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过程性诊断(1)高三语文答案一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薄如蝉翼:形容事物非常薄,像蝉的翅膀一样轻薄,常用于比喻物体的单薄或脆弱性。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且结构细巧,常指宝石、玉器或冰雕等透光材质的视觉效果。根据上文轻似蝉羽白似雪可知,此处语境是形容宣纸的轻薄,应用“薄如蝉翼”。第二空,承载:指承受、装载;指抽象事物。承托:指支撑、托住;多为具体物体。与“中华文化搭配,为抽象事物,应用“承载”。第三空,日积月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积少成多:指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根据“从一株树到一张纸,宣纸的华丽蜕变,每招每式.…”可知,宣纸的制作技艺需要工匠们一天天地不断积累,应用“日积月累”。第四空,协调:指配合得当、步调一致。和谐:指关系融洽、无矛盾。根据“用竹篾编成的纸帘在浆水中上下左右摇晃,一捞一提、一深一浅可知,捞纸需两个工人配合一致,应用协调”。故选A。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需结合上下文逻辑匹配“水深“火热与工序的对应关系。横线后明确描述“用竹篾编成的纸帘在浆水中摇晃、一捞一提”,这是捞纸”工序,其核心是在“浆水中操作,与“水深的水”属性完全契合,故“水深对应捞纸”;而宣纸制作中,“晒纸需通过阳光或高温烘干,核心是热”,与“火热”的热特征匹配,故火热”对应晒纸”,排除AD。根据上文“水深火热?是宣纸的两大关键环节可知,先解释水深”,再解释火热”,排除B。故选C。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先传承”,再飞入寻常百姓家”。A“宣纸以.…姿态,经典古籍得到……”中途更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且“经典古籍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语义矛盾。B.原文是宣纸让古籍得以传承,选项错误的将“得到更好的传承的主体简单归为“宣纸”,且“经典古籍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不符合事实;C.主语混乱,先提“经典古籍”,再转“宣纸”,且“经典古籍.…的姿态*宣纸得到.…传承均与原文语义不符。故选D。4.B【解析】应该是“古体诗字孟德”5.A【解析】B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C青,取之于蓝(介词,从)D戊申晦(农历月未最后一天)二【导语】这三篇材料围绕银发经济展开多维度探讨:材料一分析中国老龄化特殊性带来的供需矛盾,强调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潜力;材料二聚焦科技赋能,展示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前景;材料三以数据答案第1页,共8页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过程性诊断(1)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宣纸,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因经久不脆、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等特点,“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张张()的宣纸,经历代文人墨客之手,让无数古籍珍本、名书名画保存至今,()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宣纸的制作技艺,也传承至今。从一株树到一张纸,宣纸的华丽蜕变,每招每式都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水深火热”是宣纸的两大关键环节。 。用竹篾编成的纸帘在浆水中上下左右摇晃,一捞一提、一深一浅,两个捞纸工需要高度 (),才能保证每张纸的厚薄均匀、质量优良。好的宣纸,听而声音柔和,看而纯净透光,拿起薄而轻盈,神而不破,用时润墨不变形。宣纸的保存时间可达千年,故而有“纸寿千年”的美誉。而如今,它成为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2008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大影印工程启动,历经6年完成,再现了古籍的精美神韵。2022年7月,精美的原大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整套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与目前尚存于世的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三阁部分真本首次同台展示。跨越千年,宣纸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经典古籍也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不再只是一张纸,而是一把宣纸扇、一份宣纸请束、一个宣纸平安符、一次宣纸研学、一场酣畅淋漓的宣纸写生。这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带着古人的智慧,结合新质生产力,这个千年瑰宝也在不断向新而行。———节选自2024年5月1日《光明日报》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薄如蝉翼 承载 日积月累 协调B.晶莹剔透 承托 积少成多 和谐C.晶莹剔透 承载 日积月累 和谐D.薄如蝉翼 承托 积少成多 协调2.下列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水深”,就是晒纸;“火热”,则是“捞纸”B. “火热”,就是晒纸;“水深”,则是“捞纸”C. “水深”,就是“捞纸”;“火热”,则是晒纸D. “火热”,就是“捞纸”;“水深”,则是晒纸高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10 页)3.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修改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A.宣纸以跨越千年的更精彩的姿态,经典古籍得到更好的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B.跨越千年,宣纸得到更好的传承,经典古籍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C.经典古籍跨越千年的更精彩的姿态,宣纸得到更好的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D.跨越千年,宣纸让经典古籍得到更好的传承,也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4.下列文学常识的组合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散文———比喻对比论证————荀况————战国时期B.《短歌行》————乐府诗——近体诗——曹操———字子建C.《赤壁赋》———文赋————主客问答————苏轼———字子瞻D.《红烛》———现代诗———托物言志————闻一多———民主战士5.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或句子句式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枉用相存(问候)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B.指点江山(评论)烟涛微茫信难求(相信)不积跬步(古代跨出两脚为“步”)C.君子不齿(看不起)青,取之于蓝(介词,表被动)冯(同“凭”)虚御风D.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今之众人(一般人)戊申晦(农历月初第一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每题3分,共9分)材料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既具有与世界同步的一些共性特征,也表现出与国家发展进程相关的独特性,后者决定了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与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效应相叠加,导致家庭规模日趋缩小,但当今中国居家养老依然为主流养老模式。快速扩大的老龄人口规模和居家养老的主流需求将是我国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这意味着“家门口养老”的相关配套将成为养老消费市场的重要部分,而“上门养老服务”或成为新经济业态。在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下,银发经济需要统筹不同的社会系统,推进养老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壮大,为家庭各方成员提供整体性服务。我国老龄人口具有高度异质性,代际差异显著,核心需求层次多、多样性强等特点。当前,我国老年群体年龄跨度大,他们的成长经历交叠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变迁的不同阶段,因而在教育文化程度、财富积累等个体特征以及消费习惯、需求偏好等行为特征方面均形成了高度的异质性。面对如此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差异性需求,目前银发经济的供给体系尚不完善,大部分健康养老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适老化也并不充分,在研发和应用丰富度上尚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发掘银发经济中蕴含的巨大潜能,需要抓住老龄化相关需求不断变化的特性。(取材于高颖《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及其布局》)高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10 页)材料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养老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科技为养老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为什么要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 它在养老服务中具有怎样的优势 首先,人形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强,使用中无需对环境进行改造,人形机器人可直接部署为人类设计的环境中。其次,人形机器人的人类形态外形更容易被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接受。另外,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机器视觉等感知智能层面已有较好成果,而人形机器人无疑是这些成果最理想的载体。从本质上看,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环境”生态系统,是具身智能的最好体现,它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姿势识别等技术与人类用户进行交互,通过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等技术感知、响应、处理环境的变化,在真实复杂环境中执行人类用户的指令、完成人类用户的任务。从实践来看,已有不少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研发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形机器人,并取得了诸多进展。2024年9月,腾讯RoboticsX实验室推出了一款名为“小五”的人形机器人,它可以自主避让轮椅推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还能张开双臂抱扶辅助老人起身。乐聚与苏州康养集团合力打造护理场景下的智能感知巡视机器人,还在训练可以完成送水、送饭、送药等日常养护任务的“夸父”机器人。复旦大学甘中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光华一号”养老机器人,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放异彩,它不仅能听懂老人指令,搀扶老人行走,还能读懂老人的表情并作出情感回应。(取材于《深化养老服务 重点推进人形机器人研发》等多篇文章)材料三:2018-2023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情况6.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老年群体年龄跨度大,在教育程度、财富积累、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我国老年人口高度异质性的特点。B.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对人的声音、面部表情、体温变化等的识别与人类用户进行交互,从而完成人类用户的命令。C.人形机器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环境适应能力强、形态更容易被人接受、更适合人工智能成果应用等方面。D.三则材料都与养老有关,材料一侧重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世界同步的共性特征,材料二侧重于人形机器人的具体研发实践。7.截至材料二发表时,以下情况发生可能性最低的一项是()A.老人摔倒在地,腾讯RoboticsX实验室推出的“小五”避开障碍物到老人身边,张开双臂抱扶辅助老人起身。B.老人居家康复,乐聚与苏州康养集团合力打造的机器人“夸父”独立完成送水、送饭、送药等日常养护任务。C.老人给出命令,复旦大学甘中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光华一号”机器人按照老人的命令搀扶老人行走。D.老人以微笑对机器人服务表示满意,复旦大学甘中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光华一号”机器人读懂这个表情并给老人回应。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养老产业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养老产业成功转型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的新兴产业。B.只有人形机器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大规模推广,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老龄人口核心需求层次多、多样性强的问题。C.人形机器人可以在真实复杂环境中执行人类用户的指令、完成人类用户的任务,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有可能实现在养老服务中的全场景应用。D.近年来,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2021年以后增速明显减缓,可见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堪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每题3分,共15分)(甲)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高三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10 页)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乙)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廩虛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者,民之所归也;粟者,财之所归也;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节选自《管子·治国》)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胡以相恤 救济B.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停止C.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安抚D.农夫以鬻子者 卖10.下列各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句读之不知B.国胡以馈之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C.窃为陛下惜之 輮以为轮D.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 侣鱼虾而友麋鹿高三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10 页)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B.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C.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12.下列《汉书·食货志》中的句子全属于其作者赞同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节 ②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③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④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⑤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了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B.《汉书 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的措施, “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能“兴利除害”则能得到民心归附。D.两篇文章都是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四.主观题(25分)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3分)(2)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3分)15.甲乙两文所谈“粟多”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点 (3分)1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村行①[宋]玉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 村桥原②树似吾乡。[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以“菊初黄”间接交代了时令是秋季;地点是山间小路,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B.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为下面抒情作了铺垫,抒情为写景作结。C.诗的内容是诗人骑在马上,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光,以村行为线索真切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D.作者触景生情,全诗情景交融,情感渗透所绘的景物中,始终一致,表现得十分充分自然。(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艺术技巧。(4分)(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表达。(2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1)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2)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6)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 , ”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21分)身段的绝响肖复兴①过去真正的老戏迷,看京戏讲究的,一是听唱腔。据说当年陈德霖在《祭江》里一句唱,“清风一扫未亡人”,就能唱十多分钟,录制唱片要占一面。听的就是这迂回曲折的味儿,如今谁还有这样的耐心?再一便是看身段,袅袅婷婷的身段,将京戏带进一个新的境界。可以说,这两条,各挑起京戏的半边天。②舞台剧与影视不同。无法出现大特写,一般观众看不大清演员的面目表情,更不会如纸面的小说,可以铺陈大段的心理描写。这就要看我国古典舞台剧演员演出的魅力了。作为我这样的京戏外行,对于唱腔的妙处,难得其中三昧①。于是,身段便成为我戏曲入门的最佳、最直观的路径。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③读前辈学者吴小如的著作《看戏一得》,他谈到身段在京剧里的重要性,提到当年余叔岩教授孟小冬时说:“脊梁背上得有戏,转过身下场也得有戏。”这样的戏,靠的就是身段。吴先生还曾举俞振飞的冠生戏《太白醉写》为例,“他从不以正面亮相向着观众,一切优美的造型、俏皮的身段、佯狂的表情,无不借助于台上的侧身侧影,这就使得观众感到‘这一个’李白所体现的内涵真是太丰富了”。我理解,吴先生在这里说的“造型”“身段”和“表情”这三要素中,身段是最为重要的,造型与表情,也是需要靠身段来衬托,方可以相辅相成。④我一直在琢磨,戏曲里的身段,和舞蹈中的身段,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里?一在于舞蹈的身段可以尽是抽象,戏曲的身段大多和生活是密切相关联。二在于舞蹈尤其是舞剧常常有幕布背景,比如《天鹅湖》,在真切的背景衬托下,四只小天鹅翩翩起舞,我们看着一点儿不别扭,反而相得益彰。戏曲是无需背景的,如果有了真实的背景,京戏里那些曼妙无比的身段就没法看了,起码打了折扣。⑤比如《文章会》,有意思就在于丫环的身段。其中丫环打樱桃的身段最为著名,当年荀慧生的丫环最出彩。舞台上只有一个板凳,别的什么也没有,全靠丫环在这板凳的方寸之间做功课。那身段不仅将一个天真可爱的丫环攀枝够树,边打樱桃边自己吃的劲头儿和风情都显示出来。同时更平添了舞台的气氛和情趣,让观众的想象和演员的身段一起参与到演出和创作之中。如果舞台上放上一棵真的樱桃树,即便还是这些身段,一定没有了味道,大煞了风景。⑥我常常为今天戏曲舞台上增添那么多实景,甚至不惜声光电的高科技多维立体之景的画蛇添足而悲叹。京戏和所有古典戏曲的表演,讲究的是无中生有,方才让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后经过艺术磨炼出来的身段,一下子有了异样的光彩。那劲头儿,很像我们的中国画,一张白色的宣纸上,一点墨色晕染上去,立刻恣肆蔓延开来,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画面。⑦当然,京戏里的身段,也不见得都是写实。《春闺梦》是程砚秋的一出新编戏,也是他的拿手戏,至今仍还有演出。新婚妻子经历了与丈夫的生离死别之后的春闺梦,那一段哀婉至极的身段梦魇般的摇曳,洁白如雪的水袖断魂似的曼舞,带有很大的写意性,却将无可言说的悲凉心情诉说得那样淋漓尽致,荡人心魄,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加上真正的战场上的尸横遍野,鬼声啾啾,这一段程先生创造的著名身段,还会让我们那么的揪心揪肺吗?⑧年轻时的梅兰芳,曾经为身段专门请来钱金福为其授技。当时在三庆班里,钱金福的身段表演方面有绝活儿,是当时唯一得到前辈身段真传的演员。旦角梅兰芳向他学了两出武小生的戏,一出是《镇潭州》(饰演杨再兴),一出是《三江口》(饰演周瑜),因为两出戏里的身段格外多,才会学出真功夫,过瘾,过硬。所以,在京戏演员中梅兰芳的身段最美,高三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10 页)令人倾倒。⑨没有机会看过梅先生的《宇宙锋》,看过梅葆玖的。赵高之女赵艳容装疯的身段,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有层次,至今依然是梅兰芳的经典。赵艳容先是头发弄乱,后拍赵高的头,唤他儿子,然后,又翘起兰花指揪下赵高的胡子,高高吹向空中,最后边走边笑,边笑边拍起巴掌,大幅度的扭捏作态,甩动漂亮的水袖,走到赵高的身边叫他丈夫。这一系列的身段,曼妙无比,一气呵成,流动的河水一样,波光潋滟,不仅勾勒出赵艳容的心情与性格,同时也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外部动作。这一段装疯的身段,让人物比生活中的装疯要美,要艺术化。难以想象,如果在影视中表演赵艳容真的披头散发的装疯,该是什么样子,起码没有梅兰芳这样的美了。⑩可惜,我看的梅葆玖,年纪毕竟大了,想象当年梅兰芳年轻时演的赵艳容,该会是何等的动人和迷人。 据说,年轻时的梅兰芳演了《宇宙锋》之后,别的流派的旦角,便不再唱这出戏了。《御碑亭》,也是这样的一出戏。我也曾经看过梅葆玖的《御碑亭》,想是无法和梅兰芳比的。只演了第一折,便没再出场,留下想象给我,也给舞台。 美妙的身段和美妙的唱腔,如今渐成绝响。(2014年载于《文汇报》,有删改)【注】①三昧: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一开篇通过“听唱腔”与“看身段”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戏曲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唱腔迂回曲折,现代人无耐心听戏。B.第三自然段引用余叔岩的这句“脊梁背上得有戏,转过身下场也得有戏”,既强调了身段艺术在戏曲表演中至关重要,还强调了身段艺术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C.“写实”与“写意”皆是身段艺术的特点。“写实”是指表演风格接近生活原态,强调表演的生活化。“写意”则是通过舍形取意的舞蹈动作,给人以审美想象,强调表演的抽象性。D.从对《宇宙锋》等戏曲中身段表演的叙述与评价,可看出作者对身段艺术的痴迷与喜爱,对身段艺术渐成绝响的惋惜与慨叹。E.文章以唱腔、身段“各挑起京戏的半边天”始,以唱腔、身段“渐成绝响”终,首尾呼应,文脉清晰,思路严谨,作者的情感态度也一目了然。19.有人认为第七自然段是多余的,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理由进行反驳。(5分)2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高三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0 页)2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身段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作用。(6分)六.语言运用(10分)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速列车在试验线上成功完成了高速运行试验,其最高时速达到了400公里。该列车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在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这标志着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将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3.学校团委将推送一篇关于校运会的文章,主题是“青春跃动”,副标题是“———记校运会”。以下选项最合适做主标题的是()(2分)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B.雄关真如铁,迈步从头越C.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D.鹰隼试翼,风起云动2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使语意连贯。(4分)学与问相连,所以学问不只是记忆而必是思想,不只是因袭而必是创造。 , , , 。由记忆生思想,由因袭生创造,犹如吸收食物加以消化之后变为生命的动力。①创造多是旧材料的新综合 ②所以思想究竟须从记忆出发③凡是思想都是由已知推未知 ④创造究竟须从因袭出发七.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袁隆平怀揣“禾下乘凉”的浪漫梦想,一生扎根稻田,将个人抱负升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崇高使命。材料二:当下,不少年轻人将职业理想投向“网红主播”“游戏测评师”等新兴领域,视“追求兴趣、享受生活、实现财务自由”为人生抱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 800字高三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pdf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