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侵华战争中日军杀害的中国儿童
朝鲜战争中废墟前的儿童
新课导入
叙利亚儿童惊恐的表情
巴勒斯坦儿童在废墟中玩耍
新课导入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战中的插曲》
新课导入
聂荣臻




了解回忆录的有关知识,品味表达情感的关键句段。
分析聂荣臻的形象,理解在残酷战争中救助两个日本小女孩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感受中国军人的善良博爱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壹 知人论世
新课导入
聂荣臻
(1899—1992年)
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井陉煤矿破袭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
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
背景链接
贰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读
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作为回忆录,一共回忆了几件事?
救助女孩的背景和原因
和女孩在指挥所相处的情形
送女孩回去并给日本军队写信
美穗子来中国探访聂帅
根据这几件事,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根据这几件事,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部分(第2—10段)“插曲”故事原委:回忆战火中照顾日本小姑娘并派人送回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 1— 14段)“插曲”的影响: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战后美穗子探访聂帅以及美穗子事件对中日关系友好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第四部分(第14—15段)照应开头,点明写作主旨。
整体感知
作为一篇回忆录,本文是如何叙述“救助孤女”这一插曲的?叙述上有何特点?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 1— 14段)
第四部分(第14—15段)
倒叙
顺叙+插叙
顺叙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顺叙: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插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整体感知
叁 文本研读
聂帅为什么要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文中哪里可以找到答案?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至于究竟怎么办,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第3段)
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第8段)
文本研读
为什么聂帅认为孩子是无罪的,并且是战争的受害者?
侵略中国的是日军,而孩子并不是侵略行为的发起者与施行者,故她是无罪的。
无罪
孩子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背井离乡,家庭破碎,成为孤儿。
受害者
一切悲剧的根源是战争
文本研读
聂荣臻元帅为了照顾日本小姑娘,做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要求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抱起受伤的婴儿
嘱咐医生和警卫员
洗梨子给孩子吃
用勺子给孩子喂稀饭
询问孩子姓名
安排挑子送她们
担心她们在路上哭,堆了许多梨子
聂荣臻与美穗子(1940年)
对日本孩子的关爱,细心周到,无微不至。这种爱不仅有始有终,而且是善始善终。
聂荣臻喂美穗子吃稀饭
中国人民军队强烈的人道主义关爱之情
文本研读
为什么聂帅要将小姑娘们送回日本?
战事吃紧;欲要收养,但条件不好;妥善照顾小姑娘有实际困难。
自身角度
在异国他乡成长,怕小姑娘伤感;希望小姑娘能在亲人身边成长。
小姑娘角度
一切从小姑娘出发
文本研读
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文本研读
不好,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1940年8月25日,坐在
老乡担子里吃梨的美穗子
文本研读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文本研读
仔细阅读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人的信,分析聂帅的信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对敌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宣传教育,“长征是宣传队” 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文本研读
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聂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重情义、有情怀,平易近人、慈爱亲切。
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
文本研读
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聂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心思细腻、缜密,有远见卓识。
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体现出聂帅的真知灼见。
文本研读
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聂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
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文本研读
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1)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反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2)中西被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感化,愿意留下为我军的抗战做一些工作。这个故事侧面说明了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深得人心。彰显了我军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
(3)这个日本兵的事情同时也表明中国军队救助日本战俘不是单一事件,体现了回忆录广泛性的特点。
文本研读
肆 归纳总结
2、用小题材来反映大道理
文中所叙述的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这一事件,与“炮火轰鸣、刀光剑影”背景下的百团大战相比,是一件“小事”。本文以这件“小事”,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坚守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反映了中日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宏大主题。
1、语言质朴
这是一篇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语言质朴,真诚感人。
艺术特色
3、态度鲜明
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
4、多样的叙述方式
本文开篇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战争中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一事件。主体部分以顺叙为主,叙述安置日本小姑娘的过程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长大后的日本姑娘再次相见的故事;中间还运用了插叙,如叙述美穗子的名字及被俘虏的日本兵中西的经历。
艺术特色
本文通过对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女孩这一故事的回忆,以及对战后这一事件在中日两国人民中产生的巨大反响的叙述,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在战争中对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坚守,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情感,充分反映了革命的人道主义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良好祝愿。
主旨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