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氧气 B.水银 C.水 D.硫酸铜【答案】D【解析】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水银是金属汞,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2.“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如图为铬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C.铬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4D.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g【答案】D【解析】A、铬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由铬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知,其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其所在周期数,则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故B不符合题意;C、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铬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4,故C不符合题意;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最下面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学习化学要构建好“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He 原子和 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容易反应失去电子C.“Cu”可表示铜、铜元素、1个铜原子D.钙原子和钙离子核电荷数不相同【答案】C【解析】A、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选项错误;B、氦原子第一层就是最外层,电子个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容易得失电子, 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容易反应失去电子,选项错误;C、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u”可表示铜、铜元素、1个铜原子,选项正确;D、钙离子是钙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过程中质子数不变,核电荷数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4.湿衣服晾干,从微观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消失【答案】C【解析】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是不会变的,故A错误;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不会分解成原子,故B错误;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的结果,故C正确;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而不是消失,故D错误;故选:C。5.空气受热实验如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运动加快 D.分子种类改变【答案】C【解析】空气受热膨胀,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的是物理变化,所以分子体积、个数、种类均不发生变化;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所以分子运动加快,故选:C。6.下列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易得到电子,不是稳定结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易得到电子,不是稳定结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是稳定结构,故C选项符合题意;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不是稳定结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镁离子在生物医学中有多种作用,下列表示2个镁离子的是A.2Mg B.Mg2+ C.2Mg2+ D.Mg2【答案】C【解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故选:C。8.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B.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C.X原子总共有3个电子层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答案】B【解析】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11,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确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B选项符合题意;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原子总共有3个电子层,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精准测量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 B.侯德榜C.拉瓦锡 D.屠呦呦【答案】A【解析】精准测量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故选A。10.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硅元素 B.氧元素 C.铝元素 D.铁元素【答案】B【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多到少: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故选B。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A、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为,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B、图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C、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D、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故选B。12.图所示是元素、微观粒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对X、Y、Z的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分子 B.原子、元素、分子C.元素、分子、原子 D.分子、元素、原子【答案】A【解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原子、离子、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铜、汞、金刚石、稀有气体等均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水、氧气、氢气等均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氯化钠等是由原子构成的;故X为元素、Y为原子、Z为分子;故选A。13.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蓝等釉料中就含有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7 B.钴属于金属元素C.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 D.钴的元素符号是CO【答案】D【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钴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7,故选项说法正确;B、钴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钴的元素符号是C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所有原子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答案】D【分析】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a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a为质子,b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则b为电子,c是不带电的粒子,则c为中子。【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选项说法错误;B、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a为质子,c为中子,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15.(7分)刚学完《分子与原子》,化学小组对微观粒子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查阅资料: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密度比空气小。(1)小连做了图1对比实验,发现 更容易被压缩,证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 (填“大”或“小”)。(2)图2实验中观察到 。小江针对该实验进行图3所示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是 (写一点)。该实验无法说明 (填序号)。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的质量很小 c.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图4实验,实验中观察到 处棉花团先变红。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 (填“变慢”或“加快”)。【答案】(1)气体 大(2)乙中液体变红色 更环保(合理即可) b(3)a 加快【解析】(1)小连做了图1对比实验,发现气体更容易被压缩,证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大;(2)图2实验中观察到乙中液体变红色(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小江针对该实验进行图3所示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是更环保。该实验无法说明氨分子的质量很小;(3)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图4实验,实验中观察到a处棉花团先变红(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16.(4分)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燃料。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如图)。(2)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周围较大范围都能闻到特殊臭味,可及时采取安全措施。【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分子间隔变小(2)具有臭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臭味【解析】(1)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周围较大范围都能闻到特殊臭味,是因为具有臭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臭味。17.(5分)如图1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1)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2)图1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3)如图2中A、B、C三个装置的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的是 ,不变色的是 。通过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A中溶液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3)C 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B中无变化;(2)图1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则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的是C;不变色的是A;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周期表空白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2)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共有 种。【答案】(1)F(2)28.09(3)5(4)三/3【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则上述周期表空白处元素为9号元素氟元素,元素符号为F;(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则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3)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氮原子序数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氮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5,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4)第三周期的钠、镁、铝均带有金字旁,均属于金属元素,故共有三种金属元素。19.(6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3)分子构成不同【解析】(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20.(6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 。(2)带正电荷的有 ,带负电荷的有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4)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 和 的数量有关。【答案】(1)分子 (2) 原子核、质子 电子 (3)质子、电子 (4) 质子 中子【解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2)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显电性。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原子核、质子,带负电荷的是电子;(3)原子不显电性,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电子;(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有关。21.(7分)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元素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 、硼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3)图中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元素符号)。(4)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5)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___________(填字母)相同。A.质子数 B.中子数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1)二/2(2) 3 非金属(3)Be(4) 得到 阴(5)C【解析】(1)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图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2,因此图中各元素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5-2=3;硼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图中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e;(4)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因此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选:C。22.(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中甲是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名称)。(3)图2中B表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Na+。(4)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答案】(1)原子(2)氯化钠(3)失去(4)质子数/核电荷数【解析】(1)原子能构成分子,故图1中甲是原子,故填:原子;(2)铜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3)根据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为:Na+,故填:失去;(4)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23.(5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B、C、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若D为离子,其化学符号为 。(2)C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3)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序号)。【答案】(1)B(2)失去(3)A、B【解析】(1)A、C、E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故A、B、C、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B;D的质子数为16,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D表示硫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因此若D为离子,其离子符号为;(2)C的质子数为13,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C表示铝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3)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氧气 B.水银 C.水 D.硫酸铜2.“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如图为铬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C.铬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4D.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g3.学习化学要构建好“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He 原子和 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容易反应失去电子C.“Cu”可表示铜、铜元素、1个铜原子D.钙原子和钙离子核电荷数不相同4.湿衣服晾干,从微观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消失5.空气受热实验如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运动加快 D.分子种类改变6.下列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 B. C. D.7.镁离子在生物医学中有多种作用,下列表示2个镁离子的是A.2Mg B.Mg2+ C.2Mg2+ D.Mg28.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B.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C.X原子总共有3个电子层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9.精准测量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侯德榜C.拉瓦锡D.屠呦呦10.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硅元素 B.氧元素 C.铝元素 D.铁元素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12.图所示是元素、微观粒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对X、Y、Z的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分子 B.原子、元素、分子C.元素、分子、原子 D.分子、元素、原子13.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蓝等釉料中就含有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7 B.钴属于金属元素C.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 D.钴的元素符号是CO1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所有原子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非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共48分。15.(7分)刚学完《分子与原子》,化学小组对微观粒子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查阅资料: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密度比空气小。(1)小连做了图1对比实验,发现 更容易被压缩,证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 (填“大”或“小”)。(2)图2实验中观察到 。小江针对该实验进行图3所示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是 (写一点)。该实验无法说明 (填序号)。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的质量很小 c.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图4实验,实验中观察到 处棉花团先变红。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 (填“变慢”或“加快”)。16.(4分)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燃料。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如图)。(2)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周围较大范围都能闻到特殊臭味,可及时采取安全措施。17.(5分)如图1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1)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2)图1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3)如图2中A、B、C三个装置的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的是 ,不变色的是 。通过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 。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周期表空白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2)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共有 种。19.(6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 。20.(6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 。(2)带正电荷的有 ,带负电荷的有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4)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 和 的数量有关。21.(7分)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元素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 、硼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3)图中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元素符号)。(4)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5)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___________(填字母)相同。A.质子数 B.中子数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22.(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中甲是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名称)。(3)图2中B表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Na+。(4)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23.(5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B、C、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若D为离子,其化学符号为 。(2)C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3)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测试卷(学生版).docx 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