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Deepseek成为2025年的年度热点软件,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用Deepseek即时创作了一首诗歌:“南天怒卷千堆雪,一炬冲霄裂海云。烟土成灰铸铁骨,盐池煮浪淬龙魂。”这首诗描述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黄海海战
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这场冲突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根本性转折,传统朝贡体系被打破,中国被迫进入以条约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材料中“根本性转折”指( )
A.自然经济解体 B.开启了近代化 C.维新变法开始 D.近代史的开端
3.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是一座界标”。清朝建立起来的“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具体详尽严格的‘防夷章程’也不再有效。”《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条款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银元 D.外国公使近驻北京
4.英国《泰晤士报》1860年报道:“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被联军洗劫,珍贵文物被掠走,宫殿遭焚烧,昔日辉煌化为焦土。”这一惨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片“大海棠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和外蒙古的独立,变成了今天的一只“大公鸡”。割占“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6.如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②处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7.英国首相声明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使“中国内部全局得入正规”;法国公使表示,要在“(长江入)海口助中国剿贼,所有该国停泊各口(岸)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俄国公使也不甘落后,决定送给清政府一批枪炮。据此推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B.无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C.未能保持领导集团团结 D.军事战略出现重大失败
8.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下图空白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C.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9.“事实上,洋务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并没有一个事先的一定之规,洋务学堂也是随事情之来而被动接受外国侵略者的改造,一项一项兴办起来的。”材料强调洋务运动( )
A.是顺应现实之举 B.促进教育近代化 C.培养了新式人才 D.传播了西方文化
10.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坚持传统伦理,局部学习西方技术 B.全盘否定儒学,全面效法西方制度
C.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教育体系 D.发动社会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11.1869年,左宗棠设立西安机器局,生产枪支、开花子弹等军火。1872年,左宗棠将该局搬迁至兰州,并改名为兰州制造局,为成功收复新疆(除伊犁外)提供了部分军火。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对于应对边疆危机有一定的成效 B.促进了清朝军事体制的变革
C.创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 D.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12.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致远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材料中的“他”是谁( )
A.丁汝昌 B.左宝贵 C.邓世昌 D.陈化成
1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作诗。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几经离合,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再次分离与什么条约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至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推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5.张謇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以棉、铁两种工业为中心,1910年,他正式提出“棉铁政策”。认为“至柔唯棉,至刚唯铁”。这表明他主张( )
A.平均地权 B.君主立宪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16.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该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中共一大
17.在中国近代史上,报刊是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据此,阅读下方相关史料:《时务报》主要观点:“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目的:“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宣传( )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18.在义和团看来,洋人也罢,洋物也罢,无一不与侵略联系在一起。他们在歌谣中唱道“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材料体现出义和团运动( )
A.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 B.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C.注重团结义和团成员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19.如表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现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两次鸦片战争的烽烟 D.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
八年级历史第3页共6页
20.下列描述的是1902年我国一个普通家庭四兄弟的生活情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C.老三在香港岛成为一名英国的雇佣兵 D.老四在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二、材料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圆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4分)
材料二:在西方人眼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都是两败俱伤。他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2)材料二中的“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写两例)?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在“瓜分运动”中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4分)
材料三: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2.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寻求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割地 割让香港岛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开放口岸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关于经济方面的规定 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地域分布呈现出的新变化和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2分)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蒋廷黻《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在什么方面落后于西方?“中国欲自强”的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目的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3分)
材料三: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自此开展自上而下地全方位的政治改良,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开出晚期清思想界之革命,所关尤重。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方位的政治改良”是什么历史事件?开始的标志并分析其作用。(3分)
(4)指出材料一中哪部分史料与材料三形成了因果关系,并说明原因。(2分)
23.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爱国主义贯通了中国历史文化。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有时它会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摘编自许增纮《近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重要主题?(1分)
材料二:
(2)列举材料二中两个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活动。并说明二者的爱国主义有何“鲜明的阶级属性”。(4分)
材料三:梁启超是近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指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爱国主义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内容说明梁启超为之做了什么努力?(3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爱国主义的认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