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竞赛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竞赛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宁波中学化学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具体操作或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B.利用模拟月壤研究从钛铁矿(FeTiO3) 中提取铁
C.利用雷达探测巡视表面土壤厚度、冰层结构
D.利用深海锂电池为“奋斗者”号控制系统提供电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2、H2、HD燃烧均生成水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可燃性液体是苯
C.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该过程ΔH>0,ΔS>0
D.BaCl2溶液能用来鉴别同浓度的纯碱稀溶液与小苏打稀溶液
3.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中有许多杂质和有害细菌,加入明矾消毒杀菌后可以直接饮用
B.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气溶胶不属于胶体
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
4.BF3 与碱性物质发生的反应为4BF3+2Na2CO3+2H2O=3NaBF4+NaB(OH)4+2CO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BF3的电子式:
B.BF3的空间构型是正三角形,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C.水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
D.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2OH2CO3+2OH-
5.生产绿柱石(Be3Al2Si6O18)的主要原料为花岗岩、伟晶岩,绿柱石的阴离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柱石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B.绿柱石的阴离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绿柱石中每一个原子或离子均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
D.lmol Be3Al2Si6O18中含24mol Si- O键
6.类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碳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CO2和NO2,则硫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SO2和NO2
B.SiCl4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2SiO3和HCl,则CCl4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O2和HCl
C.已知磷的最高价含氧酸有H3PO4和HPO3,则氮的最高价含氧酸有H3NO4和HNO3
D.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则二硫化碳也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②测定新制氯水的pH时,先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③用米汤直接检验食用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④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⑤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硫酸根的存在
⑥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⑦沸点由高到低排序: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正丁烷、异丁烷
⑧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⑨蒸干氯化铝溶液可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8.乌洛托品(分子式:C6H12N4,结构如下:转折点代表碳原子,氢原子省略)在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263°C,高于此温度即升华或分解。下图是实验室用过量氨气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制乌洛托品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洛托品的二氯代物有四种
B.B装置内的长导管不能插入甲醛溶液中,是为了防倒吸
C.反应一段时间后把B中的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到产品
D.C装置中CaCl2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合成装置中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溴化钠和硫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几滴硝酸银稀溶液:3Ag+ +Br- +S2- = AgBr↓+ Ag2S↓
B.向含1mol 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含lmol Ba(OH)2的溶液:3Ba2+ + 6OH- ++ Al3+ += 3BaSO4↓+ 3NH3·H2O + Al(OH)3↓
C.含等物质的量的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2Fe2++ 2I- + 2Cl2= 2Fe3++ I2+ 4C1-
D.向Fe(NO3)3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I溶液:2Fe3++ 2I-=2Fe2++ I2
10.将分别通入无氧、有氧的浓度均为0.1的溶液和溶液中,除溶液(无氧)外,都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测得各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a所示溶液pH降低的原因:
B.依据曲线b可推知0.2溶液(无氧)不能氧化
C.曲线c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是氧化的主要微粒
1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Cl2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Cl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在NaCl溶液和盐酸中Cl2的溶解度以及各种含氯微粒的浓度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Cl-的存在对Cl2的溶解只起到抑制作用
B.随NaCl溶液浓度增大,Cl2+H2OH++C1-+HC1O平衡正移,Cl2溶解度减小
C.随盐酸浓度增加,Cl2与H2O的反应被抑制,生成为主要反应从而促进Cl2溶解
D.由图2变化趋势可推测氯气在稀硫酸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12.某温度下,向50mL CuCl悬浊液中缓慢加入NaI固体并搅拌,体系中c(I-)与c(Cu+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该温度下,Ksp(CuI)=1.0 ×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x为10-6
B.Ksp(CuCl)=1 .0 ×10-9
C.向100mL含0.1molCuI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饱和食盐水,充分搅拌反应,可实现CuI全部转化为CuCl
D.若c点CuCl未完全溶解,则曲线bc段内,c(Cl-):c(I-)=106
13.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 ΔH<0,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甲、乙两种催化剂(催化剂活性不受压强影响)的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A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它条件相同,压缩容器体积,M点A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B.其它条件相同,压缩容器体积,甲曲线整体向左移动
C.乙中约200°C后,A的转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D.其它条件相同,该反应用甲作催化剂的平衡转化率比用乙高
14.将硫酸铜的稀溶液放在密闭容器中,缓缓抽去容器中的水蒸气,溶液逐渐失水变成饱和溶液,再继续抽气,则变成各种含水盐,最后变成无水硫酸铜。50°C时,容器中的压强与晶体水合物中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推测五水硫酸铜中,五个结晶水的化学环境不完全相同
B.曲线M-M′对应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曲线M′-N对应体系存在平衡:CuSO4(饱和溶液)CuSO4·5H2O(s)+ H2O(g)
D.当容器中压强低于p′后得到无水硫酸铜
15.25℃时,溶液中pH与关系如图所示。c为、、、的浓度,单位为mol·L-1。已知:、;的、;若mol·L-1时,溶液中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线为中pH与关系
B.向含溶液中加入FeS可能发生反应:
C.25℃时,某溶液中存在和时,
D.25℃时,的数量级为
二、多选题
16.苯乙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氯取代,生成两种一取代物的速率如图I,反应基本历程如图I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的△H>0,反应④⑤⑥的△H<0
B.光照条件下,得到等物质的量的(A)和(B)时,生成(A)时需要能量更少
C.由图I可知,光照条件下乙苯发生一氯取代,亚甲基氢活泼性是甲基氢的14.5倍
D.在相同条件下,由分别制备等物质的量的和,△H相等
三、解答题
17.乙醛在化工生产、食用香料及药物合成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Ⅰ.实验室制备乙醛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装置B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 。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探究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4)小组同学完成实验i,记录实验现象。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5滴5%CuSO4溶液,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加热至沸腾 有砖红色沉淀,液面有红褐色粘稠物
①甲同学分析实验现象,对砖红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砖红色沉淀为Cu。
猜想b:砖红色沉淀为Cu2O。
猜想c:砖红色沉淀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资料]Cu不能溶于浓氨水,Cu2O可溶于浓氨水形成配离子[Cu(NH3)2]+(无色),并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为[Cu(NH3)4]2+(蓝色)。
为验证猜想a、b、c是否成立,设计实验ii进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i 将实验i的浊液过滤、用酒精洗涤,除去粘稠物,往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浓氨水,振荡,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猜想b成立。
实验中[Cu(NH3)2]+转化为[Cu(NH3)4]2+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乙同学认为红褐色粘稠物可能是乙醛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设计实验iii进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ii 向试管中加入 溶液,5滴蒸馏水,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加热至沸腾 无沉淀生成,液面有红褐色粘稠物
实验结论:乙醛在强碱性条件下生成红褐色粘稠物。
③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研究乙醛在强碱性条件下生成红褐色粘稠物的反应机理。
[资料]a.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H称为α-H,α-H活性强。
b.乙醛在强碱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拓展]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填“能”或“不能”)生成多烯醛聚合物,其理由是: 。
18.利用1-甲基萘(1-MN)制备四氢萘类物质(MTLs,包括1-MTL和5-MTL)。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十氢萘(1-MD)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图:
(1)根据1-MTL和5-MTL的结构及命名方式,1-MTL和5-MTL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名称为 MTL。1-MN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提高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
(2)同温同压下,向温度为时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过程中保持的浓度不变,反应Ⅰ的化学平衡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各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温度为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曲线a、b中,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 (填代号)。已知1-MTL比5-MTL稳定,则的数值范围是 (填标号)。
A. B.-1~0 C.0~1 D.
(4)已知反应的速率方程,(、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由此推知, (填“>”“<”或“=”)。
(5)以1 mol 1-MN为原料,在kPa的高压氛围下反应(的压强近似等于总压),测得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产物的选择性(某生成物i的物质的量与消耗1-MN的物质的量之比)和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物种i物质的量与除外其他各物种总物质的量之比)随1-MN平衡转化率y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温度为时,1-MN平衡转化率,则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
19.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赤泥)中含有、、和少量。可以通过下列流程将各金属元素回收利用。
已知:①萃取剂HA是一种有机弱酸,酸性大小顺序为,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A可以与钛、铁和Sc等离子络合,形成易溶于有机溶剂的配合物,溶液C中钛以存在。
③已知:
(1)S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的空间构型为 。
(2)滤液I中Al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3)HA对钛和铁的萃取率(进入有机相的离子占投料离子的质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①结合图中信息,写出通入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②pH<1时,钛的提取率明显降低,请结合萃取反应平衡解释原因 。
(4)写出煤油相E中的与足量转化成水相中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5)常温下,“沉淀分离”时加入NaOH溶液,使,滤液中的pH为 。
(6)最终获得的沉淀经提纯后可以用于制备,其常用方法为先溶于盐酸,然后再加入草酸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最后再将固体置于空气中灼烧得,则该过程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7)一种由Sc、Sn、V组成的晶体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底边边长为a nm,高为c nm,)。
注:图2显示的是三种原子在xz面、yz面上的位置,图3显示的是Sc、Sn原子在xy面上的位置
①与Sc距离最近的Sc原子数为 。
②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
20.1,3-丁二烯(,简称丁二烯)是生产橡胶的一种重要原料,其制备方法不断创新。
Ⅰ.1-丁烯()催化脱氢法是工业生产丁二烯的方法之一。
(1)25℃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物质
燃烧热
已知: ,则 。
(2)将一定量的1-丁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温度下1-丁烯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②已知 的标准平衡常数,其中,则温度下,该反应的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Ⅱ.电化学催化还原乙炔法条件温和,安全性高。在室温下,某科研团队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电催化还原乙炔制备丁二烯。
(3)反应开始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该吸附过程的熵变 0(填“>”“<”或“=”),生成丁二烯的电极反应式为 。
(4)一定时间内,丁二烯的选择性和通过电路的总电量随相对电势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丁二烯的选择性,电量,n表示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①当丁二烯选择性减小时,阴极产生的物质还可能有 (填标号)。
A. B. C. D.
②当相对电势为时,生成丁二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列计算式)。
《2025年宁波中学化学竞赛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D D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C B CD
17.(1)分液漏斗
(2)干燥氧气
(3)
(4) 固体完全溶于浓氨水形成无色溶液,振荡,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立即变为蓝色。 2mL10%NaOH 不能 甲醛没有α碳原子
18.(1) 6-MTL sp3、sp2 催化剂
(2)不移动
(3) a C
(4)>
(5)2.71mol
19.(1) 第四周期ⅢB族 V形
(2)
(3) 时,逆向移动,提取率降低
(4)
(5)6
(6)
(7) 4
20.(1)
(2) 0.099
(3) <
(4) 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