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基础达标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基础达标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运动的描述 基础达标卷
高一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2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
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
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
2.(2020·浙江高考)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排列并保持“70”字样编队从天安门上空整齐飞过。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则( )
A.以甲为参考系,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考系,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考系,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都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考系,“70”字样编队中所有直升机都是静止的
3.(2022·辽宁高考)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
A. B. C. D.
4.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s B.10-6s C.10-9s D.10-12s
5.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
C.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
6.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B.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甲的速度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8.百货大楼一、二楼间有一正以恒定速度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某人以相对梯的速度v沿梯从一楼向上跑,数得梯子有n级,到二楼后他又反过来以相对梯的速度v沿梯向下跑至一楼,数得梯子有m级。则该自动扶梯实际的级数为 (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坐标系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 m,1 m),然后又由点(3 m,1 m)沿直线运动到点(1 m,4 m),然后又由点(1 m,4 m)沿直线运动到点(5 m,5 m),然后又由点(5 m,5 m)沿直线运动到点(2 m,2 m),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s。则 (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m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1 m/s
10.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出发点的位移,汽车在0~40 s内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则汽车(  )
A.10~20 s内做匀速运动
B.前10 s内速率是后20 s内速率的两倍
C.前10 s内与后20 s内运动方向相反
D.始终沿同一方向运动
11.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A、B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A的加速度为正值,物体B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刚好相等
D.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3.(2021·重庆高考)某同学用手机和带刻度的玻璃筒等器材研究金属小球在水中竖直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他用手机拍摄功能记录小球在水中静止释放后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每拍摄一张照片。
(1)取某张照片中小球的位置为0号位置,然后依次每隔3张照片标记一次小球的位置,则相邻标记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s。
(2)测得小球位置x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题图所示,由图可知,小球在时间段平均速度的大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在时间段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3)在实验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实验测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4.(广东高考真题)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一个篮球从高h1=3.05 m的篮筐上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95 s落到水平地面上,速度v1=3.13 m/s,然后以v2=-4.9 m/s反弹,经t2=0.5 s到达最高点,h2=1.23 m。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3 s。求:(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篮球从空中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16.(10分)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7. (10分)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
(1)从开始计时到3 s末物体的加速度;
(2)从3 s末到6 s末物体的位移大小;
(3)从6 s末到7 s末物体的加速度。
18.(10分)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 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 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 m,道口宽度x=26 m,汽车长l=15 m(如图所示),并把列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运动的描述 基础达标卷
高一物理·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B B C D C ABD BC AD AC
1.B
【解析】
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则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
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不可以忽略,故C错误;
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有转动和平动,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视为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 D
【解析】
AB.甲和乙相对静止,所以以甲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相反以乙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观众相对甲有位置变化,所以以甲为参考系,观众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乙和编队中的直升机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乙为参考系,编队中的直升机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3. C
【解析】
根据位移概念可知,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
4. B
【解析】
子弹的长度约5cm;则子弹飞行的距离;则照片的曝光时;
5. B
【解析】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体的速度大或速度的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A、C错误;速度的变化率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即加速度大,选项B正确;物体的速度不为零但保持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就等于零,选项D错误.
6. C
【解析】
A.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m,时间为1s,则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
时间为2s,则物体在ABC段的速度为
故B正确;
C.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根据公式
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
选不正确的,故选C。
7.D 
【解析】
在v-t图像上,v的正负反映物体的运动方向,甲和乙的v值均为正,故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同,A错;v-t图像中图线的倾斜方向反映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甲和乙图线的倾斜方向相反,甲在减速,乙在加速,故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B错;由v-t图像知,甲的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C错;v-t图像中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由计算可得,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正确。
8.C 
【解析】
设每级梯子高度为h,一、二楼间共有N级梯子,扶梯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则上楼时:=,下楼时:=,解得N=,C正确。
9.ABD 
【解析】
由图线可知,前5 s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5~6 s向负方向加速运动,6~8 s向负方向减速运动,故A正确,C错误;0~2 s内加速度a==1.5 m/s2,故B正确;0~2 s内v>0,a>0,5~6 s内v<0,a<0,故D正确。
10. BC
【解析】
 10~20 s内汽车的位置坐标不变,因此汽车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错误;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大小为3 m/s,后20 s内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5 m/s,选项B正确;前10 s内汽车向正方向运动,后20 s内汽车向负方向运动,选项C正确,D错误.
11.AD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物体A、B速度的绝对值都在增大,都在做加速运动,B错误,A正确。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物体A的速度为正,图线的斜率为正,说明物体A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B的速度为负,图线的斜率为负,说明物体B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所以物体B的加速度大于物体A的加速度,故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C错误,D正确。
12. AC
【解析】
AB.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可知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A正确,B错误;
CD.时间内,两车的位移x相等,由
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D错误。
13. 小于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
(1)相邻标记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2)小球在时间内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为
小球在时间内位移
平均速度大小为
由此可知小球在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小于小球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在实验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实验误差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4. 0.02s 0.68~0.72cm 0.100m/s
【解析】
①纸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s,
②根据刻度尺的读数原理可知A、B间的距离S=0.70cm.B、D间的时间间隔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C点对应的速度m/s.
15. (1)26.8 m/s2 方向竖直向上 (2)1.56 m/s (3)0.662 m/s
【解析】
 (1)向下为正方向,则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有a'== m/s2=-26.8 m/s2,方向竖直向上。 (3分)
(2)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1.56 m/s; (2分)
(3)全程的位移为x=h1-h2=(3.05-1.23)m=1.82 m; (2分)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1.95+0.5+0.3)s=2.75 s; (1分)
则平均速度为= m/s=0.662 m/s。 (2分)
16. (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2
【解析】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Δt= s=0.1 s. (2分)
(1)OB== m/s=0.8 m/s. (2分)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
vA==0.8 m/s (2分)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
vB== m/s=1.0 m/s. (2分)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小球的加速度
a== m/s2=2.0 m/s2. (2分)
17. (1)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2)12 m(3)2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解析】 (1)从开始计时到3 s末物体的加速度
a1== m/s2= m/s2, (2分)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1分)
(2)由题图可知,物体从3 s末到6 s末的速度始终为
v3=4 m/s (2分)
位移x1=v3Δt1=4 m/s×3 s=12 m。 (2分)
(3)物体从6 s末到7 s末的加速度为
a2==m/s2=-2 m/s2 (2分)
即加速度大小为2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1分)
18. 230 m
【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
x′=l+x0+x=(15+5+26) m=46 m, (3分)
汽车速度v2=36 km/h=10 m/s, (1分)
通过这段位移需要的时间t== s=4.6 s, (3分)
高速列车的速度v1=180 km/h=50 m/s, (1分)
所以列车离道口的距离为L=v1t=50×4.6 m=230 m.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