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卷
【阅读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
2.通过阅读文章,懂得关爱父母,生活态度积极阳光,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匡衡(Kuānɡ hén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他只好借书来读。
匡衡白天干活,没有时间看书,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他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背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缝里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墙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拿小刀把墙缝挖大一些。这样,透过来的亮光也多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匡衡家里很穷,他买不起书读,就____________;买不起灯油,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长大后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
3.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的韩愈
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韩愈。
小时候,他在家乡读书。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放学以后,学生们便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老师很失望。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只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老师见了,高兴地连连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蜡烛    一(  )竹子    一(  )树苗
一(  )铜钱    一(  )东西    一(  )屋子
2.韩愈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有什么要求 用“____”把它画出来。
4.针对“老师很失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见韩愈把蜡烛点燃,高兴地连连夸韩愈聪明,是因为(  )
A.其他学生买的东西贵,韩愈买的东西便宜。
B.烛光照亮了整间屋子,也就是说把屋子装满了光亮。
C.别人买的东西很大很好,韩愈买的东西却很小。
【阅读点津】
体会人物特点
  有些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个相貌不同、性格各异、品质感人的人物形象。阅读时,要注意初步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品味。一些关键词语,或者含意较深、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句子,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或者在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逐步琢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爷爷小时候在一所小学读书。有一次,校长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读书呢 ”同学们有的回答为了做官读书,有的回答为了不受欺负读书。校长对他们的回答都不满意。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高兴得连连点头称赞。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凌——  清楚——  赞扬——
2.仿写句子,用上“有的……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爷爷是为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其他同学读书有的是为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4.你为什么读书呢 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你长大了
一个春天的中午,一位父亲陪七岁的儿子在操场上玩。男孩儿一会儿拍球,一会儿又使劲地想把球扔进篮筐,玩得那么投入。父亲坐在远处的长凳上望着他,一举一动都不放过。
不一会儿,几个大孩子跑过来。他们把球抢走了,闹(nào)闹嚷(rānɡ)嚷地你扔给我,我传给你,高兴地玩了起来。男孩儿只能站在一边当观众。
父亲走到男孩儿面前,问:“要不要我帮你把球拿回来 ”男孩儿说:“不,我想我能对付。”他聚(jù)精会神地看着,耐心地等待(dài),猛(měng)然抓住机会接到了球,再把它传给另一个大孩子,那个大孩子又把球传给了他。于是,男孩儿和他们融(róng)到一起,玩得兴高采烈(liè)。
父亲注视着儿子的身影,默默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1.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高采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为什么默默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
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写得好的字,先生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
1.当时,小学生的主要功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先生要孩子们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练熟了,再______________。
我也能用“先……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邓小平爷爷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点津】
仿写句子
1.在短文中找出例句,弄清例句的结构及仿写的重点。上文中用“先……再……”仿写句子,指做事的先后顺序。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写句子。
爱问的霍金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小时候特别喜欢问这问那。一天,霍金又缠着妈妈问开了。
“妈妈,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会唱歌呢 ”霍金摆弄着家里的收音机,好奇地问道。
“妈妈不知道呀。这样吧,你去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妈妈慈爱地对霍金说。
还有一次,霍金在书上读到“能量”这个词,他问爸爸:“什么是能量呢 ”
“平时我们感受到的热与光,就是最常见的两种能量,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它是什么,就需要更多的知识。”爸爸拍拍霍金的脑袋说,“许多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思考,才能找到答案。”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解析
凿壁偷光
2.刻苦学习
3.示例:我也要像匡衡那样刻苦读书,将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聪明的韩愈
1.支 丛 棵 枚 样 间
2.唐 文学家
3.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5.B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欺负 清晰 称赞  3.中华之崛起 做官 不受欺负
孩子,你长大了
2.因为小男孩儿依靠自己的能力夺回了球,并且和大孩子们玩到了一起。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写毛笔字
2.用纸蒙着字帖描 照着字帖写 示例:放学回到家,我先做作业,再看电视。
3.因为他每次写字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4.示例:学习认真、用功的品质。
爱问的霍金
1.五 霍金小时候爱提问
2.许多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才能找到答案。
PAGE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