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姓名: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8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第1314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是第一个宣布成功实现对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这表示“可燃冰”的()A.热量很大B.温度很高C.热值很大D.比热容很大2.热质说是18世纪流行的热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热质是一种无质量、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物体吸收、放出热质会导致温度或物态的变化,它只能在物体间转移,不会产生或消失。下列事例中,不能佐证该理论的是()A.热水暖手B.冰袋冷敷C.扬汤止沸D.钻木取火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的B.“油水不沾”的原因是两种分子间只有斥力C.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D.“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1班级:姓名: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D.物体温度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5.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装有氧气,另一个瓶装有密度比氧气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O”表示氧气分子,用“。”表示二氧化氮分子,移去玻璃后两瓶口紧贴,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下列瓶内分子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的是()玻璃●●●C●001D6.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地球为脱离木星,主人公点燃了木星上的可燃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相当于内燃机的()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7.如图,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gé),样子像鼎、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zèg),底部有网眼、可通蒸汽,内部放置食物。甑和鬲的铸造材料主要是青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鬲内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B.水沸腾后,甑中的食物的内能增大,主要是通过水蒸气对它做功实现的C.停止加热后,鬲中的水凉得比较慢,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停止加热后,鬲慢慢变凉,鬲里所盛水的内能逐渐减小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一一乒乓球内气体分子数量变多-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