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1.2熔化和凝固
新知梳理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过程需要 。
2.凝固: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过程需要 。
[注意]融化常用于文学中,如冰雪消融;熔化常用于物理学中,指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因而用“火”字旁。
二、探究不同物质熔化的特点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明发现,在夏天时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小冰块,一会就直接熔化成了水,而放在外面的巧克力会先变软再变成液态巧克力。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熔化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呢
猜想与假设:熔化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不同。
2.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实验装置(如图 T1-2-1所示)
实验过程: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好仪器,把海波和蜂蜡分别放入试管中,点燃酒精灯对装置加热,待海波和蜂蜡的温度升至 40 ℃时,每隔1m 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态的海波和蜂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 2 min 后停止加热,并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温度值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实验现象
蚧蜡 温度/℃ 40 41 42 43 45 47 49 52 55 58 61
实验现象
(3)实验数据处理
分别在如图 T1-2-2所示的甲、乙两方格纸上描点连线,画出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1)从图像可以看出,当温度达到 ℃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热,但温度 ,直到 后,温度才继续上升。蜂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热,且温度
(2)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不一样,有些物质(如海波)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 ;有些物质(如蜂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4.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1)实验时选用 (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固体颗粒,目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得的温度更准确。
(2)实验时试管插入水中的要求:① ;② 。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放在固体颗粒中间略 (选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
(3)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① ;② 。
三、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和凝固点
固态的海波、金属、天然水晶等物质在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开始熔化,这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作 。液态物质在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
[拓展]物质的熔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外界的压强或掺杂其他物质等,都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如滑冰时冰刀与冰面接触处压强很大,会降低冰的熔点,刀口下的冰熔化成水,起到润滑作用;在结冰道路撒盐,会降低冰的熔点;多数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都低。
2.晶体和非晶体
像海波、金属等具有确定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叫作 、 。像 、 等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叫作 。
3.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1)四个图像(如图 T1-2-3 所示)
(2)解读晶体的熔化图像
如图 T1-2-4 所示,AB 阶段,物质处于 态,吸收热量,温度 。BC 段是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 ,此时物质处于 态(不考虑B、C两点)。CD 段物质处于 态,吸收热量,温度 .
[点拨]①晶体在刚开始熔化时处于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结束时处于液态。所以当晶体物质的温度刚好等于物质的熔点时,物质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也有可能处于液态。
②晶体熔化图像中有“水平段”,即物质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非晶体熔化图像中没有“水平段”,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类型 吸、放热情况 温度变化
熔化 热 ①晶体熔化时温度 ; ②非晶体熔化时温度
凝固 热 ①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温度 ; ②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时温度
[点拨]不能认为晶体达到熔点就会熔化,其熔化过程仍需吸热,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同理,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应用示例
类型1认识熔化和凝固现象
例1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红糖加入水中
C.冬天,河水结冰 D.夏天,河床干枯
〔方法指导〕如何判断熔化和凝固现象
类型2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例2 用如图 T1-2-5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下列措施中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本实验中判断该物质开始熔化的依据是 .
A.试管中出现液体
B.温度计示数不变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该固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min。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实验点拨](1)在探究固体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应从下往上安装。
(2)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水浴法);试管选择较细一些的,装入的固体颗粒也尽可能小一些,其目的都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3)根据晶体熔化图像找熔点和熔化过程所需时间:晶体熔化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值为晶体的熔点;平行线段的终点和起点对应的时间差为晶体熔化过程所需时间。
类型3晶体和非晶体
例3 如图 T1-2-6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图像中图线 表示的是物质凝固为晶体的过程,该凝固过程需要的时间为 ,凝固过程中,该物质的状态处于 态,它需要不断 ,温度 ,由图可知,其凝固点为 。
[方法指导]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
根据定义判断:晶体有熔点 (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从图像上来看;晶体物质的熔化(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物质的熔化(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根据特点判断:晶体物质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热(放热)但温度不变。
课堂小结
听课效果,及时反馈 请另见单本,完成课堂反馈(二)A、B
课后作业,达标巩固 请翻转本书,完成本节课时作业
课堂反馈(二)A
[探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工厂里铸造金属零件时,先要把金属加热变成液态,然后将液态金属浇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后变成固态,便制成了需要的零件。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据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将大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种物态变化的过程中会 热,如果海冰消失,北极熊将无处可去。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2-1甲所示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由图乙所示的实验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如图2-2甲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加热到4 后,每隔1m in记录一次温度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
(2)在第1m 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 、继续吸收热量。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课堂反馈(二)B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应用]
1.北方寒冷的冬天,在储存蔬菜的地窖中摆放几盆水,这是利用了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 )
A.松香、萘、冰 B.石英、蜂蜡、冰
C.固态酒精、食盐、海波 D.铁、铜、玻璃
3.如图2-3所示是在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图 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图 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均选填“A”“B”“C”或“D”)
4.某物质的熔点是 那么,该种物质的温度为 时,其状态是 (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5.有两杯冰水混合物,甲杯内的冰多一些,乙杯内的冰少一些。将甲杯放在阴凉处,乙杯放在阳光下。下列关于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杯内的物质温度相等
B.两杯内的冰完全熔化需要的时间相等
C.甲杯比乙杯的温度低一些
D.甲杯内的冰不可能熔化
6.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在 大气压下的熔点。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8 3414 —259
A.铜球放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255 ℃时的氢是固态
C.3408 ℃时的钨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可测-40 ℃的气温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新知梳理】
一、1.固液 吸热
2.液固 放热
二、2.(2)温度达到48 ℃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 ℃不变,为固液共存态,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温度才继续升高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温度不断上升
(3)如图所示
3.(1)48 吸 保持不变 完全熔化吸 不断上升
(2)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4.(1)较小 使固体颗粒受热均匀
(2)①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底部和侧壁
②使烧杯中的水面超过试管中的固体靠下
(3)①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②减缓实验进程,便于观察与记录
三、1.持续吸热 保持不变 熔点凝固点 相同
2.晶体 蜂蜡 石蜡 松香 玻璃非晶体
3.(2)固不断升高 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液 不断升高
4.吸不变 不断上升 放 不变不断下降
【应用示例】
例1 A
例2 (1)C 停表 (2)C (3)38 A
(4)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4
(5)物质的质量较小,熔化时间较短(或记录温度相隔的时间太长)
例3 B 4m m 固液共存 放热 保持不变 50℃
课堂反馈(二)A
1.熔化 凝固
2.熔化 吸
3.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 晶体
4.(1)停表(2)42 (3)晶体
(4)温度达到熔点 (5)C
课堂反馈(二)B
1. 凝固 放热 2. C 3. A B 4. D5. A 6.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