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思想政治考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1一2课。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300年前,剑湖流域孕育了以海门口遗址为代表的大型史前聚落,这是中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该遗址出土了稻、粟、麦等多种农作物遗存,稻、麦共存的现象,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稻麦复种技术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提供了重要线索。由此可知①当时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决定②当时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归家庭私有③当时的人们已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④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西西里奴隶起义是罗马共和国后期在西西里岛爆发的两次大规模奴隶反抗斗争。起义因奴隶遭受庄园主残酷剥削及当局终止释放奴隶政策而引发,其中第一次起义由叙利亚籍奴隶攸努斯领导,第二次起义则由萨尔维乌斯(又称萨维阿斯)与阿铁尼奥共同发起。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休耕播种技术出现③两个对立的领导核心是起义失败的根源④起义是两大对立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农民贫困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的愧疚以及深切同情农民、反对残酷的经济剥削的思想。由此可见①唐代税收制度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高一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②统治阶级通过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剥削农民③白居易的愧疚感反映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马克思主义百科辞典》指出,资产阶级是占有生产资料,并以此榨取雇佣劳动者剩余价值的阶级。这一阶级的形成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紧密相连。这说明①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③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形态就会灭亡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可通过革命手段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圣西门是十九世纪初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把设想的理想社会制度叫作“实业制度”,在“实业制度”下,人人都应当劳动,劳动者将受到尊重,游手好闲者将没有存身的余地,社会保证一切人都能获得工作,都有劳动的权利。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的“实业制度”呢?圣西门第一反对暴力革命,第二反对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①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认为应该平均分配劳动成果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④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用他们的财产和他们掌握的国家政权所能提供的一切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改善自身的生活处境,工人阶级多次举行起义运动,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即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这表明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经济斗争的最高方式③工人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高一思想政治第2页(共6页)】高一思想政治考试卷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53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出土了稻、粟、麦等多种农作物遗存,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也说明当时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③④正确。当时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①错误。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归家庭私有,②不选。2.B【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西西里奴隶起义的背景是奴隶遭受庄园主残酷剥削,反映了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①正确。由“起义因奴隶遭受庄园主残酷剥削及当局终止释放奴隶政策而引发”可知,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奴隶起义是两大对立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④正确。②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选。起义失败的根源是奴隶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奴隶主阶级的强大,③错误。3.D【解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观刈麦》中指责了繁重的租税,反映了统治阶级通过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剥削农民,②正确。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正确。封建社会中,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①错误。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其所处时代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③错误。4.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以此榨取雇佣劳动者剩余价值,说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④正确。材料强调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紧密相连,未提及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①③不选。5.A【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马克思的论断表明,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生产关系才会出现,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①②正确。生产力的发展并不直接导致旧的社会形态灭亡,而是需要等到旧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③错误。马克思的论断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可通过革命手段实现,④排除。6.A【解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在“实业制度”下,人人都应当劳动,劳动者将受到尊重,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①正确。圣西门反对暴力革命,体现了他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的态度,③正确。圣西门强调劳动者应受到尊重和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并未提到平均分配劳动成果,②错误。圣西门未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他设想的理想社会制度缺乏实践基础和可行路径,④错误。【高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pdf 政治答案_扫描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