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数学月考试题 2025.10.10 班级: 考场: 座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锐角都相等
C.画直线AB平行于CD D.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B.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
C.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D.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举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错误的是( )
A.设这个角是45°,它的余角是45°,但45°=45°
B.设这个角是30°,它的余角是60°,但30°<60°
C.设这个角是60°,它的余角是30°,但30°<60°
D.设这个角是50°,它的余角是40°,但40°<50°
4.如图,AB∥CD,∠EFD=64°,∠FEB的平分线EG交CD于点G,则∠GEB的度数为( )
A.66° B.56° C.68° D.58°
(4题图) (5题图)
5.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 )
A.∠1=∠3 B.∠2+∠4=180° C.∠2=∠3 D.∠4=∠5
6.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A. B.
C. D.
7.如图,已知,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不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7题图) (8题图)
8.如图,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直线上,AC∥DF,AC=DF,∠C=∠F,
则判定△ABC≌△DEF的依据是( )
A.SSA B.SAS C.SSS D.ASA
9.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时,假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个外角都是钝角 B.假设三个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C.假设三个外角中至多有两个钝角 D.假设三个外角中至多有一个钝角
10.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①~④步中标注出来的数学依据有错误的是( ).
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①因为a⊥b(已知), 所以∠1=90°(垂直的定义). ②因为b∥c(已知), 所以∠1=∠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所以∠2=∠1=90°(等量代换), ④所以a⊥c(垂直的定义).
A.① B.② C.③ D.④
11.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明同学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两点C,D,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点E与A,C在同一条直线上,可得△ABC≌△EDC,从而DE=AB.你认为能判定△ABC≌△EDC的依据是( ).
A.ASA B.SAS C.AAS D.SSS
(11题图) (12题图)
12.小明把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摆放,若已知其中∠C=∠F=90°,∠A=45°,∠D=30°,
则∠α+∠β的度数为( ).
A.210° B.235° C.180° D.20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如图,△ABC≌△DEC,B、C、D在同一直线上,且CE=8,AC=10,则BD= .
(13题图) (14题图)
14.如图,△ABC≌△CDE,若∠D=35°,∠ACB=45°,则∠DCE= 度.
15.如图,已知AB∥CD∥EF,若∠1=60°,∠3=140°,则∠2= 度.
(15题图) (16题图)
16.如图,已知点P为△ABC三条内角平分线AD,BE,CF的交点,作DG⊥PC于点G.如果∠BAC=70°,
∠ACB=60°,则∠PDG= 度.
17.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ABC≌△DEF.
(17题图) (18题图)
18.如图,,.,点在线段上以的速度由点向点运动,同时点在射线上由点向点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若刚好使得以点A、C、P为顶点的△ACP与以点B、P、Q为顶点的△BPQ全等.则可以求出= .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先阅读下面的推理过程,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标注你认为正确的推理依据.
如图,已知AB∥DC,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点F,∠CFE=∠E.
求证:AD∥BC.
证明:
因为AB∥DC(已知),所以 =∠CFE( ).
因为AE平分∠BAD(已知),所以∠1=∠2( ).
所以∠CFE=∠2( ).
因为∠CFE=∠E(已知),所以∠2= (等量代换).
所以AD∥BC( ).
20.(8分)如图,BD平分∠ABC,F在AB上,G在AC上,FC与BD相交于点H,∠GFH+∠BHC=180°.
求证:∠1=∠2.
21.(8分)如图,点D、C在线段AF上,AD=CF,AB=DE,BC=EF.求证:△ABC≌△DEF.
(注意:请将你的证明过程写在本页右上角预留的空白处)
22.(8分)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E是AB边上一点,过点C作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DE≌△CDF.
23.(8分)我们知道,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请利用这条定理解决下列问题:如图,∠1=∠2=∠3.
(1)求证:∠BAC=∠DEF.
(2)若∠BAC=70°,∠DFE=50°,求∠ABC的度数.
24.(8分)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
求证:PM=PN.
初二月考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25.10.10
一、选择:1-6题 C D B D C A; 7-12题 C D D B A A。
二、填空:13-16题 18、 100、 20、 25;
17题∠A =∠D,AB =DE,∠ACB =∠F,∠ACF +∠F=180°,AC∥DF均可以,只要不添加AC =DF就可以。
18题 1或1.5
解答:19题(每空1分,共6分;红色部分是学生答案)
证明:因为AB∥DC(已知),所以 ∠1 =∠CF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因为AE平分∠BAD(已知),所以∠1=∠2( 角平分线的定义 ).
所以∠CFE=∠2( 等量代换 ).
因为∠CFE=∠E(已知),所以∠2= ∠E (等量代换).
所以AD∥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0题(本题选用∠CHD转化为相等的同位角或者选用∠BHF转化为相等的内错角均可以)
证明:因为∠BHC=∠FHD,∠GFH+∠BHC=180°, 2分
所以∠GFH+∠FHD=180°, 3分
所以FG∥BD,所以∠1=∠ABD. 5分
因为BD平分∠ABC,所以∠2=∠ABD, 6分
所以∠1=∠2. 8分
21题
证明:∵AD =CF,∴AD +DC =CF +DC,∴AC =DF, 3分
在△ABC 和△DEF 中,, 6分
∴△ABC ≌△DEF(SSS). 8分
22题(本题也可以先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从而根据ASA或AAS来判定全等)
证明:∵CF∥AB,∴∠B =∠FCD,∠BED =∠F, 2分
∵点D是BC的中点,∴BD =CD, 3分
在△BDE与△CDF中,, 6分
∴△BDE ≌△CDF(AAS). 8分
23题(第2小题其它做法同样计分)
(1)证明:∵∠DEF是△ACE的外角,∴∠DEF=∠3+∠CAE, 1分
∵∠1=∠3,∴∠DEF=∠1+∠CAE 2分
∵∠BAC=∠1+∠CAE, 3分
∴∠BAC=∠DEF. 4分
(2)解:∵∠DFE是△BCF的外角,∴∠DFE=∠2+∠BCF,
∵∠2=∠3,∴∠DFE=∠3+∠BCF, 5分
∵∠ACB=∠3+∠BCF,
∴∠DFE=∠ACB. 6分
∵在△ABC中,∠ABC+∠BAC+∠ACB=180°,∠BAC=70°,∠DFE =50°, 7分
∴∠ABC =180°-∠BAC -∠ACB =180°-70°-50°= 60°. 8分
24题(目前没有学习第4章内容,学生不应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该题)
证明:∵BD为∠ABC的平分线,∴∠ABD =∠CBD, 1分
在△ABD和△CBD中,, 2分
∴△ABD ≌△CBD(SAS), 3分
∴∠ADB =∠CDB, 4分
∵PM⊥AD,PN⊥CD,∴∠PMD =∠PND =90°, 5分
在△PDM与△PDN中,, 6分
∴△PDM ≌△PDN(AAS). 7分
∴PM =PN. 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