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秋思如画,断肠天涯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家,代表作《汉宫秋》。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统称元曲四大家。曲词豪放洒脱,有“曲状元”之称 。
《天净沙·秋思》是“秋思之祖”。
走进作者
背景资料
元朝初年经历了朝代更迭,国家动荡,生活不稳定。加之统治者又对儒生高压打击使得元朝文人空有一腔热血与才华得不到施展。诗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穷困潦倒的羁旅途中写下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杂剧
散曲
小令
元曲
套数
《天净沙·秋思》
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常用于写景、抒情。
又称“散套”、“套曲”,通常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适应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关于元曲
“曲”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文学常识
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天净沙 ·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任务一: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天净沙 ·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天净沙 ·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中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缓缓落下,肝肠寸断的思乡人还在漂泊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枯”干枯,“昏”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衰败、凄凉的感觉。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动静结合,则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乐景衬哀情与作者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道”“西风”“瘦马”突出了旅途的艰辛和作者的疲惫。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为全篇主旨所在,表达了天涯沦落之人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1.这首小令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意象?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以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运用白描手法,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纳入一个画面,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可谓一字一景。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温馨生活更反衬气氛的萧瑟荒凉,抒发游子的凄凉忧伤、孤苦寂寞。
任务三:合作探究,讨论提升
意象: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某种情感的事物。
意境:诗中意象组合起来,营造出来一种整体的环境和氛围,就构成了意境,表达出作者的一种心境和情感。
概念学习
2.结尾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夕阳”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又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作者以“断肠人”自比,直接抒情,表达了羁旅游子内心的惆怅、悲凉以及他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任务三:合作探究,讨论提升
《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小令前三句,共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个性鲜明的印象,寓情于景,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游子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
1、分析诗歌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背诵并默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