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唐诗五首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唐 诗 五 首
律诗知识
1. 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 通常的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律诗知识
3. 一般说来,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 全诗通押一个韵,而且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则可押可不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描写出自己像孤鸟一般无所归依。诗人徘徊不定和心无所依的惆怅心境跃然纸上。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在诗人的世界里,“皆”,“唯”,体现色彩单调,且秋色、夕阳总让人感到萧瑟、悲伤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有事可做。
而自己踌躇徘徊、没有方向。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助读资料1: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史记·伯夷列传》
展现了伯夷、叔齐坚守气节、不与周朝合作的决心,表达了对周武王伐纣的不满和对古代圣王时代的怀念。
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助读资料2:王绩: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他三次做官又三次隐居,在做官与隐居间徘徊不定。性孤高,嗜酒,一次能饮五斗酒,自称五斗先生。王绩曾写诗直接表达他对陶渊明的喜爱:“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原创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王绩想要归隐,但不能“忘怀得失”。诗人在仕与不仕中徘徊不定,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隐居不仕。诗人的“长歌”中笼罩着内心极为不甘心的挣扎与苦闷、无奈与惆怅。
六、展开联想与想象,为诗歌配图
哪一幅更贴合诗歌的意境呢?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太平寰宇记》
五、把握诗中风景的特点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空灵
明丽
朦胧
展开联想与想象,为诗歌配图
哪一幅更加契合诗歌的内容与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与诗人情感说明理由。
2
崔颢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yè)著名学者李邕(yōng),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崔颢 唐代诗人
《黄鹤楼》中写景与抒情之间是如何勾连起来的?
2
一生飘荡,怎会没有世事渺然的感受呢?在黄鹤楼上,他带着这种惆怅之情登楼远望,即便是汉阳晴川与鹦鹉洲的生机勃勃,在诗人这个羁旅他乡之人的眼中反而引发思乡的哀愁(以乐景衬哀情)。
《黄鹤楼》中写景与抒情之间是如何勾连起来的?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一辆车。这里表明随从
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借指出使边塞的使者身
份。
居延:地名,泛指辽远的边塞
地区。
三、名联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单看上句“大漠孤烟直”,仅有两个意象——大漠、孤烟。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沙漠既然大而无边,定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物,所以烽火台上的一缕孤烟就显得格外醒目。这一道浓烟,垂直而上,更显得劲拔坚毅。
诗人用简单的“直”字形容孤烟,不仅是对景物的客观记录,还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孤寂情怀融入到了自然景象之中。诗人被排挤出了朝廷,“单车”问边,如一棵孤零零的蓬草,在大漠中飘飞,如何不孤寂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句“长河落日圆”。沙漠上的河流,没有其他景物的映衬,相比沙漠之阔大,河流自然显得绵“长”,就像一根横贯的锦带;而长河之上的落日,相比河流之“长”,必然显得十分“圆”;这“长”、“圆”二字,不加修饰,简单朴实,非常准确地描摹出了大漠傍晚时的独特景观。
此外,落日本来就是令人感伤的意象,在大漠的背景下,越显得苍凉。然而诗人用一“圆”字来形容,反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诗歌情感由开篇的落寞孤单转为受大漠景象震撼心灵。
仿佛在此盛景下,连难过的事情都暂时遗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经消散,有的只是在边将身上感悟到的征战沙场、为国征战的情感。
同桌讨论:思考下列问题,自行选择一个作答。
3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唐朝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有“诗佛”之称。
王维 唐代诗人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伤感是否冲突?
同桌讨论:思考下列问题,自行选择一个作答。
3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伤感是否冲突?
写作背景
王维,十六岁有仕进之心,二十一岁以解元登第,可谓是年少有成。然而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查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王维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就是写于此次出塞途中。
同桌讨论:思考下列问题,自行选择一个作答。
3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伤感是否冲突?
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文人,面对塞外的征蓬、孤雁,王维难免不生出有志不得、被排挤的悲凉。
但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简单纯净的景致,反而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壮阔的边塞风光唤起诗人情绪,个人的失意在这景物的净化下变得慷慨悲壮,诗人的达观也由此可见。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恣肆奔流的长江,正像李白此刻踌躇满志、期待一展宏图的心境。
明净澄澈的月亮、优美奇幻的云朵,更渲染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绵远悠长的流水寄寓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
情景交融
远望时,它是在平原上恣肆奔流的大川;俯身观,它有细腻温柔的浪花和绵远悠长的水流,分别蕴藏着诗人李白踌躇满志的信心和眷恋故乡的柔情。
4
《渡荆门送别》中的“万里送行舟”表现出李白怎样的情感态度?
这首诗是写于李白青年时期,是他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这次远游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
备实现他“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人生抱负。因此
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对未来的踌躇满志,都交织
在一起。
结尾处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的水不远万
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这是一种对故乡的热
爱与依恋之情的间接表达(对面落笔)。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孤山寺、贾亭、白沙堤:西湖周边地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品味词句,涵咏体会
例如:“水面初平”的“初”字,写出春天湖水刚刚上涨,水面与湖岸平齐的景象。
《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西湖初春景色,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课本上做简单的批注。
《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西湖初春景色,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课本上做简单的批注。
颔联: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颈联:
渐欲
才能
四、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情感
《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西湖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5
《钱塘湖春行》中景色的生机活力源自于哪里?
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一直到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任期间,白居易对钱塘湖(今西湖)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既为江南运河扩充了水源,也保障了钱塘、盐官(今海宁)之间运河两岸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还解决了杭州城居民用水之忧。
写作背景
5
《钱塘湖春行》中景色的生机活力源自于哪里?
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白居易在这春天的美景中,怎能不心情愉悦呢?情随景动,景见情意,整首诗用浅显的语言,细致描摹了春天的各种典型景物,让人感受到春天,特别是白沙堤的生机盎然,这都源自于作者那颗愉悦的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