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1.3汽化和液化
新知梳理
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 热量。
2.液化: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液化过程需要 热量。
[注意]“汽化”不可以写成“气化”或“汽华”。
二、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
(1)蒸发是在液体 进行的一种缓慢的 现象,蒸发在 下都能发生;蒸发过程中需要 热量。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 的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速。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 ,液体的 越 ,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
[拓展]蒸发的特点:液体在蒸发的过程中,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 热量,使周围或自身的温度 ,即蒸发有 作用。例如常用酒精或温湿毛巾擦拭发烧病人,酒精或水蒸发时从病人身上 热量,使发烧病人
2.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天早晨,小明发现妈妈在煮鸡蛋时,一开始用的是大火进行加热,但是等水烧开后就把火调小了。小明对此很是疑惑,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水沸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猜想与假设: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时需要达到一定的 ,且能从外界持续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 。
(2)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①实验步骤
a.如图 T1-3-1所示,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b.用酒精灯给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烧杯中水的状态变化。
c.当水温升到85℃左右时,在下表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
d.实验现象:如图 T1-3-2所示,水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直至消失;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迅速变 ,到水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②数据处理
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温度,在图 T1-3-3中描绘出温度-时间图像。
(3)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①沸腾是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沸腾的特点: 热量,温度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 . ,二者缺一不可。
(4)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①实验中能够“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的方法是 ; ; ; 。
②正确进行实验后,得出水的沸点低于100 ℃,原因是实验时水面上方气压 1.01×10 Pa。
[明确]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项目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溫度条件 任何溫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变化 降低 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现象
[拓展]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上方气体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液体上方气压增大,沸点 ;液体上方气压减小,沸点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在高海拔地区使用高压锅煮食物,一般家用高压锅水沸腾时内部的温度可达110~120℃。
三、液化的两种方法
1. :气体在 时可以液化,如露水的形成、雾的形成等。
2. :在一定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如:液化天然气、液氢等。
应用示例 剖析典例方法归纳
类型1蒸发
例1 小明同学在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 T1-3-4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通过 、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速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方案,控制 . 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液体蒸发快慢,得出结论。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相同,进而寻找单一因素与被研究对象的关系,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作 。
【方法点拨】(1)熟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2)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某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时,就只改变探究的变量,其他变量要保持不变,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例2 (2022 张家界)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
①酒精灯在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方法指导]比喻法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规律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附近的 空 气 流 动 越快,蒸发越快
理解 高温下,我们 速 度 加 大了,逃跑能力增强了 出口大了, 大家逃跑的通道变宽了 风伯伯及时送走我们,通道不再拥挤了
类型2沸腾
例3 如图 T1-3-5 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缓缓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
A.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B.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C.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D.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方法点拨](1)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涝点,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2)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类型3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4 (2024 枣庄)某实验小组用如图 T1-3-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A 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小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大气压强。
时间/ 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 所示,如果同组的小红减小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
(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的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T1-3-7中能说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
[实验点拨](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增加液体的质量,即增加液体的加热时间,并不会影响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还受水中杂质的影响。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类型4 液化
例5 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为气态,它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后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将打火机摔坏,待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例6 如图 T1-3-8所示,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方法指导]“白气”和水珠形成问题
(1)“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2)车窗玻璃上小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环境放出热量而产生的。其形成规律是:哪侧温度高,小水珠就出现在哪侧。如夏天汽车开空调,小水珠出现在车窗外;冬天则出现在车窗内。
课堂小结
听课效果,及时反馈请另见单本,完成课堂反馈(三)A
课后作业,达标巩固
课堂反馈(三)A
[汽化]
1.接种疫苗时,医生会先在接种处涂抹一点酒精来消毒,此时接种处会有明显冰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由 变成了 ,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叫 ,此过程中酒精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湿衣服上的水以 的方式变成气态,烧开的壶中的水随着继续加热以 的方式变成气态。(均选填“蒸发”或“沸腾”)
3.如图3-1甲所示,相同情况下湿衣服展开晾晒干得快;如图乙所示,相同情况下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如图丙所示,相同情况下湿衣服晾在通风的位置干得快。由此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 、 有关。
4.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或“低于”) 大气压,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100℃。
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2中的图线a 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
A. a B. b
C. c D. d
6.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由上表中的数据可知,第 min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
(3)由表可知,第 min后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C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3(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新知梳理】
一、1.液态 气态 吸收
2.气态 液态 放出
二、蒸发 沸腾
1.(1)表面 汽化 任何温度 吸收
(2)表面积 快 表面积 大 快
[拓展]吸收 降低 制冷 吸收 降温
2.(1)温度 吸收热量 不变
(2)①d.小 大
(3)①内部和表面同时 剧烈
②吸收 保持不变
③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4)①减小水的质量 提高水的初温
盖上有小孔的盖子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小于
[拓展]升高 降低
三、1.降低温度 温度降到足够低
2.压缩体积 压缩气体的体积
【应用示例】
例1 (1)表面积
(2)A C
(3)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4)控制变量法
例2 D 例3 C
例4 (1)需要
(2)升高 保持不变 低于
(3)c (4)D
例 5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例6 D
课堂反馈(三)A
1.液态 气态 汽化 吸收
2.蒸发 沸腾
3.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低于 低于
5. C
6.(1)内部 表面 汽化 吸 保持不变(2)7 (3)5 99
(4)(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