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1857年,《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到:“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据此可知,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3.林则徐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该预言的是( )
A.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B.强迫清政府赔偿2100万银元
C.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4.下面是某班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该剧本比较合适的名称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宗教构梦 第二幕:战争追梦 第三幕:政策筑梦 第四幕:内乱毁梦
A.太平风云 空想幻灭 B.扶清灭洋昙花一现
C.变法改良救亡图存 D.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5.“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文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是指( )
A.《变法通议》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猛回头》
6.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
”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天国失败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B.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农民阶级局限性
8.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地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近代海防意识增强 B.经济迅速发展
C.开始反抗外来侵略 D.练军经验丰富
9.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B.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的危机
C.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D.实现与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
10.甲午战争中,美国纽约《世界报》曾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与该言论相关的是( )
A.偷袭清军运兵船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制造旅顺大屠杀 D.日本击沉“致远”舰
11.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恢复中华
12.“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材料认为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促使侵略者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五四运动
14.“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通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驱使近代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这一举动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有( )
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②东交民巷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③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④各国可以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由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创建,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该“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7.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同盟会
18.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是指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下面是《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的一则报道。该报道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标题 内容摘要
1911年10月14 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极大的革命军武装力量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辛亥革命
20.借助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A.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1.在历史学习中,要正确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D.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22.陈独秀曾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痛斥,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 )
A.发动武装革命 B.革新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23.某同学为研究新文化运动寻找到相关人物老照片,其中胡适可以填写
A.“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B.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者
C.君主立宪政体的鼓吹者
D.专制主义思想的支持者
24.下表是李大钊在 1918年发表的著作。这些著作可以发挥的作用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庶民的胜利》 11 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A.揭露清朝的黑暗统治 B.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C.阐述实业救国思想 D.记述五四运动史实
25.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C.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D.主张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二、材料题
26.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三个场景,任选其中一件大事并说出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用(自强运动)这标语概括1860至1870年代中国大效西方,其名称已表现着防御性的动机……有了这些活动,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简单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这有限目标始终无法获得。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材料二中“改革者”为得到“轮船与枪炮”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有限目标始终无法获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日本崛起于岛夷,最后跨海而来,燃起一场巨大的战火。战争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而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践做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两位这一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
材料四: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药……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用所学史实说明“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根据材料五,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做出的贡献。
2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吾幼年 又数年即回祖国,就学于广州之博济医院……以医亦救人苦难术。然继思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除去此恶劣政府不可,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心中。
——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材料二: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救国思想的变化。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谈谈孙中山救国思想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2)请按示例概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至少列举两项)
材料四: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针对“宋教仁案”和“袁世凯复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28.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增长,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迷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冀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说出五四运动期间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
材料二: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
——摘编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依据材料判断,五四青年节设置于哪一年?谈谈你对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的理解。
材料三: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未能完成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摘编自徐斌《百年大党的关键抉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湖会议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D
7.D
8.A
9.B
10.C
11.B
12.C
13.B
14.D
15.A
16.A
17.D
18.C
19.D
20.A
21.D
22.C
23.A
24.B
25.C
26.(1)大事及影响: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4月17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9月7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措施: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主要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3)历史事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事件:武昌起义;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5)贡献: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文化转型,推动了白话文的使用。
27.(1)变化:从学习西方医学到政治革命;
原因: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清政府逐渐腐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革命斗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3)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28.(1)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重人民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时间:1939年;
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