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成长记录 (八年级物理)(记录总分:100分,记录时间:70分钟) 2025.10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24分)1.小明所在的四人小组针对“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入多少枚回形针”的疑问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小明提出:“我觉得可以放50枚回形针”,小明的提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哪一环节( )A.设计实验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实验结论2.如图所示的是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节目《竹海龙腾》,该节目表演者是35位残障人士,他们用特有的竹制乐器演奏出竹乡之美,并向世界展示残障人士的力量之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鼓发出的声音是由竹鼓振动产生的B.敲击竹鼓时,手越用力,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竹鼓和竹笛D.竹鼓鼓面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低3.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为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安全意识,我国各地每年9月18日上午10时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4.我们照镜子时,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镜面的大小 B.物体距镜子的距离C.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D.物体本身的大小5.夏夜,扬州瘦西湖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6.同学们制作隔音房间模型,他们在房间内壁填充了吸音棉,还安装了一扇中空玻璃窗(如图所示是玻璃窗的剖面图),关上房间模型的门窗,听到闹钟的声音明显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填充吸音棉主要是为了吸收声音,从而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中空玻璃窗是利用真空不能传声的原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闹钟的声音减弱,是闹钟声音的音调变低了D.外面的光无法通过中空玻璃窗进入房间内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建筑工地停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星星同学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在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D.两个完好的暖水瓶里,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10. “参差不齐”这个成语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或水平不一、很不整齐。但是在古代“参差”还表示一种乐器你知道吗 如图所示,它由许多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关于这种乐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差”演奏时是靠竹管的振动发声B.竹管长短不一是为了改变“参差”发声的音调C.用力吹同一根竹管能改变此乐器的音色D.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1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1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3.豫剧发源于中原,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二胡是豫剧的伴奏乐器之一,二胡是利用琴弦发声的,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1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 。15.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某种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24次,频率是 Hz。16. “抖音” 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 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声音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改变,而声音的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声音优美是指声音的 好听。17.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声呐是利 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小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大,说明 。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 ,这个现象说明 ;如果将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乙 (能/不能)成功,这是因为 。19.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20.声学是经典物理学历史最悠久,并且当前仍处于前沿地位的重要分支,人类利用声音关乎两个方面:一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二是声音具有能量。下列实例主要目的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主要目的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上两空选填正确答案的序号)。①超声波洁牙 ②B超成像 ③音乐欣赏 ④“吼王”杰米·温德拉吼碎玻璃杯21.运动会上100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 时(填“听到枪声”或“看到烟雾”)开始计时,若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把时间计 (填“多”、“少”或“正好”)22.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该实验现象叫做23.如图所示,公园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湖水上涨了0.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此时她坐的位置距视力表 m。若该同学向平面镜走去,则她在镜子里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25.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 “闻”说明声音能传递 ;路边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有数字,其单位为 , 噪声监测 仪 (填“能”或“不能”)降低噪声。26.如图中,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玻璃转盘顺时针转动,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或“不改变”)。三、作图题(每题2分,合计6分)27(1)如图所示,是一个蜡烛AB和一个小孔成像装置,请在图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2)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的小灯泡,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在挡板右侧发光灯泡照亮的范围;(3)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四.实验探究题(35分)28.如图31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音调与 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保 持 不变,实验时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注意钢尺振动幅度;发现力度越大振动的振幅越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2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A B C D E F G H材料 铜 铜 铜 铜 钢 铜 尼龙 尼龙长度/ cm 60 60 60 80 80 100 80 100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1.02 0.76 1.02 1.02(1)小华选用了A、D、F三根琴弦,是为了验证猜想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3)如图,小丽与小刚选用表中的E和G两根琴弦和纸杯,制成了两个“土电话”:①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想物体的传声能力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②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30.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最强 最弱 较弱(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31.晴天正午,小健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 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 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 (可靠/不可靠)。(3)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1所示。小健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2所示。则他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 ( )小健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 像 (变大/变小/不变)。(4)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记下E和F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好。A.几乎无光的实验室 B.有阳光的实验室(2)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 ;用两个相同的棋子E和F,是为了比较 。(3)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棋子E有两个像,为了让这两个像靠得更近些,下列做法可行的 是 选填序号;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C.调整观察的角度,使像重合(4)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棋子E的像偏暗,可以用 方法使看到的像亮些。A.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EB.用手电筒直接照亮棋子FC.换用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5)实验中,小明改变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小明放学乘地铁时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看到了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粗略测量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小明站在站台上,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 的 (填“虚”或“实”)像落在 上;小明记录下自己的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 的距离;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原理,上述步骤中量出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7)测量结束后,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小明在原地等候,此时小明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3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双耳效应同学们玩捉迷藏听声音时(如图1),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2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也就是“音色差”。(1)说话时发出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并将声音传播出去,图1中蒙住双眼的同学能辨别周围其他同学的声音 不同(响度/音调/音色);(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小,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正前方/左前方/右前方);(3)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①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②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③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4)如图3,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d,声速为v,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点0(图中圆形中心黑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从0°增大到180°,则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t最大值是 (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