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活动2: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3:小组合作,翻译文本,知内容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到,到来
丢下(他)而离开。舍,丢下。去,离开。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译文: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②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等待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丢下。
语气词,表示感叹“啊”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对方的尊称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信用
羞愧
译文: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回头看
活动3:复述情节,还原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_______与友期行,友人失____久未至。
经过:
友人后至问元方,元方以礼相答。友人无____骂太丘,元方以理相驳
结果:
友人惭愧拉元方,元方___________。
陈太丘


入门不顾
活动1:还原现场,角色扮演,感知人物。
旁白
陈元方
友人
活动2:根据前面事件的还原,请你判断陈元方和友人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格式:从文本 句中,我看出 的 (性格)。
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入门不顾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友人惭,下车引之
复述情节,还原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_______与友期行,友人失____久未至。
经过:
友人后至问元方,元方以礼相答。友人无____骂太丘,元方以理相驳
结果:
友人惭愧拉元方,元方___________。
陈太丘


入门不顾
辨题一:友人失信,责任在谁?
辨题二: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
活动1:“诚信驿站”评判是非。现在各位已经了解清楚事件的原委,请就以下问题进行辩论。每组3分钟陈述。
责任不完全在友人。
陈太丘未尝试等待或询问原因,直接离开显得过于刻板,元方作为晚辈,当面反驳后入门不顾,不够宽容大度。
责任在友人。友人未按约定时间到达,
属于失信行为;迟到后不仅不道歉,反而指责陈太丘“非人哉”,态度恶劣且无礼。最终导致太丘舍去,远方入门不顾。
辨题一:友人失信,责任在谁?
不失礼。客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也是给客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辨题二: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
辨题二: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
魏晋时期的名士率真通脱,元方受其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个坚持原则的孩子,再加上时年七岁,更加直率,不拘小节,所以“入门不顾”的行为倒显得真实可爱。
元方当时才七岁,那么对于他的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不必过于求全责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明事懂礼、孝顺父亲、大方正直的孩子。
你从本篇文本中的事件,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的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否”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相委而去
古义:
丢下
今义:
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与人期行
古义:
今义:
约定(名词作动词)
日期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一词多义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同“否”用于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副词,表示否定
判断句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是……”表判断
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


元方
家君
家君
陈太丘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君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搜集一个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如:商鞅立木。
2.反思生活中是否有过“失约”或“被失约”的经历,写一段50字左右的感悟,谈谈如何做到“言而有信”。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无礼指责,元方进行了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反驳。
本文旨在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诚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为了表现友人的“无礼”“无信”,本文详写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过程。
本文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对陈太丘等待友人的过程只是略写
C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觉得你的回答比较靠谱,不过我还是有疑惑,希望赐教。
B.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处不大通畅,我斗胆加以斧正了。
C.老师问我这位作报告的老人是谁,我告诉他,是我家令尊大人。
D.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A.正确;
B.有误,“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不能用于自己修改别人的文章;
C.有误,“令尊”是尊称别人的父亲,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D.有误,“惠存”是敬辞,敬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来形容自己保存。
故选: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