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测试范围:第三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23年4 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3-Z-1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曲《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B.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2.关于如图3-Z-2所示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仍能听到较小铃声,说明真空可以传声B.图乙: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响度C.图丙: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图丁:B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工作的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确定障碍物远近的B.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 m/s的声波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4.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号弦和十三号弦,如图3-Z-3所示,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 处,最右摆到c 处,静止时在a 处。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 ,则八号弦 ( )A.发出声音的响度比十三号的弦大B.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十三号弦的小C.发出的声音音调比十三号弦的高D.发出的声音频率为220 Hz5.如图3-Z-4所示为四种声波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的音调不同 B.乙、丙的音色不同C.丙、丁的响度不同 D.甲、丙的音调不同6.广场舞作为现如今流行的健身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也容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下列关于广场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广场舞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乐的音调太高 B.为了保护周围居民的生活,应该取消广场舞活动C.若戴上蓝牙耳机跳广场舞,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跳舞时音响音量调小,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某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3-Z-5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其振动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8.图3-Z-6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小慧家购买的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洗碗机工作时,浸入水槽的部分发出频率为4×10 Hz的声波用于清洗碗筷等物品。关于这种声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 B.这种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D.人可以听见这种声波,但听起来很刺耳9.下列有关图3-Z-7中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图乙: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D.图丁: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10.如图3-Z-8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30 分)11.如图3-Z-9所示是一款超声波驱鼠器。在通电工作时,它发出的超声波和普通声音一样都是由物体 产生的,但是这种声波由于它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听到,它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老鼠的位置,达到驱鼠的目的。12.《梦溪笔谈》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筒),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说的是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 中也能传播,并且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 ,而士兵是根据 不同来辨别出马蹄声的。13.天坛的声学三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图3-Z-10所示。(1)回音壁可以让说话声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表面能够多次 声波。(2)当游客在圜丘坛顶的天心石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里的“响亮”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或“音调高”)。(3)某同学站在三音石上拍手,0.2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回音壁的半径为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4.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3-Z-11所示,吹箫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我们能区分箫与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15.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作“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波的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16.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 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 。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观众耳朵。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17.(16分)小明为了探索声音的奥秘,做了如下几个实验:(1)如图3-Z-12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听到的声音变大,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 。(3)如图丙所示,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 (填序号: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小明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18.(8分)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 3-Z-13 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 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进行探究。(2)若选择琴弦A 和D,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3)如图3-Z-14 所示是声音输入示波器中,示波器上显示的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图,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 ,响度相同的是图 。四、计算题(共16分)19.(8分)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已知在长为0.85 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问:(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中的大致声速如下表所示)物质 声速/(m·s ) 物质 声速/(m·s )空气 340 铜 3750水 1500 钢 5000铝合金 5400(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金属管的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0.(8分)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 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已知声速为340 m/s。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2)听到回声时,笛声传播的总路程。(3)汽车行驶的速度。学业水平评价(三)1. C 2. D 3. C 4. C 5、 A6. C 7. C 8. D 9. C 10. D11.振动 频率 可以12.固体 大 音色13. (1)反射 (2)响度大 (3)3414.音调 音色15.次声波 低于16.音调 空气17. (1)振动(2)空气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需要介质(4)A 响度 音调钢尺的振动频率太低,音调太低18. (1)A、B (2)琴弦长度(3)甲、丁乙、丁19.(1)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则由 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l空气=(3)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 l r-△t=2.5s - 2.33s=0.17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由表中数据知,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钢制成的。20.(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s=(2)听到回声时,笛声传播的总路程: 1360m。(3)由 得,笛声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汽车行驶的速度: 10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