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测试范围:第四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分)1.图4-Z-1中对光现象及其解释,描述错误的是 ( )2.2023年11月 19 日,2023全国中学生射击联赛在临沂举行。图4-Z-2中光现象的成因,与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相同的是 ( )3.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B.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C.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D.牙科医生观察患者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4.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C.看到夜空的星星闪烁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5.小明在寒假期间去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游玩,发现北极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内,头在水面上、身体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小明居然看到了北极熊“身首异处”的奇异场景,如图4-Z-3所示。此情景产生的原因与下列现象成因一致的是 ( )A.镜花水月 B.黑板反光 C.雨后彩虹 D.小孔成像6.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关于下列优美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湖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C.“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的“荫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7.如图4-Z-4所示的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 )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 。如图4-Z-5 所示是小红同学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大B.这次测量视力的情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C.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 的大小应该是0.6mD.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 的大小应该是0.3m9.如图4-Z-6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斑 S'将向左移动C.当液面上升时,光斑S'的位置不变 D.光源S 不动,增大激光与液面的夹角,光斑S'将向左移动10.如图4-Z-7所示,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1.如图4-Z-8所示,当夜晚汽车白色的灯光照射到红色的自行车尾灯时,自行车尾灯就会反射 光以提醒司机注意。若将汽车的白色灯光改为除红色以外其他单一颜色的光,当汽车的灯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自行车尾灯将呈现 色,不易引起司机注意,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12.汽车两侧的后视镜是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如图4-Z-9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后视镜中观察到一辆车,下一时刻这辆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辆车相对于轿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后视镜中车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13.近几年来,丹江口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如图4-Z-10所示是一群白鹭在马踏湖捕鱼觅食的场景,水中白鹭的倒影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白鹭看见水中的鱼,其实是鱼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14.净月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初夏的净月潭林海莽莽,深水清澈。我们看到的湖水要浅一些是因为光的 ;平静的湖面水深6m,水面上空10m处一只白头鹤正水平飞行,它和湖水中的像的距离为 m,白头鹤在向下俯冲捕食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15.装满盐水的碗中有一枚李子,小明在如图4-Z-11所示A 位置恰好看到李子在B 位置。他看到的李子是由光的 形成的虚像,真正的李子大约在水中 (选填“C”“D”“E”或“F”)处。他用激光笔从A 点向 (选填“B”“C”“D”“E”或“F”)处照射,可以把李子照亮。16.如图4-Z-12 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光从 斜射入 , 是入射光线,反射角的度数为 ,折射角的度数为 。三、作图题(共6 分)17.(2分)如图4-Z-1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水面上,试画出它可能的传播路径,并标出反射角度数。18.(2分)如图4-Z-14 甲所示,我国敦煌的塔式光热电站通过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19.(2分)如图4-Z-15 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激光笔射向镜面,请画出射中地面上目标 P 点的光路。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20.(10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4-Z-16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P 沿EO 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 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OF。接着将纸板Q绕ON 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Q绕ON 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2)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3)若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所示),入射光仍贴着纸板 P 沿EO 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O点,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Q上看到反射光。(4)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分别改变小孔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星形,只要孔足够小,光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丙所示,说明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选填“无关”或“有关”)。21.(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4-Z-17 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 关系。(3)将蜡烛A 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22.(8分)用如图4-Z-18 所示装置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的角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 1 2 3 4 5入射角i 30° 60°折射角r 11° 22° 32° 40°(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A 点(图中未画出)射向水面上的O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 的大致位置。(3)如果要让折射光线射到C点,在保持入射点O不变时,可 (选填“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或在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时,进行 (选填“注水”或“排水”)。学业水平评价(四)1. D 2. A 3. D 4. D 5. C6. A 7. B 8. C 9. D 10. D11.红 黑 12.凸面镜 运动 反射13.反射 虚像 虚像14. 折射 20 不变15. 折射 E B16. 空气 玻璃 AO 70°40°17.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19.如图所示20. (1)在 不变 (2)等于(3)不能 (4)无关21. (1)较暗 (2)大小(3)不变 (4)虚22. (1)小于(2)如图所示(3)减小 注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