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高级中学、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高级中学、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联考试卷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商朝时畿内和畿外的关联较弱,国王对畿外地区的控制有限;西周时期,周王借助诸侯加强对畿外的统治。同时,各诸侯也会赐采立邑,以处子孙。因此,王畿之外的格局与王畿地区的社会结构颇为相似。这样的做法 ( )
A.构建了完备的基层管理体系 B.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C.促进了华夏认同意识的萌发 D.强化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2.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去拜见鲁隐公,薛侯以“先封”为由要求行礼位置的次序在前,滕侯反驳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于是,鲁隐公安排滕侯在先。鲁隐公的做法 ( )
A.改革了晋谒礼仪 B.激化了嫡庶矛盾
C.破坏了分封制度 D.维护了宗法秩序
3.表1是北魏从太祖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至高祖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年间,平城及附近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北魏 ( )
表1
类别 旱灾 水灾 震灾 风灾 虫灾 雪灾 霜灾 疫灾
次数 26 14 8 16 3 3 3 2
A.统一北方的后果 B.不重视农业生产
C.迁都洛阳的原因 D.疫病防治的成功
4.唐文宗(827-840年在位)任命魏征五世孙魏謩为谏官时说:“每览国史,未尝不沉吟伸卷,嘉尚(魏征)久之,尔为拾遗,其风不坠,屡献章疏,必道其所以”“吾岂不能虚怀延纳,仰希贞观之理欤?”唐文宗旨在 ( )
A.表扬魏征的功绩 B.效仿太宗以求治世
C.肯定魏謩的谏言 D.彰显自己知人善任
5.唐元和八年(813年),宰相李吉甫编纂《元和郡县图志》。他在序言中强调“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据此可知,《元和郡县图志》的编纂旨在( )
A.实现政治抱负 B.保障边疆安全 C.加强国家治理 D.维护君主集权
6.乾隆年间,对外省官员考课除大计之外,还增设了密考制度,即每年年底各省督抚将“藩道府各员贤否,加注考语,例不咨部”,径送皇帝。材料表明密考制度 ( )
A.造成督抚权力膨胀 B.完善基层官员选拔流程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7.图3描绘的是晚清时期儿童喜欢的“小放牛”游戏,其中一个儿童扮演牵牛者,两个儿童扮演牛,一个儿童扮演骑牛者。这一游戏场景反映出 ( )
图3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西式教育改变人们的劳动观念
C.城市化推动乡村生活方式变化 D.民众娱乐活动受农业文明影响
8.太平天国初期颁布《五大纪律诏》和《定营规条十要》,明确“秋毫莫犯”“别男行女行”“不得吹烟饮酒”等禁令,违者严惩,并通过定期宗教仪式维持纪律。天京事变后宗教仪式流于形式,同时各王为扩充实力放松兵员审查,部分部队“与土匪无异”。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是因为( )
A.内部宗教信仰体系崩塌 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C.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9.如表2为部分学者对维新变法的认识。他们的研究,表明这场变法 ( )
表2
学者 立论时间 认识
泷川具和(日) 1898年 既缺从政经验,又少显官,仅有张荫桓、徐致靖等数人,从正面进行公然改革,势单力薄,障碍颇多,难以成事。
陈恭禄 1935年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终则一无所成。
萧功秦 2021年 戊戌变法是一场非常不成熟的变革,是由涉世未深的青年皇帝与同样缺乏官场经验的、充满书生激情的少壮变法人士相结合而发动的激进变革。
A.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旨在推翻封建君主制
C.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D.导致统治集团的分化
10.1898年,甲午进士李家驹赴日本考察学务,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1906年,他出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同年,在学堂举办的运动会上,李家驹脱下官袍,参加短跑比赛,轰动一时。他的举动受到开明报章的大力揄扬,带动了中国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这反映出 ( )
A.教育领域的嬗变革新 B.欧美体育运动开始传入
C.清末新政取得了成功 D.新学堂与科举制的对立
11.1913年4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召开中华民国首届国会。首届国会采用两院制,参议院由各省议会选举产生,每省10名;众议院由各省人民按每80万人一名的比例直接选举产生。据此可知,中华民国首届国会的成立 ( )
A.反映了政党政治的局限 B.表明了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体现了政治体制的探索 D.成为了军阀专制统治的工具
12.在1934年红五月的扩大红军突击运动中,瑞京(瑞金)3900多名新战士,经过列宁小学学生宣传鼓动而参军者有1500人;在粮食突击运动中,列宁小学学生打锣高叫:“集中粮食呀!不要使红军哥哥饿肚皮呀!”这表明 ( )
A.经济工作稳步推进 B.战略转移需要民众支持
C.苏区教育成效显著 D.集中粮食服务扩大红军
13.表3为节选自《大公报》的四则广告。这可用以说明,抗日战争时期《大公报》刊载的广告 ( )
表3
刊载时间 广告主体 广告语
1938年5月13日 《悲壮的滕县之役》 浴血滕县,抗拒敌人不退此一战役,实惊天地动鬼神!
1940年1月3日 椰子霜润肤剂 用国货爱国,用好货满意。
1942年7月7日 中国机器油制造厂 建设民族工业,昌明国防科学;纪念七七抗战,完成自力更生。
1944年9月7日 大兴工业公司出品的三八牙膏 爱国仕女,雪“齿”图强,每日不忘
A.融入抗战语言,传播抗战精神 B.启迪民众智慧,倡议全面抗战
C.注重民族动员,主导消费潮流 D.提升抗战认知,主张持久抗战
14.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地区开始出现社队企业,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流动,允许企业面向全国市场,形成别具特色的“苏南模式”。社队企业的异军突起 ( )
A.开创了农业多元发展的模式 B.平衡了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
C.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改变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形式
15.1985年9月12日,陕西一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夏收后,家人从西安买回一台“黄河”牌彩色电视机,他赋诗一首:“电视机,真方便,不用银幕不用片,千里以外把戏演,坐在家里就能看。科学技术大发展,黑白又把彩色换,红红绿绿多鲜艳,老人娃娃都爱看。”这反映了 ( )
A.农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B.农村商品市场更加繁荣
C.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实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6分,17题13分,18题13分,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皇帝的专用文书,在秦代“命为制,令为诏”;汉代则有策、制、诏、戒敕之别。上行于君主的文书,有用于陈事谢恩的“章”,用于陈事的“奏”,用于陈情的“表”,以及表达政见的“议”,等等。一般官府往来文书,则有记、教、举书、传、奏记等。上达于皇帝的文书,须有“昧死再拜”“顿首死罪”“诚惶诚恐”等语词,自称“愚憨”“粪土”“草莽”等;送达上司的文书,也要有“敢言之”“头死罪”之类。文书程式上还形成了避讳、抬头等制度。而“如诏书”“如律令”等词语在文书中大量出现,则是有意通过这种反复重申,以强化法令的权威性。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代文牍之风盛行,尤其晚期愈演愈烈,“自宰辅,下至驿递仓巡,莫不以虚文相酬应”,且大多“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胥曹”。由此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书史的依赖。而书吏为便于舞弊,喜欢将文书化简为繁。他们经常故意“析大纲以为细碎之科条,连章屡牍,援彼证此,眩于目而荧于心”。章奏则“或一事而重言,或一本而数纸”,使上司“竟日有不能周读一过者”。
-摘编自颜丙震《明代文牍之风对地方政治的影响》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的文书行政,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秦汉时期的奠基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调适,唐宋时期的规范与统一、元明清时期的完备成熟,具有前后沿革承继,不断健全完善的连续性、创新性特点。从总体上看,文书行政与古代大一统国家发展历程相伴随,在历代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体现国家治理思想、落实国家治理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核心手段之一。同时,文书运行及其执行力的强弱,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反映。
-摘编自郭睿君《中国古代文书行政与国家治理》
(1)概括材料一中秦汉文书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因素。(8分)
(2)分析材料二中“文牍之风”愈演愈烈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古代文书行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是建立新的官学教育体系的一次重要实践。下表是《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部分章节及其主要内容。
章节 主要内容
第二章“功课” 仕学馆课程如下:算学第一、博物第二、物理第三、外国文第四、 舆地第五、史学第六、掌故第七、理财学第八、交涉学第九、法律学第十、政治学第十一。
第四章“学生出身” 仕学馆人员,应俟三年卒业,由教习考验后,管学大臣复考如格,择优保奖,予以应升之阶,或给虚衔加级,或咨送京外各局所当差,统俟临时量才酌议。
第七章“堂规” 教习学生,一律遵奉《圣谕广训》,每岁恭逢皇太后、皇上万寿圣节,至圣先师诞日,皆由总教习、副总教习、总办各员率学生至礼堂行礼如仪。
-摘编自邹鑫《从<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看清末官学教育的转型》
(1)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官学教育改革的时代价值。(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动物饲养场所为帝王或贵族私有,普通百姓无权进入。
“京师万牲园”是中国仿照西方兴建的第一座动物园,设于农工商部下属的农事试验场内。万牲园的第一批动物是端方出洋考察期间购买的,1907年6月7日运抵北京。1907年7月19日,万牲园暂借地农事试验场附近广善寺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早8:00-下午6:00,门票价铜圆20枚,儿童、仆役减半,内部职工及其亲友入园游览也一律购票;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可免票入园参观。其游览规则标明:不得戏弄动物,“亦不得抛掷瓦砾、食物,犯者议罚”;“男客以星期日及星期一、三、五等日,女客以星期二、四、六等日游览”,但这一规则很快就废除。万牲园建成后,数月内“又由外洋购到大猩猩及白猿、白头墨猿、定星猴等”。按照农工商部的要求,各省也陆续运送了当地的特有动物。京师万牲园后来历经扩建,至1911年已极具规模,飞禽走兽品类齐全,园内绿荫夹道,花草掩映,成为京人游览的第一去处。民国时期各省纷纷兴建动物园,大体依京师万牲园为蓝本,使之公园化。
-摘编自李长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万牲园”兴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万牲园”兴建的历史意义。(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至上。
(三)坚持理论创新。
(四)坚持独立自主。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六)坚持胸怀天下。
(七)坚持开拓创新。
(八)坚持敢于斗争。
(九)坚持统一战线。
(十)坚持自我革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写一则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3分)
清源东坎高级中学秋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C D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C A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6分)
(1)特点:文书种类多样化;文书程式化;法令权威强化。(每点2分,共4分)
因素:中央集权制度;儒家礼制文化;法治化建设需求。每点2分,共4分)
(2)原因:明代官僚体系庞大;地方官员懈怠;书吏谋私。(每点2分,共6分)
(3)关系:文书行政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书行政不仅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
17.【答案】(13分)
(1)特点:课程分科明确,课程设置近代化;重视学业考核与奖励;在形式上引入近代学堂体系,但核心仍以维护皇权统治和传统礼教为导向。(每点2分,共6分)
(2)时代价值:推动教育近代化,有利于选拔新式人才(3分);传播西学,促进思想解放(2分);推动“新政”实施和清末社会变革/加速清政府灭亡(2分)。(某分)
18.【答案】(13分)
(1)兴建原因:民众休闲娱乐的需求;中外联系和交流的加强;清末新政的推动;西方动物园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历史意义:开创中国近代动物园先河,为各地动物园的兴建提供蓝本;2分)
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传播近代科学知识;(2分)
促进社会观念转变;(1分)
提供新型公共休闲娱乐空间。(2分)。(共分)
19.【答案】(13分)
论题:坚持党的领导。(2分)
阐述:中国共产党之初和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推进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掀起国民大革命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推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8分)
结论:总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