头在墙上写下感想 B.马进用电力技术发电照明
C.张总用占有的物品完成原始积累 D.小王用树枝当鱼叉捕鱼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下列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动的绝大部分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 )
①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②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存在近千年的农奴制产生于中世纪欧洲,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被逐步瓦解。封建农奴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农民以奴役性条件从封建主领得份地,世代使用,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封建主和封建国家处于人身依附地位,成为农奴。封建主可以惩罚、处置农奴,或没收其财产。据此,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①农奴在封建主强制下劳动,不享有土地使用权
②封建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农奴劳动成果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剥削奴役农奴的基础
④农奴制束缚自由劳动力,与当时生产力不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资产阶级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③资本家有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产生了直接影响
③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空想社会主义阐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具有强大激励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马克思、恩格斯纵览时代风云,吸收时代精华,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某班级同学正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议题进行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乙同学: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③丙同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丁同学:巴黎公社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列宁曾如此评价《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它( )
①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在理性原则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从社会主义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承载着理想和使命,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中国创造到世界旗帜的漫漫历程。一路走来,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巴黎公社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丽的日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人类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实践角度看,是因为(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③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④二战后,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科学的人民的理论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空想逐步变为现实
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做出科学安排
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 )
①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中国革命两步走策略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不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革命需要。这两步走的策略,清晰地描绘了中国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的路径,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关于两步走策略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个革命阶段既互相衔接又相互包含,二者互为前提
②民主革命致力于改变中国旧的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独立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趋势
④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觉醒年代》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反映了1915年袁世凯复辟到1921年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呈现了袁世凯复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事件,通过1915年至1921年的“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历史。小王老师通过观看此剧,得出以下结论( )
①近代悲怆的历程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认识是( )
A.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B.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结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行动指南和物质基础
16.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成功开创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为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提供了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视野。由此我们可以感悟( )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源所在
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透过这首《沁园春·国庆》,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实现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消灭剥削制度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0.到1966年,我国建成并投产的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1198项,修建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到1975年,我国完成了“两弹一星”以及人造卫星的发射。在惩治贪腐、反对封建迷信、扫除文盲、发扬社会主义新道德、计划生育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这些成就( )
①说明我国实现了工业化强国的目标
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但此阶段也因十年内乱而曲折。此阶段( )
①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科学技术成绩显著,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奠定了基础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进步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来,近2900多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进博会持续发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声音……这表明( )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带来新动力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进博会作为国际合作平台,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下列选项能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让中国融入广阔世界,让世界发现新的中国,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史诗般的进步”。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②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⑤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②-⑤-① C.③-④-⑤-②-① D.③-①-②-④-⑤
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其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在我国发展历程中,能够印证该观点的事例有( )
①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步迈向小康富裕
③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④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2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下列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为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做出卓越贡献
②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④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马克林接受专访时表示,从维护国家稳定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再到提升女性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不仅经济上取得了极大发展,全社会变得更加自信、开放,国家也维持了高度稳定。我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得益于(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找到具体的发展措施
③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2024年11月7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产品和技术首发首展。不少跨国企业表示,紧扣“新质”核心,进博会为企业开拓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下列关于此次进博会所呈现出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定道路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进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②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日新者日进也”的创造智慧
③坚定制度自信,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坚定文化自信,以“和实生物”的哲学智慧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9.“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引领中国经济活力迸发;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擦亮民主法治的底色;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我国形成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懈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些伟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都深深植根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②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因
③都是为了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④实质上都是以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根本目的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3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13日下午,波音约3.3万名员工拒绝给他们提供的4年内涨薪25%的协议,发起了大罢工。大罢工导致波音的西雅图商飞制造工厂已经瘫痪,所有生产线停滞,飞机无法按时交付,这将影响波音公司本就岌岌可危的信用。根据波音工会的说法,在他们发起的投票中,96%的员工支持罢工,可见他们对波音公司已经忍无可忍。据悉,养老金被取消,必须工作6年才能拿到最高薪资等规定,是激怒波音员工的重要原因。
2024年10月23日,波音公司在美国西海岸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三州的罢工工人就新薪资协议进行表决。当天深夜公布的结果显示,64%的工人反对新薪资协议,从而罢工将继续。
有人认为,美国工人的持续罢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对此观点展开评析。
32.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辛亥革命以后,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李大钊就指出:社会主义原则是能够运用于实际的,中国将来的社会主义会有自己的特性。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拔荆斩林、砥砺前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某同学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请以该结论为题,结合上述史实写一篇短评。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230字左右。
33. (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师生感知这份“传奇”,某高中宣讲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总议题,演绎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1)结合材料,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2分)
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立足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立足本国的社会土壤,在中国制度发展中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结合材料,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5分)
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种种困境。鲜明对照下,我们不由得感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这么“好”!
(3)列举一个具体事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在哪里?(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答)(2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21日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企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回答,为什么需要在新征程上继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无棣一中66级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1-30:DBABC ABADD CDDAD BDABD AABDC CABCD
31.(9分)①工人持续罢工给资产阶级带来了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人的部分生存困境,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分)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4分)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经济上受剥削。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关系。(4分)
32.(10分)①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各种政治力量的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分)②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2分)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4分)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分)
33.(9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于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产生于中华文明的发展。(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分)
3)示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以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为标志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中国不断开拓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2021年中国向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相当于当前全球新冠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2分)
34.(12分)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分)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分)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在新征程上继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不断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