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D D B B D D C D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 频率 不能 。
14. 声波 音色 响度 。
15. 二 绿 B 光 。
16. 直线传播 倒立 。
17. 振动 音调 响度 。
18. 音调 响度 。
19. dB 响度 传播途中 声源处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图或每空2分,共46分)
(4分)作图
变大 真空 需要 。
(1)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放大显示音叉的振动 ,
(2) 桌面上洒些碎纸屑观察(或---) ,
(3) 能量 不能 。
23.(1) 红 色散 变大 消失 ,
(2) 卡片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3) 同一直线 B 直线传播 。
24.(1) A (2) B (3) 小于 (4) C 。
热柴液全窗
3
L
:
老24,(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额其学二黄学ò0S一20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
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
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
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须率Hz
400
30
200
100
04080120响度/dB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
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
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
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
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
两边空气▲一:
A.是疏密相间的-B.是变密的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2)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从、N表示疏
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A.P与Q相遇B.P与W相遇C.M与W相遇
D.P与M相遇
(3)图乙中,B处声音响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响度:
(4)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
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
是▲的声音。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八年级物理试题第6页(共6页)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用手按住敲响的鼓面,鼓面会停止发声,这是因为 (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2.如图所示为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3.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原因是 ( )
A.人的听觉暂留 B.大钟仍在振动
C.是大钟的回声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4.如图所示,汤姆用力敲击锅盖,锅盖上面的小老鼠杰瑞随着“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杯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杯琴”的“琴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敲击不同的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同一个杯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中
6.唢呐演奏名曲《百鸟朝凤》时人们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莺歌燕舞”,因为唢呐在吹奏时可以模仿多种鸟儿发声的( )
A.音量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7.如图所示的烟花,营造欢乐的氛围。关于烟花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灿烂的烟花不是光源
B.人们看到灿烂的烟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烟花爆炸声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高
8.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
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用手捏在棉线上,将无法听到声音
C.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D.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9.《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高架快速路两侧的板墙可以减弱噪声产生
B.图乙:蝙蝠利用次声波来确定目标位置
C.图丙:放在音箱前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图丁:对着装有水的试管口吹气,水量增加声音变低
11.如图甲,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轻敲衣架时,小明听到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如图乙),他还是听到了声音。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
B.甲、乙两实验可比较固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食指堵住双耳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周围噪声的影响
12.两端开口的圆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橡皮膜的中央贴一块平面镜,将圆筒插入挡光板的圆孔中。当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射向镜面时,在激光笔后方的光屏上会呈现一个亮点。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相同条件下,光屏越远,亮点的移动幅度越小
C.亮点的移动幅度越大,说明激光的能量越大
D.对着圆筒发出声音,光屏上的亮点只会上下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由于蝴蝶翅膀振动的 低。这种声音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王老师和小明同学合唱时,发出的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同学们依据 (响度/音调/音色)可以区分王老师和小明同学的声音,同学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来大致判断老师离他的远近。
15.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如图所示,小孩按图甲中的方法喷水时可以看到彩虹;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乙所示,当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到 区域内会看见日全食(选填A/B/C/D")。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 (选填“声音”或“光”)信号,并记录它返回的时间。
方法一 方法二
图甲 图乙
16.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将小孔对准窗外的景物,在塑料薄膜上能看到窗外的景物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17.如图所示,古人用编钟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而产生的。古人用编钟能演奏乐曲是因为编钟发出声音的不 同,乐曲在传播过程中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
16题图 17题图 18题图 19题图
18.埙是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顶上有吹口,前面有小孔,如图所示,手指按不同的埙孔能改变埙所发出声音的;用力吹,埙所发出声音的Δ会变大。
19.如图所示某噪声监测设备显示屏上显示数字55,它的单位是A,该装置显示噪声的 (音调/响度/音色)。当同学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减 弱噪声;“禁鸣喇叭”,这是在 控制噪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图或每空2分,共46分)
20.(4分)按要求作图
(1)如图,请画出图中物体AB经过小孔后,在光屏MN上成像的光路图。
(2)画出路灯S照射下人在地面的影子范围。

21.(6分)如图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此时你能听到铃声,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你就听不到铃声了。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_ (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24.(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甲 乙 丙 丁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 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2)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D.P与M相遇
(3)图乙中,B处声音响度r 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响度;
(4)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的 声音。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D D B B D D C D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 频率 不能 。
14. 声波 音色 响度 。
15. 二 绿 B 光 。
16. 直线传播 倒立 。
17. 振动 音调 响度 。
18. 音调 响度 。
19. dB 响度 传播途中 声源处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图或每空2分,共46分)
(4分)作图
变大 真空 需要 。
(1)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放大显示音叉的振动 ,
(2) 桌面上洒些碎纸屑观察(或---) ,
(3) 能量 不能 。
23.(1) 红 色散 变大 消失 ,
(2) 卡片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3) 同一直线 B 直线传播 。
24.(1) A (2) B (3) 小于 (4) C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