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C B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D D A B
2025年秋季期高二9月月考
思想政治试题答案
1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从厦门生态环境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共建共治、精准治理;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盼,以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为目标,进行科学决策、系统治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8.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历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首先,我国航天事业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开始,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完成一系列重要任务,如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等,这些技术积累和任务完成构成了航天事业发展的量变过程。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任务的不断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进入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阶段,如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计划载人登月等,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后,质变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并未止步,而是继续制定新的目标,如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月球科研站等,这说明质变开辟了新的量变过程,航天强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9.(1)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②壮瑶医药特色鲜明,在核心理论、诊断方式、治疗方法等方面各具特点。
③壮瑶医药的个性包含着共性,都蕴含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智慧,源于实践并运用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在核心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种观察方式诊断病情,结合特色疗法因病施治。
(2)答案示例:
①挖掘壮瑶医药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编纂,完善壮瑶医药文化体系。
②多途径培养医药人才,传承发展壮瑶医药诊疗技法,更好地服务社会。
20.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林占熺实地考察,立足贫困地区现状,萌生出“以草代木“的想法,研发菌草技术。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林占熺历经多次实验和多次失败,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里不断发展、完善菌草技术。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菌草技术的应用,在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带领人民脱贫致富。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菌草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经验,得以被推广到全世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造福全人类。2025年秋季期高二9月月考
思想政治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量子力学作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核心理论,提供了认知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框架。对物理学家而言,以量子力学为核心的量子理论提供了理解实在世界的新态度;对哲学家而言,量子理论开辟了思想的新领域。量子力学与哲学的关系( )
①说明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
②是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③彰显了科学与哲学在思维深处的互动
④证明了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列宁说:“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辞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以下观点能够体现哲学两个基本派别思想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心外无物
②我在,故我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形者神之质,神者行之用-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上述要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
保密★启用前
①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注解与支撑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发展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当代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在《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中指出: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5.“世界是物质的一物质是运动的一运动是有规律的一规律是客观的一按客观规律办事”,下列语句能够依次论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⑤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A.④-③-②-①-⑤ B.②-①-④-⑤-③
C. 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6.2025年3月,湖南省文旅厅主办“金牌导游说非遗”系列活动,金牌导游在百年老灶前揭开非遗糯米饭的制作奥秘。“糯米饭成功的关键是每粒糯米都要经过4小时山泉水的浸泡”,她手持木铲在铁锅中翻炒黑豆与红枣,特写镜头记录下猪油沸腾时糯米下锅的“滋滋”声响。随着桂圆与山泉水入锅,这项传承百年的焖煮技艺在升腾的蒸汽中焕发新生。这表明(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非遗糯米饭制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②只有掌握非遗糯米饭的制作奥秘,规律才能发挥作用
③要立足糯米浸泡这一关键环节,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制作糯米饭
④从糯米的浸泡至焖煮技艺焕发新生印证了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A. ①③ B.①④ C.①② D. ③④
7.我国有7颗风云气象卫星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天气情况进行监测,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7月以来,江西北部、中部遭受暴雨到大暴雨袭击,鄱阳湖流域面临不小的防汛压力。在此次流域的水体监测、气象评估过程中,气象卫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天气情况的准确预报反映了( )
①气象预报源自人们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
②通过把握规律人们可以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③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④意识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8.2025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6周年。46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历史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上述材料说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的规律
④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2025年4月24号,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为什么总能突破极限?答案藏在航天人的工作日志里:4月18日第27次合练发现逃逸指令延迟0.3秒,重新编写算法:4月21日第39次演练解决沙尘干扰问题。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凡人。这印证了( )
①量变的持续积累为航天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
②把细节做到极致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③成功的取得往往是通过克服困难而实现的
④中国航天发展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表示:“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之急。”下列结合材料解读总书记讲话中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惟此为大:一事物具有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非常复杂:复杂事物的矛盾双方就是对立与排斥
③久久为功:处理好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④当务之急:群众的整体利益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下列名句中,蕴含发展观的是(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2.旧城改造考验着治理的能力与智慧。一些城市在城市更新中从易处着手,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待资金、交通等条件成熟后再有序全面推进。也有一些城市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堵点、痛点,跑出惠民“加速度”。从易处着手、从难处攻破,都是开展工作的方法与路径。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从易处着手-符合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
②从难处攻破-以部分的突破带动全局的发展
③易处与难处-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先行先试-从矛盾的普遍性中探寻矛盾的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从“互联网+”到“5G+”再到“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赋能实力。今年两会将“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作为重中之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表明 ( )
A.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主流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要抓关键
14.2025年一开年,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高性能和低成本、开源特性和普惠性等优势火爆全球,成为迄今为止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量的应用程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Dccpseek存在的风险和挑战。这启示我们要( )
①找准Deepseek与人工智能的个性与共性,突出共性优势
②正确看待Deepseek的作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在对立统一中把握Deepseek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④具体分析Deepseek存在的风险和挑战,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2025年4月19日,身高一米八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1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拿下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冠军。从公元前490年菲迪皮茨用生命传递胜利消息,到现代都市人通过42公里释放压力,马拉松始终承载着生理边界的突破、心理韧性的锻造、生命态度的觉醒等精神内核。当人类用脚步丈量意志力时,机器人正以精密算法解构运动本质。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拉松精神的理解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机器人参赛推动了对运动本质的认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马拉松精神的认识促进了机器人技术发展
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机器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某校依托当地蚕桑资源,开设“蚕桑文化”课程,让学生采桑、养蚕、选茧、煮茧、剥茧、晒茧,亲历传统缫丝过程,制作独具特色的蚕丝扇,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学校通过构建一种基于实践性学习场景的范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巩固书本知识,提高实际本领。这启示我们要( )
①创造条件,在实践活动中验证已获得的认识 ②亲身实践,因为直接经验要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③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④端正态度,让劳动体验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的厦门,无序开发使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百姓反映强烈。为回应百姓牵挂的筼筜湖污染问题,厦门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依法治湖、微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为指导,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引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针对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实行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注重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相协调、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新质经济相统一,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路径。
今天的厦门,不仅以“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众多关誉而著称,还在数字经济、旅游业和文化領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说明厦门是如何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新路径的。(1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55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序幕。一次次振奋人心的发射,一项项令人惊叹的成就,激励着中国人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航天人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跨越。他们把一个任务结束的终点,当作接续创新的起点: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砥砺前行的脚步。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阐释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历程。(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壮瑶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宝藏。广西壮培医药文化孕有于壮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主要靠“口传身救”的方式在家族成员之间世代传承。受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影响,壮医药和瑶医药的诊断体系在理论及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因二岩根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自然资源、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在诊疗上又各具鲜明特色。
壮医药的核心理论是“三道两路”,以此概括病症的病因病机,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诊断方法主要有望诊、目诊、舌诊、询诊、脉诊:治疗方法包括针法、灸法、刮法、熏蒸、煅贴、滚蛋、经筋疗法等。瑶医药的核心理论是“盈亏平衡”,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审诊治病的方法,通过目诊、掌诊、舌诊、耳诊、面诊等方法辨别疾病:在治疗上,除以动植物、矿物药内服外用之外,还应用瑶医特有的庞桶药浴、杉刺疗法、火功疗法等方法,调整或促使机体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
随着民族医药的发展,壮瑤医药也在不断进步,瑶医药浴疗法、壮医药线点负疗法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壮瑶医药的发展与具有完整且成熟的医药文化体系的其他民族医药仍存在一定差距。
(1)壮医药和瑶医药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鲜明特色。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为壮瑶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20.上世纪80年代,林占熺在实地考察多个贫困地区后发现,以林木为原料发展食(药)用菌的传统做法会造成生态破坏,于是萌生了“以草代木”发展菌业的想法。他采取三级系统法,用配方来筛选,中间历经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实现“以草代木”的菌草技术。1997年,林占熺带着菌草草种从福建来到西北,开启菌草扶贫之路,将这小小一株“草”,变成了宁夏人民脱贫致富的幸福草。如今,菌苹技术已不局限于菌业生产,还在生态治理、生物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城展现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当地人民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开阔大道。尽管年事巳高,但这位“菌草之父”仍在为菌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造福全人类而孜孜不倦。
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菌草技术何以被研发、推广并造福全人类?(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