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人教版八上物理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八上物理章末测试(三) 物态变化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 的是( )BA.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 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 D. 刚温好的牛奶的温度第2题图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 将玻璃泡浸入热水后应马上读出温度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现象是( )C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第4题图4.《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A. 升高湿纸的温度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第5题图A.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 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C.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 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6.(2023·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A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寒霜遍野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7.(2023·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C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2023·武汉江岸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中汽化,吸热B. 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中液化,放热C. 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D. 冻肉出冷冻室时比进冷冻室时重,这是凝华现象9.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A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10.(2023·苏州)如图,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DA. 仅液化 B. 仅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11.(2023·武汉江岸区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是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B. 图甲中器材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C. 图乙是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D. 图丙中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度不变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又会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时需要______,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压缩体积汽化吸热14.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华放出15.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物态变化。汽化液化16.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升华吸收17.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_____(填“液态”或“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态第18题图18.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在加热 时,该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物质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9题图19.如图所示是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作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示数较____(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时要吸热。干泡温度计和湿泡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______(填“越多”或“越少”)。低蒸发越少2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等于高于三、探究实践题(共3题,共26分)21.(8分)(2023·宜昌)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零下盐降低了冰的熔点图1图2(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____(填“甲”或“乙”)罐。乙22.(8分)(2023·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 。36(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吸收不变(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BA. 石蜡的凝固点为B.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C. 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23.(10分)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甲、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二。(3)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温度甲、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4)将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同时滴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据此可猜测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有关。液体种类(5)小明的妈妈刚从超市买回一些新鲜果蔬,请你结合前面的探究结论,提出一个具体措施,使新鲜果蔬中的水分散失得最慢最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袋子密封好后放入冰箱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新考向 情境题】人教八上物理章末测试(三) 物态变化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4 ℃的是( B )A.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 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 D. 刚温好的牛奶的温度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A. 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 将玻璃泡浸入热水后应马上读出温度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第2题图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现 象是( C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4.《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 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 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 )A. 升高湿纸的温度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第4题图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 ,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 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 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C.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 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6.(2023 ·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A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寒霜遍野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7.(2023 · 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C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2023 ·武汉江岸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中汽化,吸热B. 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中液化,放热C. 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D. 冻肉出冷冻室时比进冷冻室时重,这是凝华现象9.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10.(2023 · 苏州)如图,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 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D )A. 仅液化 B. 仅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11.(2023 ·武汉江岸区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是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 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B. 图甲中器材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C. 图乙是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D. 图丙中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度不变12.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 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采用_压缩体积_的方法将二氧 化碳气体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又会发生_汽化_(填物态变化名 称)现象,此时需要_吸热_,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14.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 ,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 过程_放出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 ,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 ,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汽化_和_液化_两种物态变化。16.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 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_吸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小水滴。17.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空气中 的水蒸气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液态_(填“液态”或 “气态”)水。18.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_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80 _℃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不变_;在加热6 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_液共存态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8题图19.如图所示是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作 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 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示数较_低_(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蒸发_时要吸 热。干泡温度计和湿泡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 水蒸气含量_越少_(填“越多”或“越少”)。第19题图2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等于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_高于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三、探究实践题(共3题,共26分)21.(8分)(2023 · 宜昌)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 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 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 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 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混合物处于固液共存状态_时,用温度计分 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 零下6 ℃ 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 化的原因是_盐降低了冰的熔点_。图1图2(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 乙_(填“甲”或“乙”)罐。22.(8分)(2023 ·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 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36 _℃。(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吸收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不变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B_(填标号)。A. 石蜡的凝固点为48 τB.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τC. 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23.(10分)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 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 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甲、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_温度_有关。(2)通过 甲_、_丁_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二。(3)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4)将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同时 滴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 据此可猜测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_液体种类_有关。(5)小明的妈妈刚从超市买回一些新鲜果蔬,请你结合前面的探究结 论,提出一个具体措施,使新鲜果蔬中的水分散失得最慢最少: 用袋子密封好后放入冰箱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新考向 情境题】人教八上物理章末测试(三) 物态变化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4 ℃的是( B )A.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 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 D. 刚温好的牛奶的温度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A. 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 将玻璃泡浸入热水后应马上读出温度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第2题图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现 象是( C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4.《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 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 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 )A. 升高湿纸的温度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第4题图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 ,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 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 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C.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 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6.(2023 ·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A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寒霜遍野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7.(2023 · 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C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2023 ·武汉江岸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中汽化,吸热B. 制冷剂在冷凝器的管子中液化,放热C. 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D. 冻肉出冷冻室时比进冷冻室时重,这是凝华现象9.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10.(2023 · 苏州)如图,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 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D )A. 仅液化 B. 仅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11.(2023 ·武汉江岸区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是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 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B. 图甲中器材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C. 图乙是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D. 图丙中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度不变12.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 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采用_压缩体积_的方法将二氧 化碳气体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又会发生_汽化_(填物态变化名 称)现象,此时需要_吸热_,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14.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 ,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 过程_放出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 ,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 ,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汽化_和_液化_两种物态变化。16.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 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_吸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小水滴。17.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空气中 的水蒸气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液态_(填“液态”或 “气态”)水。18.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_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80 _℃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不变_;在加热6 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_液共存态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8题图19.如图所示是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作 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 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示数较_低_(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蒸发_时要吸 热。干泡温度计和湿泡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 水蒸气含量_越少_(填“越多”或“越少”)。第19题图2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等于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_高于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三、探究实践题(共3题,共26分)21.(8分)(2023 · 宜昌)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 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 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 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 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混合物处于固液共存状态_时,用温度计分 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 零下6 ℃ 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 化的原因是_盐降低了冰的熔点_。图1图2(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 乙_(填“甲”或“乙”)罐。22.(8分)(2023 ·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 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36 _℃。(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吸收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不变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B_(填标号)。A. 石蜡的凝固点为48 τB.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τC. 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23.(10分)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 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 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甲、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_温度_有关。(2)通过 甲_、_丁_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二。(3)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4)将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同时 滴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 据此可猜测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_液体种类_有关。(5)小明的妈妈刚从超市买回一些新鲜果蔬,请你结合前面的探究结 论,提出一个具体措施,使新鲜果蔬中的水分散失得最慢最少: 用袋子密封好后放入冰箱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物理章末测试卷(三) 物态变化.pptx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物理章末测试卷(三) 物态变化(原卷版).docx 【新考向情景题】人教八上物理章末测试卷(三) 物态变化(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