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求6个7连加的简便算式是( )。
A.7+7+7+7+7 B.5+7
C.7+7+7+7+7+7 D.6×7
2.下面三个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这三个算式都有一个数字看不清了,得数一定比80大的是( )。
A.51+2☆ B.49+3☆ C.75+1☆
3.下面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
A.4×3=4+3 B.4×3=3+3+3 C.4×3=4+4+4
4.下图中第( )根木条的长度是4厘米。
A.A B.B C.C D. D
5.1米75厘米可能是( )的高度。
A.楼房 B.铅笔 C.电视台主持人
6.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是( )。
A.8+8+8 B.4+4+4+4 C.6+6+6-5
7.比较如图中的两条线段,选项( )是正确的。
A.两条一样长 B.A长 C.B长
二、填空题
8.2×7=14中,( )和( )是乘数,( )是积。
9.填一填。
长 厘米
长 厘米
10.量一量。
11.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一比。
( )号线段长一些,比另一条线段长( )毫米。
1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体育场的跑道一圈长400( )。
(2)京沪高铁最快时,每小时可行驶350( )。
(3)三(1)班全班学生的数学练习册叠起来高约2( )。
13.已知一个一位数与一个两位数的和为40,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这个一位数相同,那么这个两位数是( )。
14.在下边的图形中,有( ) 个四边形,图中最长的一条线段长( )厘米。
三、判断题
15.1米等于1000厘米。( )
16.6个6相加是多少,算式是6+6=12。( )
17.“8×5”既可表示5个8是多少,也可表示8的5倍是多少。( )
18.丫丫每走一步长是50厘米,课桌的高度是70分米。( )
四、计算题
19.用竖式计算。
62+19= 86-57= 52+36-48=
五、改错题
20.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6+8=24( ) 改正:
52-7=55( ) 改正:
六、解答题
21.李叔叔比王叔叔多送了几单?
(单)
22.每种食物买一份,一共需要多少钱?
( )
答:一共需要______元。
23.阿姨买来一些布,做衣服用了9米,还剩11米,这些布共有多少米?
( )
答:这些布共有( )米。
24.小明套中了两个不同的玩具,他最多能得多少分?
25.图书角现在还剩多少本书?
(本)
26.弟弟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56页,比没看的多27页,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27.西瓜虫、小蜗牛和小蟋蟀的家在同一条直线上,西瓜虫家距离小蜗牛家有50厘米,距离小蟋蟀家有30厘米,那么小蜗牛家与小蟋蟀家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呢?
28.学校有78个篮球,一年级借走19个,二年级借走24个,一共借走多少个?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C A C C C
1.D
【分析】根据几个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表示。
【详解】A.7+7+7+7+7,表示的是5个7相加,不符合题意;
B.5+7,表示的是5和7的和,不符合题意;
C.7+7+7+7+7+7,表示的是6个7连加,但不是简便算法,不符合题意;
D.6×7,表示的是6个7连加且是简便算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主要考查同数连加的应用以及乘法意义的初步认识。
2.C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即可。
【详解】A.51+2☆,当☆=1时,51+21=72,即,得数比80小,不符合题意;
B.49+3☆,当☆=1时,49+31=80,即,得数等于80,不符合题意;
C.75+1☆,75+10=85,,不管☆表示的数是几,75+1☆得数一定比80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及估算,要熟练掌握。
3.C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3表示4个3相加,列加法算式是3+3+3+3,4×3还表示3个4相加,列加法算式是4+4+4,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3=3+3+3+3
4×3=4+4+4
所以等式中正确的是4+4+4。
故答案为:C
4.A
【分析】这道题需要看清楚每一根木条的左端对准直尺中的数字几,再看清木条的右端对准直尺中的数字几,然后再用右端的数字减去相应的左端的数字即可得到木条的长度。
【详解】由分析可得:
A.这根木条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1,右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5,木条的长度为5-1=4(厘米),符合题意;
B.这根木条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3,右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8,木条的长度为8-3=5(厘米),不符合题意;
C.这根木条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2,右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5,木条的长度为5-2=3(厘米),不符合题意;
D.这根木条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1,右端对准直尺上的数字7,木条的长度为7-1=6(厘米),不符合题意。
因此第一根木条的长度是4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楼房的高度大约是每层3米。
B.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5厘米。
C.电视台主持人的身高可能是1米75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要熟练掌握。
6.C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8+8+8=8×3
B.4+4+4+4=4×4
C.6+6+6-5=6×3-5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的意义。
7.C
【分析】直尺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相邻两个小格之间的距离是1毫米。
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可求出线段的长度,然后比较解答即可。
【详解】线段A长:7厘米-2厘米=5(厘米)
线段B长:9厘米5毫米-4厘米=5厘米5毫米
5厘米<5厘米5毫米,即线段B更长。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应用,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8. 2 7 14
【分析】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是乘数,得到的结果是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2×7=14中,2和7是乘数,14是积。
9. 2 6
【分析】尺子测量物体时应将0刻度移动到被测物体的边缘,将直尺与被测物体重合,再观察被测物体另一端的刻度即可。当0刻度与被测物体的边缘不对齐时,用末端的刻度值减去开始的刻度值即可。
【详解】
长2厘米。
7-1=6(厘米)
长6厘米。
10.见详解
【分析】尺子测量物体时应将0刻度移动到被测物体的边缘,将直尺与被测物体重合,再观察被测物体另一端的刻度即可。1厘米=10毫米。
【详解】由分析可得:
(以实际测量为准)
11.②;35
20;55
【分析】观察图,给出的两条线段大约是多少毫米,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通过观察和对比,可以得出②号线段长一些,用②号线段的长度减去①号线段的长度即可求出长了多少毫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55-20=35(毫米)
②号线段长一些,比另一条线段长35毫米。

12.(1)米/m
(2)千米/km
(3)分米/d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教室的2个瓷砖边长约为1米,所以计量体育场的跑道一圈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小汽车每小时可行驶60千米,所以计量京沪高铁最快时每小时可行驶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1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分米,所以计量三(1)班全班学生的数学练习册叠起来的高度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体育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
(2)根据分析可知,京沪高铁最快时,每小时可行驶350千米。
(3)根据分析可知,三(1)班全班学生的数学练习册叠起来高约2分米。
13.35
【分析】根据题意,一位数与一个两位数的和为40,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这个一位数相同,5+5=10,所以以为是5,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40-5=35,由此解答。
【详解】5+5=10
所以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这个数字是5;
40-5=35
所以这个两位数是35。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看清题意,找到关键信息,先求出一位数,再根据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求出两位数。
14. 9 3
【分析】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封闭图形。
单个的四边形有4个,由2个单个的四边形组成的四边形有4个,由4个单个的四边形组成的四边形有1个,共9个。
最长的一条线段是下面这一条,用尺子测量出长度即可。
【详解】在下边的图形中,有9个四边形,图中最长的一条线段长3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四边形的认识,要熟悉四边形的特征。
15.×
【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据此判断。
【详解】1米等于100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详解】6个6相加是多少,算式是:6×6=36,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表内乘法的基础知识。
17.√
【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依据整数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可得:“8×5” 可表示求5个8是多少,也可表示8的5倍是多少,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8×5”既可表示5个8是多少,也可表示8的5倍是多少。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一个人每走一步是50厘米,这是合理的;但是课桌的高度是70分米,这是不合理的;因为:70分米=7米,7米的高度都有两层楼那么高。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丫丫每走一步长是50厘米,课桌的高度是70分米,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要熟练掌握。
19.81;29;40
【分析】加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
整数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详解】62+19=81 86-57=29 52+36-48=40

20.×;26+8=34
×;52-7=45
【分析】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计算时,可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出两个一位数的和,再用这个和与分出的整十数相加;
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减法计算时,可将两位数分成十几和几十,先计算出十几减7的差,再用这个差和分出的几十相加。
【详解】由分析得:
把26分成20和6,6+8=14,14+20=34;
把52分成12和40,12-7=5;5+40=45。
26+8=24(×) 改正: 36+8=34
52-7=55(×) 改正:52-7=45
21.16-8=8;8单
【分析】根据减法的意义,李叔叔送外卖的数量-王叔叔送外卖的数量=李叔叔比王叔叔多送的数量。
【详解】16-8=8(单)
答:李叔叔比王叔叔多送了8单。
22.5×6=30(元)
30
【分析】每种食物每份都是5元,求买这样的6份食物一共多少钱,就是求6个5的和是多少,用加法列式为:6+6+6+6+6=30,用乘法列式计算为5×6=30;据此解决即可。
【详解】5×6=30(元)
答:一共需要30元。
23.9+11=20(米)
20
【分析】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做衣服用了的布的米数加上还剩下的布的米数即可求出这些布的总长度,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11=20(米)
答:这些布共有20米。
24.74分
【分析】要使得分最多,就需要找出两个最大的得分并相加即可。
【详解】45>29>27>26>25>24>23>18
45+29=74(分)
答:他最多能得74分。
25.48-9=39
39本
【分析】用图书角原有的本数减上午借走的本数即可求解。
【详解】48-9=39(本)
答:图书角现在还剩39本书。
26.85页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已知弟弟已经看了56页,且比没看的多27页,那么没看的页数就是已看的页数减去多出来的这27页,用已经看的页数加上没看的页数,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
【详解】56-27=29(页)
56+29=85(页)
答:这本故事书有85页。
27.
80厘米或20厘米
【分析】当小蜗牛家与小蟋蟀家在西瓜虫家的两边时,用西瓜虫家距离小蜗牛家的距离加西瓜虫家距离小蟋蟀家的距离即可。
当小蜗牛家与小蟋蟀家在西瓜虫家的同一边时,用西瓜虫家距离小蜗牛家的距离减去西瓜虫家距离小蟋蟀家的距离即可。
【详解】30+50=80(厘米)
50-30=20(厘米)
答:小蜗牛家与小蟋蟀家的距离是80厘米或20厘米。
【点睛】关键是找出在同一侧和不在同一侧这两种情况,然后分别计算。
28.43个
【分析】用一年级借走的个数加上二年级借走的个数,即可计算出一共借走多少个。
【详解】19+24=43(个)
答:一共借走43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